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高考理综:题目有发散性(对全国卷I的评论) 2008年高考理综考试物理学科占120分,力、电仍是重头戏,两部分的考查比例共占到85%。这一特点体现了物理学科试题的稳定性及一贯突出重点知识、兼顾覆盖面的精神,也凸显出在高一、高二阶段夯实基础的重要性,有助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把握和引导教师的教学方向和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在2008年《考试大纲》知识内容表的19个部分中,试题考查其中各部分情况详见文后列表。 分析今年的物理试卷,具体特点如下: 1、题目难易适中 物理部分全卷无偏题怪题,选择题都比较基础,实验题中等难度。计算题23题较易上手,但结果的求解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24、25题虽较难,但题目的情景也还是物理学科中常见的常规问题,这样学生做起来容易上手,但想得到满分又有难度,自然试题区分度清晰。 2、重视能力考查 试题注重对能力的考查,全面涵盖了《考试大纲》中规定的能力要求,几乎每道题目都围绕着对理解能力、推理和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建立物理模型和规范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等来设定。其中,特别是综合各种信息,理顺物理事件发生的脉络,从而建立物理模型和把握物理过程的能力。17、19、21题要求学生自己建立物理模型,14、15、16、20、22、24、25题给出物理模型,重点考查对物理过程的解析上,特别是25题,过程繁多,稍有不慎,就可能出错。 3、有开放性和发散度 第17题“利用上述数据以及日常的天文知识”要求学生联系实际生活常识。其实验题“写出一条上面没有提到的对提高实验结果准确程度有益的建议”的提问开放度较高。在思维方法上也要求学生力除思维定势,电路实验考查学生能否逆向思维,在明确已知电压表内阻时,把电压表的功能扩展,测算出电流来。 4﹑注重题目创新 2008年实验题保持了这几年一大一小的模式,并且大实验题回归到电路实验上,而在非电路实验的考查上一改往年完全出自课本实验框架下的简单、表面考查的做法,进行了创新性的综合和改造,把连接体模型中涉及的运动和力、机械能守恒的问题综合在一起,不停留在实验操作的考查上,更深入到实验思想、误差分析等能力项目上。 另外,有17、19两道估算题,再加上电路实验题的计算以及23题的求解难度,使计算量有所增加。也是与以往所不同的。还有对热学部分内容的考查偏弱,19题更像一道力学题。 化学:依托基础 联系实际 2008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题型、题量、分值、命题范围与前三年试题相一致,均为8道选择题,第二卷中4道大题,体现了试题的稳定性,但试题的部分调整,强化了能力考查。 化学试题难度明显增大,一是考查内容较为广泛、灵活;二是对计算的考查是近几年来分量最重的,例如第26题,占用了16分;三是对推理能力的考查力度明显增强,如29题的有机框图,要求考生对基础知识有很好的把握。因此只有基础扎实且思维能力较强的同学才能得到高分。 试题无一超纲 立足于最基础的知识考查学的学科能力,这是自2005年以来化学试题的共同特点。具体表现是无一题超纲,特别是2008年试题。不过,今年试题立足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应用,联系实际命制。如第26题,软锰矿制备高锰酸钾以及第7题化合物的熔点高低,所涉及物质多,与生产(软锰矿的开发利用有较好的广泛前景)、生活都有密切联系。 基础的另一方面仍是化学用语的表达。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均属于化学用语,自2002年理综化学强化了这方面的考查,去年为36分,而今年高达44分,其中化学方程式为18分。无论是化学用语还是化学方程式,分值都创历史新高。 试题命制新颖 选用新的情景,使所有的学生都能在同一起跑线上用学过的基础知识去解答陌生的问题。2008年试题这方面显得较为突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恢复了计算的考查,二是强化了学科内综合;三是突出了化学中一般与特殊的考查。虽然仍是依托最基础的课本知识,但却令人始料不及,致使很多基础不够扎实、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感到较为困惑,难以完成题目,甚至个别同学弃权整道大题。如27题是将物质结构与元素性质结合的框图推断题,V(固体)与水作用生成化合物Y(白色固体)和Z(无色气体),且无色气体Z还可以与氧气在加热(点燃)条件下生成水和另一种化合物X,有同学被题目中“5种化合物”吓倒而卷面空白。 至于一般与特殊,这是化学学科对物质世界的基本认识方法。2008年很好地体现对这一认识方法的考查,如前已述及的27题,V(固体)为CaC2这一典型的联系无机和有机的化合物就是明确的例子。 体现课标理念 新课标要求激励学生的学习参与性,提倡探究性学习。2008年理综化学试题在这个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 如12题选择题,比较两种盐混淆后溶液中分子离子浓度大小的排序中,可依题给信息结合电解质溶液的理论作出判断,也可找类似化合物甲酸(乙酸)和(醋酸)类此推得,不同考生思路不同,但都可得出正确答案,可谓殊途同归。 如第29题,从一个简单的知识点出发,考查了结构简式书写、同分异构体,并推断相关可能的化合物,与前几年有机试题相比,涉及的化合物相对简单,但对有机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却明显提高。这对于那种认为只要记住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就能答好有机合成题的错误思想是一种批评。 对于2008年理综化学试题,考生觉得比往年难,但难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确实值得深思。相信对待这一问题的探讨,必将对中学化学教学,对于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可以说,不论试题如何变化,抓好基础,学会应用才是根本。2007年有学校将化学用语和文字表达作为专题来进行训练,2008年有部分学校吸收了这一经验,采用这一方法取得较好效果就是抓好基础,学会应用的一个例子。 生物:试题灵活 稳中有变 2008年理综试卷仍为拼盘式,各科界限分明,有利于对本科能力较为深入考查。生物在理综中,仍是5道选择共30分和两道大题共42分,占理综试卷总分24%与去年基本持平。 整体分析 仍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试的能力基础仍然是理解能力:判断、分析、推理能力、识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逆向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综合考查。 从试卷内容看,试题灵活,包括选择题在内,所有试题都必须经思考分析后得出,充分体现出知识和能力的有机结合。 从试卷布局看,选择题第1题和第4题相对较难,第1题把实验设计题改为选择题,打破常规惯性思难,不用对照实验组的生理盐水,只注射胰岛素和葡萄糖,但要判断注射的先后顺序。这道选择题用掉考生很多时间,其得分率还不高。选择题第4题部分学生在推理过程中,错用了排列组合法,而不是用加法。 相对容易的题目有选择题第3题,问“关于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只要基本知识到位,就可得出结论,得分相对容易。 新变化 1.实验项目考查有变 往年多见的实验过程的设计、现象的预期、结论的得出、实验现象的解释等,今年并没有出现,而是把实验改为选择题、填空题,这在考生意料之外。 2.两道大题第30、31题呈现难度降低趋势,但设问新颖,由问答题的表述能力考查,改为填空题,避免学生丢掉采分点,增加得分率 试题贴近教材,符合大纲与考纲,没有过难的题。尤其是第30题Ⅱ是神经调节题,设问非常新颖,通过识图、考查兴奋传递和兴奋传导的区别:入口易,出口难。把实验设计题改为填空,并对此设问,强调对主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令人耳目一新。 体现新理念和命题原则 “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培养要求,重视覆盖主干知识。 回避熟题,更突出能力立意的原则。试题力图反映学科知识与生活、科技、生产的密切联系,体现对创新精神和素质教育的要求,避免困在题海中,体现学以致用的教育思想。PAGE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