3-2 青春有格【28张课件+教案+导学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青春有格【28张课件+教案+导学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青春有格 导学案

课型设置:【自研·互动·表现40分钟】
课时: 1.5 课时
一、【学习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追求“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
2、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行己有耻”要不断增强知耻的能力。
2、难点:追求“止于至善”需要做到自我省察。
三、【定向导学·互动展示·当堂反馈】
(一)自研自探环节(课前自主完成,限时10分钟)
阅读感知、自主学习——闪自主之光
【导学1】——阅读教材P27-32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3-2 青春有格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怎么做)P28-29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 的就不去做。(“行己有耻”的含义)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 ,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调节监督;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 ,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 。
2、增强自控力的具体方法?(是什么)P29
(1)增强“ ”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3)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是什么)P29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 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 ,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 的精神状态。
4、如何追求“止于至善”?(怎么做)P29-32
(1)每个人都可以 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榜样的作用)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从 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 ,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4)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导学2】——学有余力的同学,拓展延伸
请你进一步研读教材,把你的疑惑写在下面,向同学展示质疑,使我们共同提高。

(二)合作探究环节(课中合作完成)
研讨质疑、交流提升——闪协作之光
【探究1】青春有格(运用你的经验 P27)
?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请写下来)






【探究2】有所为,有所不为
(提前观看视频:《萌鸡态度诚恳,及时认错,知错就改》)
? 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萌鸡们在向喜鹊大婶解释时感到不好意思?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什么启示?(请写下来)







【探究3】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提前观看视频:《防疫重压之下,也要守住法律底线》)
? 观看视频,结合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请写下来)
(补充:方法与技能:增强自控力的具体方法——P29)





【探究4】阅读与思考
展示图文资料:“止于至善”图片和文字解释
? 根据“止于至善”的解释,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的理解。(请写下来)






【探究5】防疫情,爱心企业在行动!
(提前观看视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结合自身情况,说说疫情期间我们如何做到“止于至善”。(请写下来)






【探究6】榜样的力量
(提前观看视频:《榜样是一个人心中的指南针》)
? 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应该如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请写下来)






【探究7】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结合你对上面语句的理解,说说怎样追求“止于至善”。(请写下来)






【探究8】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探究与分享 P31)
?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请写下来)






(三)检测反馈环节(课后巩固提升, 限时15分钟)
成功体验、过关检测——闪智慧之光
★【基础闯关全练】
1. 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规则需要我们遵守。下列做法不符合规则要求的是( )
A.甲同学礼貌待人,语言文明、举止端庄
B.乙同学爱开玩笑,常拿同学的身体缺陷取乐
C.丙同学信守承诺,不说假话、不欺骗他人
D.丁同学关爱他人,公交车上主动给老人让座
2. 古代有个秀才赶考,路上又饥又渴,然而当他经过一棵梨树时,却只淡淡地望了一眼熟透的
梨子便继续低头赶路。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摘个梨子充饥解渴时,他说“梨无主,我心有主”,
意思是说虽然梨子的主人不在,但我要是去偷吃了,我的善心则不存在了,我要对我的行为负
责。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
A.我们要学习古代秀才艰苦奋斗的精神
B.在古代,道德的约束力比法律大
C.古代有不少秀才沽名钓誉
D.在独处或没有外部约束力和监督的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慎独”
★★【能力提升全练】
3. “ 行己有耻” 的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下列各项中符合这一
要求的是( )
①小强知道考试作弊是不应该的,考试时他总是独立作答,从不抄袭
②小明去餐厅打饭,总是瞅准机会跑到队伍前面加塞儿,为此他还标榜自己有“本事”
③小敏明知随便拿别人的东西不好,可同桌的新文具盒太漂亮了,课间时见教室中没有别人,
她迅速把同桌的文具盒装进了自己的书包
④晓红知道随大流闯红灯是不对的,她在过十字路口时从不闯红灯
A.②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晏子使楚” 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故事。对这个故事,理解正确的是( )
①晏子的虚荣心太强 ②任何时候都不能丧失人格
③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④晏子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核心素养全练】
5、[平语近人 明德修身]
习近平同志曾在《从政杂谈》一文中说道:“ 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领导者所应有的品质。
没有气节,就没有了脊梁骨。 ” 这种气节,就是要从“行己有耻” 做起,做好修身的根本工作。
(1)你是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的?
(2)从“ 行己有耻” 做起,做好修身的根本工作。这要求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学生收获·每课一思
1、参与讨论了吗?
2、提出了哪些问题?
3、学到了什么?
4、有哪些感悟?


