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届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命题参考材料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08届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命题参考材料

资源简介

08届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命题参考材料
一、 党的十七大报告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成为报告的主线,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科学发展观”是大会和报告的灵魂;“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第一次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写入党代会报告。这一主题,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丰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
2、报告指出了新时期前进中面临的“八大”突出的困难和问题:
(1) 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2) 城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
(3) 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4)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5) 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6) 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
(7) 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
(8) 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3、报告第一次对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进行新的全面定位,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并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4、报告第一次在党的重要文件中阐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5、报告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五大新要求:
  ――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概念首次写入中央文件,彰显中央对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决心。
报告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6、报告首次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进单位入家庭。报告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
7、区域协调发展有新布局。报告强调: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形成若干带动力强、联系紧密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8、和谐世界新主张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共同应对各种挑战,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事关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主张,各国人民携手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二、相关资料精选
1、关注北京奥运热点
时代气息浓郁是近年高考命题的一个鲜明特点,2008年奥运会作为全国人民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207年、2008年的高考试题中必将有所体现,只是考试的角度在各门学科中会有所不同。
(1)以历史学科为例,东北育才学校高级教师李国民就建议考生在复习冲刺的时候应当重点选择奥运、三农等热点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就奥运专题而言,历史的角度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整理北京历史,如中国古代四次迁都于北京、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屈辱、记录了近代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和社会进步等相关历史事件。 二是围绕“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重点历史知识进行复习。如中国传统文化史的内容、建国后我国所取得的科技成就、17世纪以来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世界史中的三次科技革命等。
2、文综中部分历史热点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取消农业税,逐步实现工业反哺农业,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提倡自主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三、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执政为民
五、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开发一直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问题,特别是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长三角、珠三角的工业化、城市化,西南地区、中部崛起、红色旅游等问题,需要引起广大考生的关注。
六、调整经济结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七、台湾问题、国共关系与祖国统一
八、关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历程
3、突出综合特色,注重政治、地理问题的历史交融。
以历史为时间、以地理为空间、以政治为思维的命题结构:如地区经济的发展、资源的利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人口的迁移、民族精神的宏扬、经济与科技的发展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政史地三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更科学、更全面的方案。
4、三类热点问题:(1)政策、理论性问题:三农问题,城镇化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问题(2)、大国关系问题:特别重要的如中美关系,中日关系还有时事性的大国关系,如中法关系、中俄关系。(3)、时事性的热点问题:如海啸,可持续发展问题。
5、长效热点问题
①新农村建设与“三农问题”
②关注民生问题
③党的建设与理论创新( “八荣八耻”荣辱观教育、《江泽民文选》出版、全球祭孔等)
④科技创新(“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嫦娥奔月,国家科技奖颁发,美国垄断2006年度三大自然科学奖,比尔·盖茨连续十三年蝉联世界首富。)
⑤区域经济的发展
(1)中国区域经济(东北、西部、中部)
(2)世界区域经济
⑥大国崛起
⑦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国际联盟、联合国等)
⑧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欧洲统一、朝鲜核问题、台湾问题)
⑨和谐社会和和谐世界
6、2007年高考全卷(一)中国近现代史命题特点
(1)“三大范式”命题思路不变
(2)知识与能力并重,出现考查“边缘知识”的新趋势。
(3)对社会热点显性介入与隐性介入相结合,出现谈化热点的趋势。
(4)材料型试题明显增加。
7、新课程与高考
(1)以新课程倡导的文明史观为新视角重新审视和解读历史,反映了新课程理念与精神,同时隐性切入了当今国家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
(2)试题命制体现了高中新课程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8、世界史命题思考
(1)从文明史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类型文明的发展历程,特别是工业化道路的区别。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和区域化趋势。
(3)热点区域问题(朝鲜、伊朗核问题;中东问题伊拉克克问题,苏丹达尔富尔问题),中国积极开展的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与为构建和谐世界做出的努力。
(4)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主要大国的崛起历程及主要大国(中国、日本、俄罗斯、美国)之间的双边关系。
9、中国古代史命题关注
(1)中央集权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少数民族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做出的重大贡献。
(2)从民生的角度关注古代中国统治者、政治家、思想家的言论行为和举措(政策),分析其思想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3)从社会和谐的角度关注古代中国的制度建设、方针政策、朝代兴亡和农民战争。
(4)从文化碰撞与融合的角度,辩证分析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
(5)从反封建、反压迫和争取个性解放角度,辩证分析古代文学艺术作品与作者。
(6)辩证分析古代中国的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影响。
PAGE
- 1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