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及实验复习专题研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及实验复习专题研究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及实验复习专题研究
厦门教育科学研究院 傅兴春
 
建议1:明确第一轮复习的作用与意义,稳扎稳打,切不可浮燥
建议2:认真细致的全面复习,但并不等于细抠,无轻重之分,抓住主干知识全面复习,才是制胜的法宝。
建议3:搞好校本(班本)研究,针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讲课方法,练习方法,树立学生的信心最重要。
建议4:切实注意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完
建议5:处理好复习资料与教师制作的练习资料的关系
建议6:处理练习的量和适度重复练习的次数
第一轮复习的建议回顾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
一、第二轮复习的任务与目标
(一)任务
1、以理综化学的命题特点的角度,进行知识的系统化和程序化提升
2、以高考理综试题的特点完成四项能力提升
3、以重复的训练让学生掌握解题的方法、思路和模型
(二)目标
1、知识提取自如:能与各种角度进行检索和归纳
2、能力提升到位:各项能力确实提升,解题能力确有提升。理论类注意为思维能力和图形观察能力、元素化合物注意思维的穷举和发散、实验题注意能力和创新、计算型注意基本计算在选择是其他题型的结合 、有机题注意自学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考查
3、典型考题能讲出记忆解题的思路、方法、模型和注意点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
二、第二轮复习的重点与专题
(一)物质结构类推断题和理论专题
重点专题:理论类推断型填空题
“位-构-性”推断题(05、06、07)
电化学(04)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常见专题:
物质的量
氧化-还原反应
离子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
盐的水解、电离平衡、离子浓度比较
pH相关
能力结合:在思维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图形观察能力
2007年26.(15分) W、X、Y和Z都是周期表中前20号元素,已知:
①W的阳离子Y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排布,且能形成组成为WY的化合物;
②Y和Z属同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常见化合物;
③X和Z属间,周期元素。它们能形成两种(态化合物:)
④W和X能形成组成为WX的化合物;
⑤X和Y不在同一周期,它们能形成组成为XY2的化合物。
请回答:
(1)W元素是 ;Z元素是 。
(2)化合物WY和WX2的化学式分别是 和 。
(3)Y和Z形成的两种常见化合物的分子式是 和 。
(4)写出X和Z形成的一种(态化合物跟WZ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06年26.(15分)X、Y、Z和W代表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它们满足以下条件;
①元素周期表中,Z与Y相邻,Z与W也相邻;
②Y、Z和W三种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
请填空:
(1)Y、Z和W三种元素是否位于同一周期(填“是”或“否”):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Y是_____,Z是_________,W是_______;
(3)X、Y、Z和W可组成一化合物,其原子个数之比为8:2:4:1。写出该化合物的名称及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
2005.(15分)甲、乙、丙、丁为前三周期元素形成的微粒,它们的电子总数相等。已知甲、乙、丙为双原子分子或负二价双原子阴离子,丁为原子。
(1)丙与钙离子组成的离子化合物跟水反应产生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乙在高温时是一种还原剂,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它在工业上的一种重要用途: 。
(3)在一定条件下,甲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丁的元素符号是 ,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5)丁的氧化物的晶体结构与 的晶体结构相似。
2004年26题(15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a;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若X、Y都是惰性电极,a是饱和NaCl溶液,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②Y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检验该电极反应产物的方法是 。 ⑵如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液a选用CuSO4溶液,则  ①X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  ②Y电极的材料是 ,电极反应式是 。  (说明: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
二、第二轮复习的重点与专题
(二)无机类推断专题
重点专题:无机类推断型填空题
无机推断的类型与解题思路(05、06)
常见专题:
非金属性质总结与归纳
金属性质总结与归纳
离子的推断(04、07)
性质与结构的推断
无机物制备
能力:思维(发散、全面、重组)
2007年27.(15分)
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有
阳离子Na+ Mg2+ Al3+ Ba2+阴离子OH Cl CO32- HSO-4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据此推断它们是A ;B ;C ;D
2006年27.(15分)
置换反应的通式可以表示为:
单质(1)+化合物(1)=化合物(2)+单质(2)
请写出满足以下要求的3个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所涉及的元素的原子序数都小于20;
6种单质分属6个不同的主族。
