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之六 如何做好“为什么”类非选择题(微课视频+配套课件15张PPT+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之六 如何做好“为什么”类非选择题(微课视频+配套课件15张PPT+教案)

资源简介

课件15张PPT。六、如何做好“为什么”类
非选择题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系列 原因 、理由;作用、意义、影响;评价、评析、点评等
“为什么”设问类型汇总原因理由类 材料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与时政素材,展现某些人的行为、社会现象或国家的某项政策、措施等,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理由以及实施的必要性和依据等。重点考查我们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特点典题分析[2017.河北25(1)题] 感悟生命价值。
小鸟在网上挣扎,有的声嘶力竭而死,有的最终被卖给餐馆变成了盘中餐...乱捕滥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2016 年国庆节期间,护鸟志愿者在天津、唐山两地巡查时,发现两大片非法捕鸟区域。志愿者累计拆除鸟网2万余米,解救活鸟近3 000只,发现挂网死鸟5000余只,其中不少是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相关链接
《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禁止用网捕等方法猎捕野生动物,禁止为食用非法购买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
从生命的角度,说明乱捕滥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的原因。答:
①生命需要相互关爱,乱捕滥猎候鸟是对生命的残害;
②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乱捕滥猎候鸟,破坏了的生命的多样性:
③自然界的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乱捕滥猎候鸟,破坏了生态环境(或生态平衡)。为什么乱捕滥猎候鸟让人痛心不已?方法技巧 第一,通过审题明确设问,针对的是材料中的哪一种做法,哪种现象或是措施,即先找到问题的指向与限定条件。 第二,从重要性,必要性,理由,依据方面做出分析。答题角度可以从心理方面,如情绪情感、生命角度;可以从道德方面,责任、诚信、爱国、奉献等角度;可以从法律角度说,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如何如何,也可以从国情方面说说其意义影响危害。 第三,要表达清因果关系。实战演练答:不赞同。
①居民小区是人们长期生活的人居环境,小区名字作为文化符号将会长期留存,长期使用洋名字不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承。
②用样名字冠名中国地名,会助长崇洋的不良风气,不利于增强文化自信等。[2019湖南长沙] 传承文明 走向世界
2019年3月,第三届“一带一路”青年创意与遗产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长沙举行。让我们跟随遗产保护志愿者小凡走进现场,一 同感受长沙魅力。
材料二 论坛活动期间,参加会议的代表纷纷走到长沙的大街小巷,体验长沙的风土人情。他们发现长沙有不少小区都取了个洋名字,如“成尼斯”“夏成夷”“香榭丽舍”等等。随同考察的小儿上网搜索后,发现全国各地以洋名字来命名小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
你是否赞同中国小区用洋名字来命名的做法?并从文化的角度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不赞同中国小区用洋名字命名的做法?命题特点 这类试题一般以学生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给出一种现象、行为或者措施,让我们结合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作用或意义,旨在考查我们挖掘材料、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设问方式主要为对....的意义、作用、影响”“谈谈....的重要性”等。作用意义影响类典题分析[2019 湖北黄冈] 法治中国 全民守法
请依据下列信息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信息四:扶起老人的“一元官司"案
2018年9月2日,浙江金华市的腾先生骑电动车经过一路口时,扶起一名骑电动车摔倒受伤的老人,结果对方报警称被腾先生撞倒。最终,交警在调取事发路段监控视频后证实,两车并未发生接触,该事故为一起单方事故。腾先生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公开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一元。
搀扶摔倒老人反被讹诈,打“一元官司”有何现实意义?答:
1.法律方面
①有利于保护见义勇为者的合法权益,弘扬社会正气.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有利于厉行法治,弘扬法治精神,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道德方面
①有利于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建设法治社会、诚信社会;
②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公平正义的传统美德等。法律道德为什么打“一元钱官司? 首先,审清题意。明确对象,明确谈对谁的影响,明确性质,确定谈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等。方法技巧 其次,要注意多角度组织答案,力求全面准确,例如从国家、社会、青少年角度,从道德、法律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角度、从国内、国际角度等。 最后,答题要点要紧扣材料,结合课本知识点答题,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语言表达意思要完整准确。做答时常用的模板有,“是......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动.....,促进了........增强了......”,“不利于..........”“妨碍..........影响.........“侵害.........“破坏..........”等。实战演练[2019 江苏苏州]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稳步向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进。中国也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2)结合材料二说明精准扶贫的意义。答:意义
①实施精准扶贫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②有利于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③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
④有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⑤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什么要精准扶贫? 这类题的设问主要针对某种观点或是针对人物、相关部门的言行、措施进行评析。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命题特点评价评析题[2019湖北黄冈][法治中国全民守法]
请依据下列信息和所学知识,分别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信息一:高铁“霸座"案
