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题型说明1、题目涉及知识面较广或较深入,要综合运用学科知识或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才能得到顺利的解决。综合题的特点:2、有的是联系实际的应用问题,这类题目取材于现代社会热点问题,带有一定应用性。3、开放性试题形式多样,有看图分析、案例分析、自行设计回答等。解题要点:1、扎实的基础知识2、灵活、清晰的思辨能力3、熟练的解题技巧例题1有一只特制的小球(不与物质反应),恰好悬浮在一定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中,现将密度与Ba(OH)2溶液一样的稀硫酸滴入到Ba(OH)2溶液中,则小球的运动情况为( )A、上浮 B、仍悬浮 C、下沉 D、先下沉后上浮稀硫酸氢氧化钡溶液物体浮沉物体和溶液的密度原来两者密度大小后来两者密度大小物体悬浮两者密度相等滴入稀硫酸与Ba(OH)2反应生成水和硫酸钡沉淀溶液密度减小继续滴加硫酸溶液密度增大但仍小于原来的密度溶液密度小于物体密度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小球下沉例题2如图,锥形瓶内为密闭的空气,试管内为适量的水,导管内有一段红墨水,当往试管内加入下列哪一种物质时,导管中的红墨水不会向外移动:( )A、浓硫酸 B、生石灰C、金属钠 D、硫酸铜晶体红墨水的移动取决于锥形瓶内外的气压大小瓶内气体体积的变化瓶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加入物质后试管内溶液温度的变化具体分析A、浓硫酸—水放热瓶内气体膨胀红墨水外移B、生石灰—水放热反应C、金属钠—水反应放热D、硫酸铜晶体—水不放热红墨水不外移例题3如图所示,广口瓶中内装河水并养着一条鱼,单孔塞插有导管并与装有水的U形管相连,当鱼缓缓向上层水面活动时:①U形管两边的水面高低变化是______________。②一段时间后,瓶内水中溶解氧的变化是______。③一段时间后,瓶内水的pH变化是___________。①U形管液面变化瓶内外气体压强变化瓶内气体体积变化瓶内水位变化鱼体积变化鱼缓缓上浮鱼鳔膨胀鱼增大浮力瓶内水位上升V排增大瓶内气体压强增大U形管内A水面下降、B水面上升②鱼呼吸作用消耗水中氧气溶解氧降低③鱼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水酸性增强pH 减小例题4如图是证实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取一个大烧杯装入大半杯水,烧杯内放入一些金鱼藻,并通入一定量的气体 a,静止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金鱼藻,然后将盛满水的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一会儿,试管内有许多气泡产生,管内液面下降。根据这一实验,回答下列问题:①写出实验室制取气体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②通入气体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当试管内的液面处于图示位置时,则试管内的气体压强_____外界大气压强(填“大于”、“小于”或“等于”)。④试管内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检验。⑤欲达到该实验目的,装置必须置于有_______的环境中。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章澄例题4验证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 氧气+有机物光叶绿体通入气体 a目的提供光合作用的原料实验室制取CaCO3+2HCl=CaCl2+H2O+CO2收集到的气体氧气检验带火星的木条光合作用的条件置于有光的环境中大气压P=P1+P2试管内液体压强:P2试管内气体压强:P1P大气= P=P1+P2P1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章澄例题5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些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哪一项?( )A、CO2 B、H2O C、光照 D、叶绿体光合作用水+二氧化碳 氧气+有机物光叶绿体条件充足条件充足鲜嫩绿叶条件充足与二氧化碳反应、除去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足实验研究项目例题6如图所示,在装有一定量水的容器底部,有一只装有适量石灰石和盐酸的广口瓶,瓶口用一只气球密封着。经观察发现气球的体积逐渐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气体体积逐渐增大而广口瓶未上浮的过程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将 ,容器对支持面的压强将 。(后面两空格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气球体积增大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瓶内气压增大V排增大容器内水位上升跟椐液体压强 p=ρgh液体对容器底压强增大p=F/SF=G总G总不变容器对支持面压强不变例题7如图所示,分液漏斗中盛放NaOH溶液,锥形瓶中充满CO2气体,烧杯中盛放水。当打开A、B阀门,让NaOH溶液流入锥形瓶中,再关闭A、B阀门。①此时,锥形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为______________。②反应后瓶内的气压p内与瓶外的气压p外比较,p内___p外。③反应后打开阀门B,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2NaOH+CO2=Na2CO3+H2O水从烧杯流入锥形瓶中锥形瓶内化学反应锥形瓶内二氧化碳消耗瓶内气压减小瓶内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烧杯内水面的大气压作用下例题8如图是验证水生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图,锥形瓶中放入天然水和新鲜水草,瓶口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一段时间后,U形管左侧管内液面的高度变化和锥形瓶中液体的pH值变化分别是( )A、升高、升高 B、升高、降低C、降低、升高 D、降低、降低U形管水位变化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锥形瓶内气压变化锥形瓶内水位变化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对瓶内气压变化无影响消耗水瓶内水位下降瓶内气压减小U管左水面升高水酸性减弱pH增大例题9下落高度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某自然科学兴趣小组研究了物体在某一高度自由下落时,高度跟下落所需的时间关系,实验数据如右表,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得出高度跟下落所需的时间之间的关系为____。