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案4、防灾减灾大行动(4课时)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版六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案4、防灾减灾大行动(4课时)

资源简介

4、防灾减灾大行动(4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防止某些自然灾 害的发生。
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保护技巧,在灾害发生时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同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相关内容。
教学时间:4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过程设计: 地球灾害概述
1、调查家乡在历史上发生哪些重大灾害。
2、各种灾害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3、灾害来临时,采取哪些措施。
三、调查,填表。
调查地点 调查时间 调查人
调查任务 小组成员 造成损失
灾害原因 我们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洪水来了怎么办 ?
1、洪水灾害中如何原地待救?
2、洪水将至,应该如何逃生?
3、水灾中,哪些是较安全的避难所?
4、旅游遇到山洪怎么办?
5、小结、填表。
灾害名称: 火灾 水灾 地震
二、 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人多先找藏身处
——远离危险区
——被埋要保存体力
三、总结,同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相关内容,了解这部法律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组织本班人员避震
二、演练目的:
1、使全校师生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
2、掌握地震发生时正确的避震、疏散方法。
3、提高师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能力和应变的能力。
三、实施过程:
1、正式演练前准备工作:
①开始时,教师喊: “注意,地震!” ,学生迅速做好避震准备。紧接着 教师喊: “蹲下,别动!” ,学生迅速蹲在课桌下,用双手护住头部。
②大约 2 分钟后(即震感过后) ,教师喊: “排队,准备撤离!” ,学生迅 速按出操队形排好队(注意:只能在教室排队,不能在走廊上排队)
③教师喊: “开始撤离!” ,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安全而有序地撤离。
④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学习防震减灾知识,并进行就地避震和安全撤 离演练。
2、正式演练前
(1) 全体师生集中在操场上, 由教师进行最后动员部署, 并提出注意事项 (如 安全、口令等) 。
安全方面应强调:
就地避震时,要注意保护好头部和眼睛,以免被桌椅碰伤。
撤离的总体要求是“安全、有序、快速” ,首先要保证“安全、有序” 。 学生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楼梯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整个演练过程应保持紧张、严肃,不准喧哗。
号令:师生要统一听从号令指挥。第一次号令表示地震发生,要求就地避 震(请同学们立即蹲到桌下别动) ;第二次号令表示地震已过,要求各班根据广 播安全有序撤离。
(2)学生回到各自教室
3、正式演练:
(1) 就地避震:
听到第一次号令后(广播或喊话器) ,按上述动作要领的要求,教师迅速指 挥学生蹲在课桌下就地避震。
(2) 安全撤离:
听到第二次号令后(大约 2 分钟过后)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排队撤离,依 照从楼下到楼上的顺序,安全而有序地通过楼道(可按出操顺序)集结到操场指定位置上。
七、演练结束 请教师清点本班学生人数,并按顺序向校长报告。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4节课学习内容。
1、灾害猛于虎。
2、灾害是怎样形成的?
3、如何预防灾害?
4、怎样为防灾减灾作贡献?
二、小结:
“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意义在于: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 的高度关注,有利于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普遍增强,有利于推动全民防灾减 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的普及推广,有利于各级综合减灾能力的普遍提高,最 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
我希望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相应掌握避灾自救互救技能,从而 全面提高自己的风险防范意识、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