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学习材料——课堂效率提升的源泉[摘 要] 学习材料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学生课堂学习将围绕它展开,好的学习材料可以让课堂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本文通过对在同一课题下课堂教学评比中的案例进行了分析,归纳出这些课例学习材料的选取中所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学习材料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说明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源泉,并从中得出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需要关注的几个方面,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石。[关键词] 学习材料 课堂教学 效率什么是学习材料呢,学习材料就是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接触的素材。它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学情组织的一些资料,它们往往是一些视频、音乐、图片和软件等一些与信息处理相关的文件。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大多采用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这些任务都是通过一些学习材料实现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对知识点的掌握,对操作技能的熟悉,对情感的体验,也是围绕学习材料而展开的。因此学习材料的选取往往是教学最先考虑也是最基本的东西,可以说选好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那么怎样的学习材料才算是好的学习材料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本文以一次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为例,分析了同一课题《文件的下载与解压缩》的教学的学习材料的组织。发现有些教师在学习材料的选取上只是一味地求趣,除此之外并未考虑其它因素,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而影响了课堂效率。我将这些课例中典型的材料抽取出来进行归纳,得出学习材料选取的几个注意事项。一、学习材料要——贴合实际学习信息技术的目的就是培养要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材料必须是有现实意义,也就是说学习的内容必须是现实中学生会碰到的现象并且需要解决的问题,值得学生学习研究的。一般说来,学习材料的选材最好基于生活且富有意义,是学生应用学习材料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材料才是学生喜欢并且今后能应用到的。案例描述一:教师导入时绘声绘色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说小乐平时喜欢帮助别人,但他现在却碰到了一个难题。姐姐发了一封邮件给他,里面有一个文件“我的作文.PDF”,他怎么也打不开这个文件。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求学生到网上下载一个名为Adobe Acrobat Reader的PDF阅读器,安装该软件并打开这个文件查看里面的内容。课堂反馈:学生实际操作情况却并不理想,学生对PDF格式十分陌生,并不明白这些PDF到底是什么文件,Adobe Acrobat Reader这种软件更是闻未所闻,而且名字又长难以记忆。但是由于课堂的任务就是如此,学生也只好按照老师的安排接受这一学习任务。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并不能从网上快速地找到该软件,学生逐渐对它失去了兴趣。最终大多数学生都在等待中过完这一节课,并没有帮助小乐打开这个PDF文档。案例描述二:教师在学生的F盘放了一些有关奥运圣火采集的视频,但是由于没有装播放器软件,学生机上不能够播放。为了能播放这些视频,接下来的任务就是下载一个播放软件——暴风影音。接下来就让学生分别到WEB网站和FTP网站下载视频资料和暴风影音播放软件。课堂反馈:奥运圣火采集视频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学生为了能顺利地观看就必须安装播放软件。由于许多同学都有过利用暴风影音观看电影的经历,对它比较熟悉,因此他们很快就找到了暴风影音的下载地址,并成功地将它下载到自己的电脑中,关于下载的操作技能很快就掌握了。课后思考:我们的对象是中学生,同样是下载并安装软件的环节。案例一的学习材料采用的是Adobe Acrobat Reader的下载与安装,试想对于他们来说,交流文件一般都是采用OFFICE文档,有多少机会能碰到PDF格式的文件呢?而案例二的学习材料则是暴风影音这一常见的软件,学生可能对它比较熟悉,播放不同格式的视频也是经常遇到的问题。我想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后一班级学生在今后利用下载暴风影音播放视频的可能性要比前者机会大的多,而且实用的多。事实表明,学生对有过实际经验的内容更加注意,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二、学习材料要——贯穿始终一般说来,人们对一系列有联系的事物的记忆印象更加深刻。记得有一种游戏是让人在短时间内背出一些不相干的词语,如果用普通的方法死记硬背,有可能漏了各别词语,可是将这些词语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情节的故事,记忆效果自然会好得多。同样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如果通过同一个主题的学习材料将课程的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过渡将更自然,学生学习起来前后有联系,思维不会跳跃分散,有利于重要的知识点记忆,所以学习材料必须要有相同一个主题贯穿其中。案例描述一:教师导入时采用了父亲节为主题,播放了一个名为“父爱如山”的幻灯片,感人的图片、优美的音乐让大家沉浸在父爱的情感之中。播放完毕问大家,这个幻灯片的图片和音乐从哪里下载的呀?接着引导学生得出下载的概念,后面就安排了两个任务,一个是到FTP站点下载一段NBA视频,另一个是到学校WEB网站下载一段娱乐视频(春节晚会节目“飞天”的视频)。课堂反馈:同学们一会儿在感受父爱的关怀当中,一会儿又到火爆的NBA赛场中去,一会儿又在欣赏飞天视频。