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强化 课件(36张PPT+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皇权强化 课件(36张PPT+素材)

资源简介

课件36张PPT。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1、明朝的建立者是:______,建立时间________年。
2、清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民族:_____。
1368皇太极朱元璋1636满族 国家初建,政局不稳,人心浮动,朕当如何巩固统治? 皇权强化胡惟庸 明朝的开国谋臣。明初,得到朱元璋的信任,被任命为丞相,后凭借皇帝的宠信,在朝中有恃无恐,并结党营私,对皇权造成极大的威胁。 假如你是明朝皇帝朱元璋,你会如何处理这件事?
为什么?皇权相权胡惟庸案:
官职:丞相
罪名:谋反
牵连3万余人蓝玉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余人胡蓝之狱杀功臣,
巩固统治 如何废除丞相呢? 一、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废丞相,权分六部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明会典》
(1)材料中反映朱元璋怎样的主张?他以怎样的借口?
(2)明罢免丞相的主要措施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罢免丞相,胡惟庸案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表面看是因为丞相胡惟庸骄跋扈,擅权专断。从根本上分析,这是皇权与相权斗争的结果。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明朝皇帝唐朝皇帝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皇帝的权力越来越集中,皇权专制不断加强1、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1、背景:
2、措施:
3、影响:
4、评价:废除宰相制度废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历史上延续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背景材料: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累死朕了,哪位爱卿能为我想个办法减轻我的负担?设殿阁大学士内阁的创立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创立:明成祖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值文渊阁地位: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地位不明朗;
以司礼监太监牵制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1、背景:

