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2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近代前夜的危机 课件(23张PPT)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走进历史与社会课堂
学习目标:
1.分析清朝统治者实施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原因及历史影响。(重点)
2.从清代人口与土地的发展角度分析清朝社会矛盾尖锐的原因。
3.探讨从生产水平、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了解清末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认识到近代前夜的民族危机。(难点)
第二课时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近代:指中英鸦片战争开始(1840年)到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1949年)这一段时间。
近代前夜指鸦片战争前夕(1840年)之前,具体指代明清时期。
一、重农抑商
(1)清朝前期,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内仍占主导地位。
(2)尽管社会上早已出现“工商皆本”的观念,但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1.阅读课文P23,说说图片反映清朝前期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仍以什么为主?统治者仍采取怎样的经济政策?

2.阅读教材P23的两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容易滋生
奢华的风气
工商业不生产粮食,
却与农业争劳动力
造成人员流动,
很难控制管理
(1)控制工商业规模,阻碍了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2)强化了自然经济,导致大量资金投向土地,加剧土地兼并;
(3)拉大了中西之间的差距。
3.结合所学知识对重农抑商政策进行评价?
积极作用:古代社会的前期起积极作用为主:
①经济上:有利于稳定农业人口,推动农业发展,从而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
②政治上:有利于安定人心和对农民的控制,进而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消极影响:古代社会的后期起消极作用为主:
长期的重农抑商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尤其是到了明清时期,它严重
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
中国
西方国家已经迈入工业化的阶段
世界

经济危机
二、闭关锁国政策

1.阅读阅读课本P23-24页,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的区别。
海禁主要是针对国内方面,即“片板不得下海”,
指的是禁止私人出海经商。出海也只能携带规定的、
定量的东西。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例:郑和下西洋)
闭关政策主要是限制对外贸易,但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禁止。
严格限制



绝对禁止
限制外商来华贸易
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指闭关自守,不与外界接触的一种国家政策。包括对外的经济、文化、科技交流都受到严格限制
材料1. 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
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材料2. 明朝中叶由于倭寇和西方殖民者的侵扰,明政府开始实行闭关政策;
清初实行严厉的海禁,将沿海居民内迁50里,是为了断绝东南沿海对郑成功等
抗清武装的联系和物资供应。
根本原因:中国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状态下;(经济方面)
主要原因:统治者处于夜郎自大的心态;(思想方面)
直接原因:防范“外夷”侵犯和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政治方面)
(清初,郑成功及其后人经营台湾,并非归顺)
2.读材料及课本P23页,分析为什么统治者要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宁波
云台山
漳州
澳门
广州

演变
1.早期(清初40年)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
2.统一台湾后(1683年之后)

四口通商,但有严格的限制。(宁波、云台山、漳州、澳门)

3.英商宁波贸易后

只留下广州一处通商。
3.阅读课本P23-24页,说说具体实施过程。
广州十三行外的来往船只及洋商汇集的情况。
广州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负责承销外商进口货物,代外商收购中国出口的商品,并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是清廷制定的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据清宫档案记载,1754年到港的船只为27艘,税银仅52万两;1790年,到港船数增至83艘,税银达110万两,至鸦片战争前夕,到港船数年达200艘,税银突破180万两。该地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中国的对外贸易长期处于出超状态。

乾隆断然实行封关,仅留广州一口对外开放,即是为了维护东南海防,也是为了保证广州洋行生意。

行商为迎合清政府,开始以各种名义给清政府捐输银两,自1788年到1820年,共计捐输银两达350万余两。


拓展提高
资料1: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
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
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95年)
资料2:邓小平指出:“如果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三百多
年的闭关自守,如果从康熙算起,也有近二百年。长期闭关自守,把中国搞
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
(《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3年)
4.根据资料1资料2,并结合课外知识补充,思考闭关锁国政策会
产生哪些影响?(一分为二)
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消极影响: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导致国家的闭塞,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不利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见课本P24页)
清王朝周边形势险恶,西方殖民扩张的触角已经伸向中国。中国正在被列强(殖民主义国家)所包围,并不是仅靠关上门来就能够抵挡来自资本主义列强的侵袭的。
外交危机
启示
比较明清时期和隋唐时期的对外政策及其影响,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开放则兴,闭关则衰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人口的迅速增长与田地的矛盾突出
清代人口数变化
清代人均耕地变化
特点: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人均耕地在不断减少。
思考:为何人口出现不断增长?(提示:农耕文明鼎盛时期)
三、社会危机
阅读课本P25页,思考清朝中期出现哪些社会危机?
土地总量在一定程度上是不怎么会发生变动的,人口增加,使得人均耕地数量不断下降,其次,由于土地兼并严重,也使得人、地矛盾更加突出。
(土地兼并严重也是每个封建王朝末期比较突出的特征,为各个朝代的持续统治埋下隐患。)
2、统治集团奢侈腐朽
官员的奢靡生活
乾隆南巡图
3、各族人民起义不断

白莲教起义

天理教起义
西方 中国
经济 工业革命后,建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政治 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外交 开辟新航路、进行对外殖民扩张
思想文化 历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诞生近代科学,追求民主与科学
发展状态
拓展提高
近代前夜中西方对比
中西易位
农业占经济主体,
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

封建专制,
皇权达到鼎盛

闭关锁国

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文化专制

蒸蒸日上

日薄西山

课堂小结
自然经济主导

闭关锁国政策


中国的落后

近代前夜的危机
社会危机



皇权膨胀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废丞相,六部分理朝政
形成内阁制度
建立厂卫特务机构
设立“廷杖”制度
设立军机处(清朝雍正时期)

古代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内忧
外患
自给自足占主导
闭关锁国
社会危机凸显
落后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农耕文明的繁盛超越前代,但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中落伍
第三课 皇权强化与近代前夜中国封建社会的危机
课堂练习
1.明朝至清朝前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下列对这一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
A.农耕文明已经达到鼎盛 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C.经济繁荣与对外开放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
2.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落伍的原因(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③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④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3.下列言论能反映出清朝实行闭关政策原因的有( )
①“农为天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 ②“浙民习俗易嚣,洋商杂处,必致滋事” ③“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④“先(指顺治时期)因海寇(郑成功),故海禁不开为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D
4.到了近代前夜的清中期,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逐渐陷入深刻的危机。这些危机出现的根源是( )
A.闭关锁国 B.政治黑暗、腐化奢靡 C.人口众多 D.封建制度的腐朽没落
D
1.复习巩固本课知识,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清朝末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
2.完成社会作业本练习,预习下一节课的知识。
课后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