科学方法数学方法成正比或成反比I=URH(m) 2 4 6 8×2×3×4t(秒)0.63 0.90 1.10 1.26无正比或反比关系t2(秒2)0.40 0.81 1.21 1.59×2×3×4误差容许范围例题10如图所示,闭合电键后小灯泡发光。在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H2SO4溶液,直至过量,则关于小灯泡的亮暗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亮→熄灭 B、亮度不变C、亮→熄灭→亮 D、亮→暗一些小灯泡亮暗变化电路分析串联电路灯泡中的电流变化灯电阻不变、溶液电阻在反应中发生变化原溶液导电情况Ba2+和OH-电路中电阻的变化逐滴加入H2SO4反应生成H2O和BaSO4溶液不导电电流为零、灯媳灭继续滴加H2SO4溶液中H+和SO2-增加溶液电阻减小电流增大、灯变亮灯亮例题11如图所示,水槽上漂浮一木块,烧杯内放上潮湿的植物种子。若不考虑水槽内水的蒸发,经过一段时间后:①杯子中种子的质量由于_________作用而________,②水对水槽底部的压强将____________。植物种子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无叶绿体不进行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被消耗质量减小木块、烧杯、种子漂浮浮力等于总重力浮力减小V排减小水槽水位下降水对水槽底部压强减小例题121824年,法国青年学生巴拉尔德在把氯气通入海藻灰的浸出液提取碘的实验过程中,意外地发现在提取后的滤液中总沉着一层极少量深棕色液体,这引起了他的极大重视。进而深入研究证明这种深棕色液体就是单质(Br2)。就这样,一种新的元素被发现了。已知海藻灰的主要成分为碘化钠(NaI),还含有少量的溴化钠(NaBr)。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过的有关置换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知识推断:(1)氯气与溴化钠溶液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2)非金属活动性强弱:氯_______溴(填“>”、“=”或“<”=)。氯气海藻灰深棕色液体(Br2)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Cl2+2NaBr=2NaCl+Br2Fe+CuSO4=FeSO4+CuFe金属活动性比铜强氯的非金属活动性比溴强例题13光合作用的强度与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供给、气孔开闭等情况有关,如图是某晴朗的夏天,棉花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在白天的变化曲线图。试根据图表回答:① 6~10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原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10~13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15~18时光合作用强度减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叶绿体光照光合作用强度增强光照强度增强植物蒸腾、大量水份蒸发光照强度减弱例题14如图所示,广口瓶中装入新鲜的植物茎叶,用单孔塞塞住并与装有澄清石灰水的U性管相连,将不透光的黑纸紧紧包住广口瓶,经过一段时间,观察U形管:①现象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②现象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程式表示)。不透光呼吸作用有机物+氧气 ————— 二氧化碳+水活细胞与澄清石灰水反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 +H2O消耗氧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瓶内气压减小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例题15大肠杆菌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为了研究某地一河流中降雨量与大肠杆菌数量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对降雨量和水样的分析(每个季节抽样分析6次),得到如下两组曲线图。有人分析了这些曲线图所提供的信息而获得了下列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在早秋时死亡 B、没有降雨就意味着河流中没有大肠杆菌C、雨水将人的排泄物冲入河流 D、大肠杆菌只在降雨后繁殖错误错误错误模拟练习1某同学为了研究植物呼吸作用,自行设计以下实验:取A、B、C三只相同的瓶子。A中放入十几粒萌发的种子,B中不放种子,C中放入与A数量相等的死种子。然后取三张相同的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悬挂在瓶中。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①该实验属于____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②经过一段时间,发现A瓶石蕊试纸______________。③由A、C两瓶实验对比,得出呼吸作用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实验设计B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探索性变红色呼吸作用在活细胞内进行实验对比模拟练习2在两个质量相等的烧杯中,分别放入质量相等的潮湿的活种子和干燥的活种子,放在天平上保持平衡。