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流失海外文物回归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10年高考文综热点:流失海外文物回归

资源简介

流失海外文物回归需要全民参与支持
【热点背景】
中新网2009年11月23日消息,“范季融·胡盈莹捐赠文物交接仪式”在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在海外流浪数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捐赠者是美国华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在捐赠文物交接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文化部部长蔡武分别向范季融先生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仪式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本次捐赠与海外流失文物回流的话题接受了人民日报记者的专访,单霁翔表示:流失海外文物回归需要全民参与支持。重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流失海外中国文物问题,支持非法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反对拍卖被劫掠和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购买此类文物。
我们真诚地感谢促成这些文物回归故土的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更是人类社会正义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考点链接】
1.政治学科
民族文化的共性和世界性;文化遗产要成为世界遗产的程序和保护;文化具有多样性和特殊性;大众传媒的特点和作用;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体现时代精神,二者之间是矛盾的;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借鉴、吸收;政府职能及文化创新;民族价值观及落实科学发展观问题;事物是发展的、联系的;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
2.历史学科
古今中外文化成果与当时政治经济的关系;古今中外主要文化形式演变及主要成果;各种文化形式所体现的时代特色与精神。
3.地理学科
文化现象与文化系统源地概念内涵;文化景观内含、特点及影响;中华文化区形成、特点和影响;文化空间扩散、文化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区别与联系;文化景观与文化现象区别与联系。
【试题设计】
秦公墓和晋侯墓于上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许多珍贵文物被非法走私出境并流失海外。此前,国家文物局获悉部分秦公墓和晋侯墓出土青铜器流失到美国,被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收藏,遂通过有关渠道与范先生商洽,希望促成文物回国,得到了他的积极响应。9月24日,范季融先生应文物局邀请来京,并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愿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赠给国家,支持祖国博物馆事业发展。回答1---5题。
1.此次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的晋侯苏鼎,是西周晚期的文物。鼎腹内壁铸铭文三行十三字,记晋侯苏作此鼎。关于这里的“铭文”,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金文的别称 ②又叫钟鼎文 ③有阳文和阴文之分 ④西周早期铭文主要为王族族氏铭文,后来其内容描述主要多涉及王朝当时的战争.政治.封赐等重要史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关于这里的“鼎”,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①商朝时期其代表是司母戊鼎 ②一直是古代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 ③一般来说鼎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 ④是我国青铜文化的代表,是文明的见证,也是文化的载体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3.下列为范季融夫妇捐赠的部分秦公晋侯青铜器,其中属于“鼎”的有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4.成语“一言九鼎、大名鼎鼎、鼎盛时期、鼎力相助”与历史典故“中原问鼎”中的“鼎”
A.意思完全相反
B.本义被视为传国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C.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D.传说夏禹曾收九牧之金铸九鼎于荆山之下,以象征九州,并在上面镌刻魑魅魍魉的图形,让人们警惕,防止被其伤害
5.鼎又是旌功记绩的礼器。周代的国君或王公大臣在重大庆典或接受赏赐时都要铸鼎,以记载盛况。回顾历史,正视现实,下列史实中与上述内涵相似的有
①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5年10月21日在联合国总部,向联合国赠送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
②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庆典之际,中央人民政府向西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③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向广西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④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向宁夏赠送“民族团结宝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我国文物流失的时间跨度较大,流失原因较为复杂。在文物追索工作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外交、法律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法。回答6---10题。
6.国家文物局通过近年来的文物追索实践,已初步形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工作机制。对于当前因盗窃、盗掘、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主要按照国际公约,通过法律和外交途径索回,代表性的案例有
①1998年从英国成功追索3000多件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 ②2001年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掘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 ③2008年从丹麦成功追索156件中国出土文物 ④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龙门石窟石雕佛像1件归还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国家文物局通过近年来的文物追索实践,已初步形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工作机制。这在哲学上说明
A.物质决定意识 B.量变是质变的基础
C.矛盾具有同一性 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归宿
8.文物部门在文物追索工作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外交、法律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法。这隐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是发展的、联系的 D.理论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9.中国政府欢迎和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促成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我们相信,在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义举的感召下,在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对这段话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政府履行文化职能的表现 ③社会道德的正面效应 ④法制意识的正面效应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开门立法”是我国近年来立法工作的重要特点。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在法规起草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吸纳广大公众的意见,被称为“开门立法”。开门立法
A.就是群众立法 B.体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
C.有利于了解民情,反映民情,集中民智 D.体现了党和政府重树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中国文物的非法流失既是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在积极追索历史上流失文物的同时,首先应当做好国内现有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把好国门,防止出现新的文物流失。回答11---15题。
11.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即现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在此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座稳定的国都。100年来,这里出土了15万多片甲骨文、上万件青铜器、54座宫殿遗址,发现有宫殿区、王陵区、平民区、铸铜遗址、手工作坊以及大型祭祀场等。其中最有名的是重达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它是迄今世界上所发现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从地理角度而言,盘庚迁殷考虑的地理气候条件有
①地处中原的中心 ②四季分明,春秋温暖,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③年平均气温适宜 ④交通发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2.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南宋政权正式定都杭州(当时叫临安),这是杭州正式成为一个朝代的首都。南宋政权从应天府(今河南商丘)迁都临安,从地理角度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宋都周围一马平川,地理形势无险可守,而定都临安一带水网地区,北方骑兵活动不利
②宋都汴京等黄河多次泛滥,泥沙淤积,地面比原来平均提高了七八米,最多的地方提高了十一二米
③宋都许多历史遗迹或毁于战火,或被深深地埋藏在黄河的泥沙之下
④临安地区海上交通方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13.先秦文献及现代考古发现,用“象”的形象做为青铜器的纹饰也只流行于商末和西周前期,其主要原因是
A.商末和西周气候寒冷,动物群落南迁
B.商末和西周气候炎热,动物群落北迁
C.商末和西周河水(今黄河)泛滥成灾
D.商末和西周火山活跃
1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
据了解,彩绘兵马俑在出土时满身都是泥土,对这些泥土进行清理时往往需要十分细心,所花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另一个方面,由于陶俑已经埋在地下2000多年,并且受到各种自然侵害,有的颜色层下的生漆底层已经老化,失去了与俑体表面的黏附力,暴露出的彩绘若不及时处理,其色彩在五六分钟之内就会因失水而卷曲脱落。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彩绘俑的保护一般都是采取“发掘现场进行彩绘保护”的办法 ②要始终遵循“保护为主,科学发掘”的原则 ③对于遗产的保护是人类对于自身文明的一个责任 ④对兵马俑实行大环境保护的重大举措,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新风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中国文物的非法流失既是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做好文物保护,必须
①做好国内现有文物的保护管理 ②要进一步加强文物法规建设 ③进一步加大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调查 ④积极通过外交和国际合作解决文物流失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
1.A 2.A 3.C 4.B 5.A 6.B 7.D 8.B 9.B 10.C 11.D 12.A
13.A 14.A 15.A
www.
第4页 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