2005年(15分)已知A、B、C、D为气体,E、F为固体,G是氯化钙,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D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E的化学式(分子式)是 。
(2)A和B反应生成C的化学方程式是 。
(3)E和F反应生成D、H和G的化学方程式是 。
2004年(14分)有A、B、C、D、E、F、G7瓶不同物质的溶液,它们各是Na2CO3、Na2SO4、KCl、AgNO3、MgCl3、Ca(NO3)2和Ba (OH )2溶液中的一种。为了鉴别,各取少量溶液进行两两混合,实验结果如表所示。表中“↓”表示生成沉淀或微溶化合物,“-”表示观察不到明显变化。试回答下面问题。 ⑴A的化学式是 ,G的化学式是 。判断理由是 。 ⑵写出其余几种物质的化学式。B: ,C: ,D: ,E: ,F: 。(此题也可归实验题)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
二、第二轮复习的重点与专题
(三)有机类推断题和结构专题
重点专题:有机类推断型填空题
有机官能团结构与性质推断题(04、05、06、07)
常见专题:
同分异构与有机结构类推断
反应类型与反应机理的推断
有机物合成的推断
有机物燃烧规律问题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联接与推断
能力:自学能力
2007年下图中A、B、C、D、E、F、G均为有机化合物。
2006年:萨罗(Salol)是一种消毒剂量,它的分子式为C13H10O3,其分子模型如下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
(一组结构图)
2005年:苏丹红一号(sudan Ⅰ)是一种偶氮染料,不能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它是由苯胺和2-萘酚为主要原料制备的,它们的结构简式如下所示:
(一组结构图)
2004年: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如下:
(一个结构图)
理综化学第二轮复习建议
二、第二轮复习的重点与专题
(四)实验专题
重点专题:实验型填空题
实验装置原理、安装和应用(05、06、07)
常见专题:
气体相关的制备、性质、分离、提纯实验
理论型实验的原理和应用
定量型实验的原理和计算
离子的鉴别、鉴定、分离、提纯
性质实验和证明
探究型试题
能力结合:实验、观察能力
2006年: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2007年:水蒸气通过灼热的焦炭后,流出气体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还有CO2和水蒸气等。请用下图中提供的仪器,选择必要的试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上述混合气中有CO和H2。(加热装置和导管等在图中略去)
2005年:已知某纯碱试样中含有NaCl杂质,为测定试样中纯碱的质量分数,可用下图中的装置进行实验。
近年来实验题重要考点:
1、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
2、正确运用实验原理和正确认识实验装置 ;
3、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验设计或处理 .
高考实验试题特点:
(1)源于课本 ;(那些大学教授们认为能称得上实验的实验)
(2)突出基础;(中学生力所能及)
(3)强调综合 ;(大学教师的设问方式)
(4)联系实际 ;(大学的实验)
(5)注重创新.(注意课程改革的影响)
第一、挖掘内涵, 全面分析课本实验;
“ 一个了解、五个学会 ” :
化学实验复习过程中应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原理;
学会控制条件,利用对比实验;
学会使用仪器(简单仪器的画法);
学会观察分析;
学会解释结果得出相应结论;
学会设计和评价简单的实验方案。
在氢氧化亚铁制取实验的复习时,可以设计这样一组问题:
1、向硫酸亚铁中滴加氢氧化钠时,胶头滴管应该如何操作
2、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不这样操作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3、若要让该实验的白色沉淀保持较长时间,最大的困难时什么
如何克服
4、你能用电化学方法制取氢氧化亚铁吗?
第二、归纳总结,掌握常见仪器、装置的用途、用法
如切入点:
1.同种仪器的多种实验的总结;
2.同种仪器的多种用途的总结;
3.同一用途的不同仪器的对比;  
4.同一用途的多种装置的总结.
如:温度计的使用 ,棉花团的使用等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玻璃棒的使用等
如:量具的使用,可加热仪器的使用等
如:具有毒性或污染性的尾气常用吸收装置及其原理
第三、深入剖析,规范常见的实验操作
四个认识: 
1 、对操作原理的认识
     --解决实验操作理论依据的问题;
如:对于过滤操作,不仅要明确操作时要遵循“一贴、
  二低、三靠”的原则,而且还要分析如果不这样做,
  将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如何补救?
2 、对操作方法的认识
     --解决如何操作的问题;
3 、对操作目的的认识
     --解决为何要安排这样的操作;
4 、对错误操作造成后果的认识
     --解决为何要这样操作的问题。
采用不同的操作,可开发出不同用途:
(1)用作排气集气装置;
(2)用作排水集气装置;
(3)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的体积;
(4)可用作安全装置;
(5)可用作尾气吸收装置;
(6)可以用作观察气体排放快慢的装置;
(7)可用作净化和干燥装置;
(8)可以用作反应器
  ……
第四、发散思维,重视仪器、装置功能的开发
①动手意识;
②安全意识;
③规范意识;
④环保意识;
⑤创新意识;
⑥定量意识;
⑦质疑意识。
培养学生的七种意识:
第五、构建模型,重视训练文字表达能力。
如:装置气密性的检查的答题模式:
取样(取少量试液或固体)→操作(加入多少什么试剂等)→
现象→结论。
装置先形成密封系统→操作(微热、注水等)→
现象(有气泡、水面变化等)→结论
物质鉴别答题模式:
 
建议1:明确第二轮复习的作用与意义,重点在四道填空题的解题指导和四种能力的提高
建议2:以专题为复习方式,重点在每一个点的全面落实,注意基本知识的同时,要总结基本思路、基本方法和基本模型(这些也是重视基础的内容)
建议3:重视习题的组织和训练,重点在引导学生自己能解题,同类题可多题并练,让学生学会方法,应用方法。
建议4:重在精讲和从另一个角度重新组织材料,切实注意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完
建议5:复习资料要根据自己对高考理综化学的理解来进行组织和筛选,每节课都要思考:“要做什么-能做什么-怎么做好-做成了什么”
建议6:开展理综的综合训练,注意提高讲评的有效性
第二轮复习的建议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