答案:
【自研自探】导学1
1、可耻 是非善恶 底线意识 自控力 2、我不要 3、完美 精神境界 永不言弃
4、点滴小事 自我省察 慎独
【检测反馈】
1、B 2、D 3、B 4、D
5、(1)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①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②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③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3-2 青春有格 教案
课型:新授课
课时:1.5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追求“止于至善”的人生境界。
2、能力目标:体验行为和后果的联系,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重视修身、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做到慎独。
3、知识目标:知道“行己有耻”“止于至善”的内涵和要求。
二、【重点难点】
1、重点:“行己有耻”要不断增强知耻的能力。
2、难点:追求“止于至善”需要做到自我省察。
三、【教法学法】
1、教法:讲授法。
2、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青春有格(运用你的经验 P27)
?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提示:
1、语句翻译:(1)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2)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这里的“格”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3)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人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
2、“格”:“格”字,含有“法式、标准、规格和品格、规范、格调”的意思。对“青春有格“的解读是: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线不能逾越,”行己有耻”;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对传统名言的解读,初步感知“青春有‘格’”的寓意,为后续教学铺垫)
(二)讲授新课
【活动1】有所为,有所不为
(提前观看视频:《萌鸡态度诚恳,及时认错,知错就改》)
? 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萌鸡们在向喜鹊大婶解释时感到不好意思?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在常见的日常行为当中知道“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
【活动2】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提前观看视频:《防疫重压之下,也要守住法律底线》)
? 观看视频,结合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补充:方法与技能:增强自控力的具体方法——P29)
(设计意图:结合当下热点,学生能够切实感悟到,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树立底线意识,增强自控力)
【活动3】阅读与思考
展示图文资料:“止于至善”图片和文字解释
? 根据“止于至善”的解释,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设计意图:阅读与思考,在相互讨论中初步理解“止于至善”的含义)
【活动4】防疫情,爱心企业在行动!
(提前观看视频:《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 结合自身情况,说说疫情期间我们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设计意图:结合当下热点,学生在思考中知道我们要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要从小事做起)
【活动5】榜样的力量
(提前观看视频:《榜样是一个人心中的指南针》)
? 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应该如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设计意图:回归学生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发现身边的榜样,在生活中向半阳学习,努力做到“止于至善”)
【活动6】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结合你对上面语句的理解,说说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补充:慎独(相关链接 P31))
(设计意图: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相关语句的理解,努力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活动7】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探究与分享 P31)
?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补充:修身为本(相关链接 P32))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明白追求“止于至善”需要我们把完善自身和社会进步、国家发展联系起来)
(三)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青春的我们充满活力,但是需要要有“格”的思考,不断增强自己的知耻之心,做到“行己有耻”。通过不断反思自身,追求“止于至善”的完美境界
(四)布置作业——打造“青春盾牌”(拓展空间 P32)
? 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制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
(设计意图:通过自我反思,逐步做到“行己有耻”,并提供不断完善自己,追求“止于至善”)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30张PPT)
人教统编版 七年级下册
3-2 青春有格




青春有格(运用你的经验 P27)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清 龚自珍)
我希望皇帝重新振作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言有物而行有格也。”
——《礼记·缁(zī)衣》(儒学经典)
说话要有内容,行为要体现出本人的品格。这里的“格”是指内在道德与外在行为的统一。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用道德教导百姓,用礼教来统一他们的言行,百姓们就既懂得羞耻又能使人心归服(人有知耻之心,且能自我检点而恪守正道)。