2、创立和地位:
3、评价:1、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增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法定非法定参与决策无决策权制约皇权不能制约朱元璋通过采取什么措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设特务机构——锦衣卫锦衣卫的职能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监察官员和百姓强化中央集权 吏部尚书吴琳,退休后黄冈老家。朱元璋对他不放心,派特务偷偷侦查他的活动。特务到他的家乡,看到一个农民模样的老头正在插秧,上前打听:“这里有个吴尚书在家吗?”老头答到:“我就是”。特务回去报告说,吴尚书安分守已在家务农,明太祖听了很高兴。朱元璋让锦衣卫兼做秘密警察,负责监视、侦察臣民的言行,以便随时掌握官吏的活动。这个故事反映了明朝官吏和皇帝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主仆关系①明太祖为了监视官民,设立锦衣卫,并授以侦察、缉捕、审判、处罚罪犯等权力,这是一个正式的军事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监狱,俗称“诏狱”。诏狱里采取剥皮、抽肠、刺心等种种酷刑。锦衣卫腰牌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恐怖统治②明成祖设立东厂。东厂腰牌由宦官负责,权力在锦衣卫之上。穿着飞鱼服
的锦衣卫皇帝的耳目与爪牙③明宪宗设立西厂。1、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增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厂卫特务机构; 厂卫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酷刑,制造了大量冤错案。用这种专设的特务机构,用极端残忍的酷刑来强化中央集权,在我国封建史上还属少见。----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厂卫特务机构 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但这种特务统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历史与现实:联系现实,根据你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 侵犯了人民的隐私权、人身自由权、平等权、政治权、名誉权 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为了树立皇帝绝对的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对不合己意的大臣,在殿堂上任意仗责。君臣之间的关系完全成为主仆关系。1、在中央: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增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设立廷杖制度。中央 布政使司
( )按察使司
( )都指挥使司( )三司的长官都由中央任命,
直接听命于朝廷。民政财政司法军务行中书省彼此互不统属、互相配合、互相牵制史料:
行省长官:“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掌管)之”
----《元史·百官志》权不专于一司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在地方:
废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分散权力;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除行省,设三司,中央直属。
废丞相,撤中书,权分六部。
设厂卫,察官民,特务密布。
八股文,禁锢人,培养奴仆。
迁都城,固边疆,威慑异族。
削藩王,弱地方,权归一处。
明朝君权的加强明朝时期我国封建制度已渐趋衰落设厂卫八股文总结军机处 紫禁城里,靠近雍正帝的寝宫养心殿有一排简陋的平房。与金碧辉煌的宫殿相比,它颇显寒酸,游客们也大多会忽略它。然而,它却是大清帝国180余年的中枢权力机关——1.视频反映了军机处设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2.军机处有怎样的特点?军机处是军处需要设立的机构。军机处是清政府的权力中枢,是处理全国军政大事的最高机构;同时它不是独立的正式机构,而是皇帝身边私人的办事机构。小组探究:
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置是中国古代皇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军机处虽是清朝处理政务的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军机大臣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完全听命于皇帝,全国的军政大权全集中到皇帝手中,皇权达到顶峰。皇 帝军机处君主集权强化的标志 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雍正帝)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清朝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同时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时设立军机处---“只供传述缮[shàn]撰 ,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清·赵翼① 传述:传达、转述
② 缮撰:抄录、写作
③ 赞画:辅助谋划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
军机大臣只是跪地记录,然后传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军机处的设立2.设置时间4.特点:简、速、密 跪着听旨,承旨传达人员构成简单办事效率高地处内廷3.职能雍正时期
乾隆帝时,彻底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为了加强君主专制1.目的结合课文 “动脑筋”,请你谈谈军机处设置清朝统治的影响。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2、雍正时设立军机处---
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秦 汉 隋唐 宋 元 明清 皇帝三公九卿内外朝制三省六部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中书省明:废丞相;设内阁
清:军机处(雍正)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君主专制封建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封建制度君主专制制度演变发展过程(中央)建立巩固完善不断加强不断强化标志中国封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秦建立汉到元发展明废丞相,设内阁空前强化清设军机处达到顶峰中国古代封建君专制发展过程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直接影响
①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治保障。
②独断性和随意性,难免出现失误
③官僚机构膨胀,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
2、深远影响
④违背时代潮流,阻碍中国社会发展,
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本朝家法,自皇祖皇考以来,一切用人听言大权,从无旁落,即左右亲信大臣,以未能有荣辱人、能生死者。
——(清)乾隆帝1.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3.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 5.向国王请愿,乃臣民之权利,一切对此项请愿之判罪或控告,皆为非法。
——(英)《权利法案》结合史实说明明清时期(17-18世纪)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国家5、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
A.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 B.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立军机处 D.设置理藩院6、2000年10月,在江苏苏州出现了一家以“锦衣卫”命名的国有企业。很多人对这种命名提出尖锐批评。
“锦衣卫”一词所反映 的实质( )
A.经济的高度发展
B.专制制度的强化
C.国家监督机构的完善
D.思想文化的繁荣CB7、军机处是谁在位时设立的?(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康熙 D、雍正D8、下列关于军机处设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雍正帝为加强皇权而设立军机处
B、军机大臣由皇帝亲身挑选的满汉官员充任
C、军机大事由军机处裁决后交由各级官员执行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封建君主专制达到顶峰C9、中国的丞相制度被废除是在 ( )
A 、元朝 B、明朝 C、清朝 D宋朝B10、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C11、明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中,与后来宦官专权有直接关系的是
A、废除丞相  B、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C、八股取士  D、地方设“三司”B12、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⑵ 结合材料,如何看待这些改革? 问题:
⑴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政治制度作了哪些改革?⑶ 什么人协助朱元璋处理如此多的奏章?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殿 阁 大 学 士 利于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皇权失去了制约;但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5.3.1皇权强化
一、明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在中央: 废丞相,撤中书省,权分六部;
朱元璋增设殿阁大学士,逐渐形成内阁制度(明成祖);
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
设立廷杖制度。
2、在地方:废行中书省,设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财政、司法和军务,分散权力;
分封诸子为王,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二、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
1、清初:
仿照明朝制度,清朝在中央设内阁,置六部,同时保留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2、雍正时设立军机处---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