过一段时间,则天平的横梁:( )A、左高右低 B、左低右高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A、左高右低模拟练习3如图所示,吸滤瓶中装有Na2CO3溶液,小试管中装有盐酸溶液。放在天平上,天平横梁平衡。①当吸滤瓶倾斜,让HCl溶液倒入Na2CO3溶液,两者发生反应,反应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___________定律,天平应保持平衡。④实际实验时发现,天平横梁有所倾斜,结果是____盘稍高一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大量气体产生2HCl+Na2CO3=2NaCl+H2O+CO2质量守衡左膨胀的气球受到向上的空气浮力模拟练习4“神舟二号”可载人飞船的试验成功,预示意我国科学家将实现遨游太空,登上月球的愿望。请你根据右表所提问题,设计相应的可在月球上进行的实验,并填入表中;请再提出一个你想在月球上进行探索的自然科学问题。问题 实验思路月球表面高度不同的地方温度相同吗? 选择月球上高度不同的地方用温度计测温度,并比较。月球表面有空气吗? ________________如:插一面小旗,用扇子扇,看是否飘动。月球表面有空气吗?自然科学问题如: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在月球上的重力为多少牛顿?模拟练习5右图是广东某人工混交林不同恢复阶段植物种类的变化图, 该图可以说明森林生态系统中( )A、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与人类因素无关B、不同的植物种群恢复的快慢是相同的C、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D、所有植物种类的数量都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C、植物种类多样性的恢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模拟练习6小明做了两个课外实验:在图甲烧瓶中充满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 胶头滴管及烧杯中盛有氢氧化钠浓溶液。实验时先在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再将滴管中液体挤入烧瓶,即可形成红色喷泉。试写出烧瓶内气体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其他方法,他在图乙烧瓶中充满空气,锥形瓶内加入足量石灰石与稀盐酸,水槽中加入一定量沸水,结果也产生了喷泉。比较图甲和图乙两套装置,从形成喷泉的原理来分析,与火山喷发原理相似的是_________图(填“甲”或“乙”)。CO2+2NaOH=Na2CO3+H2O乙模拟练习7如图所示装置,做以下实验:①密闭容器内灌空气,整个装置放在避光处,一段时间后,蓝色石蕊试纸___色,植物只进行________作用,其化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如果将该装置中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现象是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②如果密闭容器中灌入CO2气体,将装置放置于强光下,则过一段时间,密闭容器中将出现一种新的气体,即_____。这是因为植物进行了______作用。其化学表达式为_____。此时,植物呼吸作用_____(不再或仍然)进行,容器壁的内侧将出现大量的水珠,这是植物____作用所产生的。③如果密闭容器中灌入O2,放置于强光下,则渐渐的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将变成__色,其原因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此实验可以验证植物在阳光下,也同样进行呼吸作用,这个实验从科学方法上来讲属于__________(验证性或探索性)的______(定量或定性)实验。红呼吸略变浑浊略O2 光合略略仍然蒸腾红探索性定性宁波华茂外国语学校 章澄1、验证性实验:验证这种认识或假说是否正确而进行的一种实验。强调演示和证明科学内容的活动,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分离,与背景无关,注重探究的结果(事实、概念、理论),而不是探究的过程。一、教学理念上2、探究性实验是给学生提供一个通过探究来学习知识的亲自实践的途径。将知识置于探究的背景下,这种观念将探究性实验看成“这是一个问题”, “什么样的实验可以能回答这个问题”,“如何实施这个实验”,强调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过程相统一。1、验证性实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其他技能,学生们检验一个已知的结果是正确的,二、实验目的2、探究性实验是通过实验来回答一个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1、验证性实验通常采用“告诉——验证——应用”的教学模式,学生们用实验验证已学过的生物学原理、概念或性质,这种“照方抓药”模式是高度固定化的。三、教学模式2、探究性学习的五个基本特征:1.提出问题:学习者投入到对科学型问题的探索中2.收集数据:学习者重视实证在解释与评价科学型问题中的作用3.形成解释:学习者根据实证形成对科学问题的解释4.评价结果:学习者根据其他解释对自己的解释进行评价5.检验结果:学习者交流和验证他们提出的解释四、实验前的引导1、验证性实验,在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需要验证的概念或科学结论,讨论实验步骤,提出实验注意事项,或针对学生普遍容易出现的实验操作进行示范。2、探究性实验,教师在引导中:第一,创设情境: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创设对学习者是真实的情境。第二,确定问题:从情境中选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事件或问题,让学生去解决。第三,引导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应与主题有关,同样也鼓励学生提出假说。五、实验程序1、验证性实验,采取“照方抓药”式的操作,按照指定的方法做实验,在实验中所有的学生都做同样的实验,学生被告知观察什么,如何得出结论。2、在探究性实验中,教师对实验程序不作详细指导,要求学生补充和解释。每一位学习者自主进行问题解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