青春有格(运用你的经验 P27)
这是我们熟悉的田字格。由这个“格”你会联想到什么?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言有物而行有格也。”“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你如何理解这些语句中的“格”?
“格”字,含有“法式、标准、规格和品格、规范、格调”的意思。
对“青春有格“的解读是:青春需要规范和引导,一些最基本的规则和界限必不可少,底线不能逾越,”行己有耻”;用品格引导青春,追求“至善”,青春是有格调的,在飞扬的青春里见证最好的自己。
3-2 青春有格
自学目标 P27~32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2、增强自控力的具体方法有哪些?
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4、如何追求“止于至善”?
要求:带着下列问题快速阅读课本
有所为,有所不为
观看视频并思考:为什么萌鸡们在向喜鹊大婶解释时感到不好意思?这对我们以后的成长什么启示?
一、行己有耻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1)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怎么做
青春期的我们,乐于实践,敢于尝试,希望证明自己;但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青春探索的底线——“行己有耻”)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行己有耻”的含义)朱熹说:“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
一、行己有耻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2)“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怎么做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它像威严的法官,端坐内心法庭。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在行动之中,调节监督;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观看视频,结合自身实际,说说我们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一、行己有耻
1、如何做到“行己有耻”?P28-29
(3)“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
怎么做
我们的行动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4)“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一、行己有耻
2、增强自控力的具体方法?P29
是什么
(1)增强“我不要”的力量。尝试不做某些事情,纠正自己的行为。
(2)增强“我想要”的力量。每天坚持做一些自己未能做到的事。
(3)加强自我监控。认真记录一些自己平时不关注的事。
牛刀小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应该( )
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②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 的能力
③树立底线意识,只要不违反法律就行
④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增强自控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①②④符合题意。树立底线意识要求我们做到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③错误。故选B。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礼记·大学》
《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
根据“止于至善”的解释,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的理解。
二、止于至善
3、如何理解“止于至善”?P29
是什么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中的这句话是说,《大学》的主旨在于使人的美德得以彰显,在于鼓励天下的人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在于使人达到完美的境界。“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格调,有我们的“至善”追求。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防疫情,爱心企业在行动!
结合自身情况,说说疫情期间我们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二、止于至善
4、如何追求“止于至善”?P29-32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怎么做
榜样的力量
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应该如何向身边的榜样学习?
二、止于至善
4、如何追求“止于至善”?P29-32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榜样的作用)
怎么做
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
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每天要反省自己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好的,有的话要积极改正,没有就继续保持。
结合你对上面语句的理解,说说怎样追求“止于至善”。
二、止于至善
4、如何追求“止于至善”?P29-32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怎么做
慎独(相关链接 P31)
慎独,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一种方式、一种境界,是指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能严守道德准则。
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秀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金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杨震四次出任扬州刺史,东莱太守。在郡中当政之时,以前推举荆州秀才王密为昌邑令,来拜见他,到晚上,怀里揣着十两金子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却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晚上了,没人知道这事。“杨震说:“天知道,地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王密羞愧地出来了。
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探究与分享 P31)
你如何看待上述观点?
想一想:“止于至善”的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观点一 独善其身,方能“止于至善”。一个人以广阔的胸襟、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品格立身处世,始终对自己拥有信心、自我激励,无论何种境遇都不弃善从恶,即使他普普通通,我们说他一事无成吗?
观点二 仅仅独善其身是不够的,因为我们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社会的完善,都是从个人做起,但如果只独善其身而不能“兼济天下”,那么独善其身的结果未必靠得住,独善其身的价值也未必保得稳。
二、止于至善
4、如何追求“止于至善”?P29-32
(4)“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怎么做
修身为本(相关链接 P32)
《大学》中说:“格物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格物
致知
意诚
心正
身修
家齐
国治
平天下
修身的方法
基础
核心
修身的功用
牛刀小试
“止于至善” 出自《礼记· 大学》 ,此篇开篇即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于至善”,是一种以卓越为核心要义的至高境界的追求。 “止于至善”,上升到人性的层面来说就是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体现,是自我到无我境界的一种升华。 “止于至善” 要求我们做到( )
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检视自身不足
③自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 本题考查“止于至善” 的要求。 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故选A。
3-2 青春有格
行己有耻
点滴小事、榜样、自省
人一生的追求
青春有格
止于至善
知耻、底线意识、自控力
不断增强自控力的方法
打造“青春盾牌”(拓展空间 P32)
盾牌有保护自己、应对外界之意。歌德说:“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永远是一个奴隶。”要主宰自己,需要我们为自己打造一个“青春盾牌”,每天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每晚睡觉之前,回忆一天的所作所为。填写“青春盾牌”:哪一件应该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哪一件事情本应该做得更好?哪一本该读的书没有读?发现自己有什么不足?抵制了哪些不良诱惑?在品行方面获得了哪些改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