他们的注意力不断地在分散,在不停地接受新的学习材料,这需要一个过程。因此本节课学生的思维就在不同的学习材料中不断地进行场景切换,减弱了对教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关注。案例描述二:教师发给学生一个图片压缩文件,里面有几张西部贫穷学生努力学习的照片。让学生从WEB网站下载WINRAR压缩软件,WINRAR下载好后进行对图片进行解压缩,让学生谈谈对图片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想要更了解他们的生活的话,可以通过老师准备的FTP网站去下载更多的图片。课堂反馈:这个课例有一个统一的主题,那就是关爱西部贫困学生,同时学习他们在困境中坚持求学的精神。由开头的初始印象到后面的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WEB网站下载、解压文件到FTP下载逐渐进行过渡。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一节课下来不但掌握了下载与解压的技能,同时对西部学生的生活现状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课后思考:这是两个具有感人主题的不同发展方向。案例一在经过引入时情感的渲染后,后面两个任务一会儿下载NBA视频,一会儿又下载春节晚会视频。在其后期父爱的主题就显得无影无踪了,完全是为了下载而下载,学生思维不断地从一个场景切换到另一个场景。而案例二则明显经过有效地组织在一起,关怀西部贫困生的主题始终如一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同时能通过知识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情感的素养,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学习材料要——趣度适中。教师选取学习材料一般是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但不能舍本求末选取一些具有让学生沉迷其中的材料,比如一些FLASH小游戏,具有流行元素的音视频等等。因为这些材料相比课程教学内容而言对学生的吸引力要强得多,学生的注意力的焦点只会集中在这些材料当中。所以少用或不用这些类型的材料可以避免课堂教学中活动失效,交流失去兴趣,课堂失控的后果。案例描述一:一位教师布置了第一个任务后,为了激励学生,奖励最先完成的学生到教师机玩“打乒乓”的游戏,然后问下面学生你们想不想玩吗?接着提出第二个任务,到FTP网站上下载 “打乒乓”FLASH游戏。课堂反馈: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当然想玩“打乒乓”的游戏啦。许多学生对第一个又难、步骤又多的任务失去兴趣,转而做第二个任务:下载FLASH小游戏,然后兴趣十足埋头玩“打乒乓”游戏,从而忽略了对下载过程的体验和分析,缺少了对下载及解压缩本身的研究兴趣。由于教师对课堂调控不够,导致在教师提问小结时,回答问题的人聊聊无几,大多数同学还沉浸在一个个打球回合中呢。案例描述二:一位老师先用漂亮的奥运屏保作为WEB网站下载的学习材料,然后以它为基础安排了学生从网页上下载屏保压缩文件,保存到F盘,然后打开压缩文件并解压,比较与原来文件的大小,再安装屏保程序并欣赏的一系列的操作。课堂反馈:本课例学习材料奥运屏保内容比较简单但又十分漂亮,学生对它的下载兴趣十足,下载后运行这个屏保效果立竿见影。但它的显示效果只是一幅画,学生们看过一遍后就可以了,材料有趣但不会上瘾。课后思考:老师们喜欢在课堂上利用一些小游戏、动漫、视频等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并认为这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孰不知这样的行为只能让学生获得游戏的基本技术,比如这一课学生只要能够下载并解压缩游戏软件即可,他们并不太会关心下载和解压缩过程中对信息的分析和提取。之后他们的注意力只会在游戏身上,从而造成课堂教学的无趣和失控。因此选用一些有趣但又不会对学生有迷恋的材料才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四、学习材料要——精简高效有些学习材料在打开的时候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比如视频资料、音频资料和上面提到过的游戏软件。如果以它们为课堂学习组织的材料,学生为播放它们或熟悉它们势必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因此我们应尽量不用或少用这些类型的材料。案例描述:教师为了体现孝敬父母这一主题,安排任务下载一段“于丹论语”FLV格式的视频,由于这种格式的视频的播放需要专用的播放器。要求从网上下载一个FLV播放器,然后通过观看该视频引导学生要遵守孝道这一情感主题。课堂反馈:学生下载这一段视频和播放软件后,就开始进行播放了,可是这段视频时间太长了,足足8分钟左右。学生饶有兴趣地欣赏于丹精彩的演讲,感受孝道的情感教育。可是不久就被老师打断了,因为时间快要到了,老师要交流这个视频对学生的启发。由于时间仓促,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来得及看完视频,只好凭着平时对孝道的理解进行回答,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课后思考:这节课内容安排是合理的,教学组织也很好,符合前面的材料组织的特点,材料有一定的意义并且安排在同一主题当中。但由于视频时间过长,学生没看完就被老师打断了,从而冲淡了学生对它的理解。如果将它进行了剪辑缩短一些时间,将其最精彩的内容展现出来效果将会更好一些。以上是我在同一个课题下得出的这些结论,虽然只能是管中窥豹,只见一斑,但它却是课堂教学材料组织的一个缩影,反应了我们在学习材料选取的普遍现象。总而言之,好的学习材料要源于生活而有现实意义,要前后联系又过渡自然,要有趣味而又不沉溺其中,要简练又高效。本着这几个原则选取的学习材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有助于对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就是说好的学习材料是一堂课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源泉。参考文献:[1] 张大均 《教学心理学》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 费海明 《教学要素:高效率课堂生成的落脚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姓名:王德敏单位:宁波市江北区庄桥中学通讯地址:宁波市江北区庄桥大街11号邮编:315032手机:13967857885邮箱:zqzxwd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