2018年8月21日,在济南西站开往北京的G334次高速动车组列车上,一男乘客不肯对号入座,强占女乘客的座位,还对前来劝阻的列车长和乘务员胡搅蛮缠,“我站不起来”“给我个轮椅呗”“我有个座位在那儿,她可以去坐啊”,拒绝回到自己的座位。
(1)请运用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评析该男子的行为。典题分析答:①该男子的行为是不道德的,同时也是缺乏法律意识的。 ②从道德层面:该男子强占他人座位,是不诚信的,违背了社会公德, 思想道德素质有待提高。从法律层面看:该男子法治观念淡薄、没有尊重他人合法权益等。 ③我们要诚实守信,做负责任的公民。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 自觉履 行公民义务。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做? 一评。就是定性,明确评价的主体及其言行、观点、措施。如果是评价观点可以判断对错或片面。如果是言行和措施,可以从道德法律两个大角度去定性。道德方面常用的角度有生命、规则、责任、公平正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秩序、文明等。法律方面常用的词有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侵权、权利义务等。方法技巧 二析。运用教材知识说明你做出判断的依据,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理和据可以是法律规定,也可以是教材中的观点。进而分析正确行为的作用、意义、影响,不正确的、违法行为有什么后果和危害。 三总结。最后指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目的,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总结。[2019江苏苏州 ]治理网络:守护法治底线
《2018年全国来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为1.69亿,近九成的未成年网民会使用网络从事信息查询、学习交流等相关活动。然而网络平台上的虚假信息屡见不鲜,网络谣言屡禁不止。对此,围绕网络言论的边界与治理问题,
引发了讨论。请你选择其中一位同学的观点加以评析。实战演练 答:选择薇薇观点:
①“无法治不自由”是正确的。“治理网络谣言只
要科学立法”是片面的。
②因为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
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
保障。治理网络谣言离不开科学立法,因为科学
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治理网络谣言还需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同 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答:选择星星观点:①“法律面前无特权”是正确的。“治理网络谣言只要全民守法”是片面的。②因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合法权益一律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受到法律追究。治理网络谣言离不开全民守法,因为全民守法是依法治国的基础。治理网络谣言还需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同时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什么
为什么
如何做?微课小结为什么原因理由点评评析评价类别作用意义影响因果
关系主体
角度
模板一评
二析
三总结2020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备考策略微课系列教案
微课课题
如何做好“为什么”类非选择题
微课目标
1.了解“为什么”类非选择题的类型
2.掌握做“原因、作用意义影响、评析题”的方法与技巧
微课重点
掌握做做“原因、作用意义影响、评析题”的方法与技巧
微课难点
掌握做做“原因、作用意义影响、评析题”的方法与技巧
设计思路
从例题入手,通过分析典型题的做法,找到做这一类题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内容及适用对象
介绍“为什么”一类题型的命题特点,通过典型题的分析,总结归纳做题的方法与技巧的知识,适用于九年级学生和老师。
教学过程
内容
备注
片头
出示微课题目:《如何做好“为什么”类非选择题》
幻灯片1—2张,时长约0.5分钟
正文讲解
一、原因理由类
1.命题特点材料往往结合社会热点与时政素材,展现某些人的行为、社会现象或国家的某项政策、措施等,要求我们根据材料和课本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理由以及实施的必要性和依据等。重点考查我们的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典题分析
3.方法技巧
第一,通过审题明确设问,针对的是材料中的哪一种做法,哪种现象或是措施,即先找到题的指向与限定条件。
第二,从重要性,必要性,理由,依据方面做出分析。答题角度可以从心理方面,如情绪情感、生命角度;可以从道德方面,责任、诚信、爱国、奉献等角度;可以从法律角度说,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如何如何,也可以从国情方面说说其意义影响危害。
第三,要表达清因果关系。
二、作用意义影响类题
1.命题特点 这类试题一般以学生生活实际或社会热点为背景材料,给出一种现象、行为或者措施,让我们结合材料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作用或意义,旨在考查我们挖掘材料、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和综合性。设问方式主要为对....的意义、作用、影响”“谈谈....的重要性”等。
2.典题分析
3.方法技巧
首先,审清题意。明确对象,明确谈对谁的影响,明确性质,确定谈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等。
其次,要注意多角度组织答案,力求全面准确,例如从国家、社会、青少年角度,从道德、法律角度,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角度、从国内、国际角度等。
最后,答题要点要紧扣材料,结合课本知识点答题,同时还要联系实际。语言表达意思要完整准确。做答时常用的模板有,“是......的客观要求”,有利于..........推动.....,促进了........增强了......”,“不利于..........”“妨碍..........影响.........“侵害.........“破坏..........”等。
三、评价评析题
1.命题特点 这类题的设问主要针对某种观点或是针对人物、相关部门的言行、措施进行评析。考查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典题分析
3.方法技巧
一评。就是定性,明确评价的主体及其言行、观点、措施。如果是评价观点可以判断对错或片面。如果是言行和措施,可以从道德法律两个大角度去定性。道德方面常用的角度有生命、规则、责任、公平正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秩序、文明等。法律方面常用的词有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侵权、权利义务等。
二析。运用教材知识说明你做出判断的依据,为什么对为什么错,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理和据可以是法律规定,也可以是教材中的观点。进而分析正确行为的作用、意义、影响,不正确的、违法行为有什么后果和危害。
三总结。最后指出正确的观点或做法,以达到照应题目,深化主题的目的,或从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做总结。
幻灯片3-14张,时长约25分钟
片尾
微课小结:
做“为什么”类题的基本要求与步骤。
第15张幻灯片,时长约0.5分钟。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