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7张PPT)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专题热点专题三罗石文一、热点材料介绍(一)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二)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指出,“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三)2006年10月8日至11日,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九大目标和任务。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六项原则,即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四)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坚持以人为本、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作为2007年着力推进的一项主要任务,努力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热点解读1.请你说说社会上存在哪些不和谐的因素 ①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差距扩大;地区差距扩大;城市房价居高不下;就业难等②民主法制不健全;腐败现象严重等③价值观扭曲,道德滑坡;教育乱收费;诚信缺失等④劳资之间的利益冲突;效率与公平失衡、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群众看病难等。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人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缩小收入差距.请你评价这一观点.思考:和谐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全面的和谐,和谐社会不是一个没有矛盾的社会。3.怎样构建和谐社会?(1)民主法治: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①最根本的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②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③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人民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与自由;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四个制度”;⑤国家积极履行政治职能,保护人民民主;⑥国家机构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依法治国的原则;⑦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考点:①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②立法机关要严格立法;③行政机关要依法行政,履行政治职能;④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⑤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对权利的监督与制约;⑥做好普法教育工作,提高干部和人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了《物权法》,这标志着中国物权立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从2002年至今,物权法草案历经七次审议,创造全国人大立法史上单部法律草案审议次数之最。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立法过程中,始终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注意通过各种方式,充分听取各方意见。 有关专家表示,物权法草案的修改、完善过程,是我国立法机关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典范。从政治常识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参考答案:1、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是我国的权力机关,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2、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3、我国坚持依法治国原则,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立法机关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4、人民民主意识增强,有利于决策民主化、科学化。5、有利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2)公平正义: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考点:政治学:我国的国家职能;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的地位、加强改善党的领导;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等经济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财政与税收等哲学: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群众观、实践观等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环保、社会治安、官员腐败等问题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幸福,温家宝总理十分关心民生问题,在两会中提出“让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首要价值”。请从政治学经济学角度分别说说如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参考答案:①政府要坚持依法治国和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政府应履行好经济职能,促进经济发展,搞好经济调节;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高度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②党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加大反腐败力度,建立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与监督制度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三个代表”思想③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平等的享有权利和平等的履行义务,不允许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珍惜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坚持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经济:①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共同富裕;②完善合理的社会分配制度,要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④利用财政、税收等杠杆提高贫困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水平;⑤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⑥保证人人享有平等参与竞争的权利与机会,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利;⑦坚持以人为本,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3)充满活力: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材料: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年27日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胡锦涛向获得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研究员李振声颁发奖励证书和奖金.思考(1)人们靠技术、资本、管理要素等都能致富,说说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分配方式?(2)从哲学上说明科学家的成功对我们的成材有何启示?(2)①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培养创新思维;②埋头苦干,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③独立思考,勇于实践、敢于超越;④有无私奉献的精神;⑤树立的远大志向、崇高理想;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考答案(1)①是发展市场经济的要求;②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③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成分涌流,以造福与民。(4)安定有序: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思考: 2006年7月1日到2007年12月31日,全国县乡两级人大进行换届选举,这是社会主义民主一次最广泛、最深刻的实践。某村在选举时由于组织不力,有人贴大字报,有人贿选,出现了混乱。问1、请说说公民如何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2、请从国家职能角度说说如何实现社会的安定?1、公民要遵循法律,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要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正确处理好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限、职责、程序、要求,就能确保有序地参与。2、政府履行政治职能,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政府履行经济职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稳定社会。政府履行文化职能,提高人民的道德素质,遵守法律,维护社会稳定。政府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政府履行保卫职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政府履行交往职能,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综合探究:材料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决定》中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材料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维护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某校高三(1)班同学在学习《决定》的基础上,成立探究学习小组,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展探究学习。(1)同学们在探究中,首先对当前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请你选出你认为当前一段时期迫切要解决的“不和谐”因素并说明理由。(2)在探究学习中,有同学认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请你用哲学常识说明为什么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如何做到这一点?(3)经过探究,同学们达成这样一种共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请你运用政治常识知识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4)同学们都认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分析说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价值定位。参考答案1、略2、①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做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要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尊重人才,关心弱势群体,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迫切问题。3、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才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提供政治保证;才能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造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凝聚和动员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4、①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包括中国共产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符合人类历史活动(或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体现了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统一,②它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定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