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综地理复习策略[下学期]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三文综地理复习策略[下学期]

资源简介

课件34张PPT。
文综高考
地理复习策略
.

一、了解整体知识结构,强化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
地 自然 地形、气候、水文、 系统地理 (高一上册)
理 土壤、生物 区域地理 (世界、中国)

景 经济领域:农业、工业、聚落、 系统地理 (高一下册)
人文 地域联系、全球性问题 区域地理 (世界、中国)
非经济领域:人口、城市、文化、旅游、政治经济格局
(高二)
区域国土整治:问题、原因 (自然、人为)、措施 (案例)、发展方向
(高三)

地球和地图 热力环流 垂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水平:高压 低压
七个气压带 低压控制—多雨
太阳辐射 三圈环流 高压控制—少雨 季节移动
六个风带 吹向低纬—不易降水
大气环流 吹向高纬—易凝云致雨
东亚 冬季西北风
下垫面 季风环流 夏季东南风 海陆热力差异
人类活动 南亚 冬季东北风
夏季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气候形成因子
二、狠抓基础知识的落实 1、基本概念——“是什么” 基本概念是认识客观地理事物的依据, 是对地理事物本质的理解 例:“信息高速公路”是一个集电话、电
视、电脑等功能于一体,能够综合传输和处
理图、文、声、像等各种信息的一个全社会
的立体化通信网。2、基本原理——“为什么”(1) 理出相关因素
(2) 分析该因素在该现象里起什么作用
(3) 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和结果 地貌——闭塞、阻挡水汽
①自然背景 位置——深居内陆 水汽来源少
气候——干旱少雨
生活上——过伐
②人文背景 过牧 变更土地利用方式
生产上 过垦 (毁林毁草)
开矿
例:西北地区地理背景分析3、基本规律——“怎么样” (1)地表太阳能的分配规律(2)地表物质的运动规律(3)地表物质的分异规律
?
纬度地带性
地带性规律 经度地带性
自然界—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垂直地带性
非地带性因素 东部季风区——纬度地带性明显
农业生产活动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经度地带性明显
青藏高原区——垂直地带性明显
山麓绿洲——非地带性明显?
?
例:图4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1~3 题 。
1).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2).从图中可以看出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
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
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
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
度增加而升高
3).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C、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注重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
1、变式图2、叠加图 3、等值线图4、统计图5、区域图 例5:对流层中的上升气流会使飞行中的飞机颠簸。导致对流层气流上升的原因是:上层实际气温低于理论气温(按垂直递减率计算的气温)。图3表示四种对流层气温分布状况,分析图3回答9-11题。
??
?



?
?
?
?
四、重视地理事物的定量分析
9.①图表示的气温降低速率在
A.3000米以下低于垂直递减率
B.3000—6000米高于垂直递减率
C.6000米以下等于垂直递减率
D.6000米以下均低于垂直递减率
10.飞机可以在5000米高度平稳飞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9月23日,当飞机飞到135°E上空时,在舷窗边
的乘客看到了海上日出。这时北京时间可能是
A.接近7时 B.5时多
C.不到5时 D.7时多
(五)、关注热点问题
1、注意观念教育
(1)关于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问题
(2)国际社会的突出问题——环境问题

(3)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念
人类活动的时空范围是有限的
人类活动的物质来源是有限的
人地关系是动态变化的(4)可持续发展理论及其内涵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既满
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内涵:生态持续发展——基础
经济持续发展——条件
社会持续发展——目的 2、联系实际,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社会、 政治、历史问题的地理解释

3、注重有活力的知识和体现学科发展方向的知识
六、加强区域地理的复习

美国人哥德曼说:“一个区域与四周分
别开来,除自然景观外,还有一种基于某种
宗教教义、社会观点的政治模式的强烈信
仰,有时是二者的结合。”
1、从自然地理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2、从人文地理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3、从历史演变过程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4、从现实世界角度认识区域特征 七、 进行知识重组,提升应考能力
1、以时间为线,对具有季节性和时间变化的
地理现象进行重组
2、以空间为线,对具有空间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重组3、以区位为线,对各项自然要设人文要素的影响进行重组4、以人地关系为线,对环境问题与国土整治 的成因、分布与治理案例进行重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