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让我们走进技术世界新教材《技术与设计1》第一章 教学后记深圳中学 通用技术组 石少华 新课程开设的《技术与设计1》是一门涉猎知识面广,专业技术要求高,教师不仅有一定的专业功底,而且有对各种新技术、新产品的用途、性能和设计特点有敏锐的鉴赏和捕捉能力。简而言之,从一个具体产品的技术构思到成为完善的商品的外观设计,及其知识产权问题都属于本课程范围。对我们来说,刚拿到教材,在短时间内要上好这门课,难度可想而知。凭着对教材的初步理解,对第一章《走进技术世界》课教学做如下安排。 从课程要求实际出发,选取适当的范例和载体来设计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兴趣。整章教材六课时,用27张电子板书、14张图片,以施乐复印机、照相机、MP3等多个学生熟悉的用品为讲解实例,一部科教影片贯穿本章教学。同时,适时有针对性的进行小组讨论、主题发言和书面作业。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研究的积极性。从学生反馈的信息,对目前的教学普遍得到认同。 在第一节“技术的价值”教学中,首先从衣、食、住、行入手,以火的使用技术带来人类文明和社会的发展简史为具体实例,是如何一步步地提高人们的生活素质,使社会日益昌盛。从火到各种新型的照明灯具,从半坡的制陶技术、青铜冶炼到如今先进的特种钢的轧制,无不体现了技术为人类的贡献。为了使学生更加了解技术与人类社会进步的关系,我们采用了近100年世界科技发展史上的具体事件的10张电子图片向大家做有目的性的重点介绍。在了解技术与人、社会、自然的改造中从“自然王国”向“必然王国”过程中,科学技术发展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技术的两面性的内容留下课程空间。 我们在讲解“技术的性质”时,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以“数字高清背投电视机”为例,讨论: 电视机的目的性是什么?与以前黑白电视机有哪些创新性?其中有多少你所了解的技术的综合?电视机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哪些正反面影响? 讨论结束,教师对讨论内容稍作讲评,明确课题,加以引导。我们认为:本节教学中除了对当今的青少年介绍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重要性之外,环境教育紧迫性必须强调。技术的两面性这节内容时,借助几例众所周知的实例使大家更易接受。青霉素的应用使当时几乎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病得到控制,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但随着发展人类日益对抗菌素的依赖以及滥用,出现了细菌、病毒的抗药性使其作用衰减。人们熟知的摇头丸最早作为减肥药品,但同时他的其它功效对人们也造成负面影响。随着交通工具的更新,给大家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通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千里眼”、“顺风耳”的梦想变为现实的今天,人们也发现,我们的环境也在悄悄的变化。那“天空象水洗过的蓝玻璃”正在渐渐离我们远去。使同学们享受技术发展带来得成果时,也会考虑“明天”、“后天”的将来时的日子里将会怎样生活的问题。在此,我们安排了相关的影片和讨论题。小组讨论后,班级发言。形式既认真又活泼,收到我们老师预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本章教学难度最大的是“技术的专利性”的内容,它不仅在经济进入国际化的今天极其重要,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天天听到“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新名词,但又不知其原委。对此,我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从中我们教师也收益匪浅,不但基本了解许多知识产权方面的常识,也查到许多有关案例。找出美国“施乐”公司的复印机的技术“专利壁垒”方针、MP3与音乐版权官司、深圳“华为”等高科技企业间为快速“闪存”盘专利权之争等具体问题的讲解使大家认识到技术的专利在经济社会中的效益和意义。同时,以大家熟悉的“三国”中著名的运输工具“木牛流马”为例,展示其现在蜀地仍然使用的两种“鸡公车”图片,并以此为例请大家为当时的“蜀国”为它模拟申请现时社会的技术专利。讨论在当时他应该申请什么类型的专利?它是否具备专利的性质?是个人专利还是职务发明(专利的归属权)?专利人有哪些权利和义务?通过上述过程大家对技术的专利性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为使大家对新技术的保护,大家积极的为昔日的“木牛流马”的“鸡公车”设计了几十件特色鲜明的商标,同学们的学习激情也达到空前高涨。 新课程刚开头,我们全凭自己的认识和对新教材的理解备课、教学,没有经验。但我们正在做一件前所未有的工作。我们会全力以赴,在这门崭新的课程中不断探索、提高。我们也会不断的向大家汇报教学情况,请大家为我们提供宝贵的资料和建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