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赴新疆参加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的报 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关于赴新疆参加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的报 告

资源简介

关于赴新疆参加第2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决赛的报 告
学校领导:
今年我校三位学生杨宏波、邹如乐、朱胄如以科技项目《自动水位开关水泵》入选湖北省科技创新代表队,全省仅有八所高中学生入选,其中6所为武汉市属高中,我校是一所农村山区高中,能够入选,这是对我校多年坚持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新疆之行,最后得了个全国三等奖(铜牌),肯定有遗憾,但也有收获,至少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及差距,现将相关事项报告如下:
一、相关准备工作
1.2008年4月赴省终评后,取得全国赛区申报资格,我和三位学生一起利用中午、晚上空隙完成了全国赛区项目申报书及项目查新报告纸质的文件申报和网上申报,历时一周。
2.2008年6月23日接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通知,我校项目取得全国赛区终评展示活动资格,为我校历史上首例,学校教育局、科协、相关领导高度重视,与学生座谈、交待布置相关工作,赴新费用高、责任大,我们把相关通知、文件(包括名单、行程、审查表、承诺授权书、代表队守则、告家长书、家长确认函)学生人手一份,学生与家长商量后,来校签署了相关文件,交纳了相关费用(学生交通费自理,到新疆后由组织方负担食宿)。我于2008年6月30日分别用邮寄和银行转帐的方式向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寄去了代表队回执、参赛资格审查表、相关费用。
3.因全国终评要求较省级终评要求更高,如展板不能做好拿去,而要在现场动手制作。我们在省级终评材料的基础上准备了四套方案,补充了相关照片、学校宣传材料等,发明类项目最重要的模型在省级终评时我们是自己动手做的,参与全国赛时,想联系工厂做一个,学生相关年级负责人先答应帮忙联系做,后不了了之,万般无奈之下,只得和学生们一起手工制作了一个,较前一个视觉效果好,但仍较粗糙。
4.行前3天,3学生就决赛阶段封闭问辩、素质测评、技能测试等考查环节,从网络信息方面进行了最后准备。
二、参赛情况
我们一行四人先到湖北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报到。与全省其他队员一起稍作集训后,7月26日晚由汉口火车站出发,历40余小时后,28日上午10时抵达乌鲁木齐,出站后,清点人数,代表队成员(我非代表队成员)被组委会工作人员送到指定宾馆——组工大厦,我随行学生登记,领取相关用品,叮嘱安全事宜、参赛具体事宜。因教育部、组委会专门下交禁止辅导老师与学生在赛间接触,同时体现“三自”原则,辅导老师、家长不能与学生住在一起,附近酒店漫天要价,还有供不应求的趋势。我和武汉几位家长出于经济考虑,走了一站路之久,才找到一家比较便宜的宾馆住了下来。
乌鲁木齐与我们这里有两个小时时差,作息时间参照我们这里沿后2小时,学生参赛的系列活动安排地点在市区国际会展中心,而组工大厦位于开发区,离市中心大约三十分钟车程。所以基本上,除了吃饭时间,我无法与学生见面,只有电话联系,遥控指挥。
28日报到,休息期间,三名学生以床为板,反复演练。29日上午布展,我也去了,但监管太严,只能在外面等,下午为晚上的素质测评(做卷子)作准备。
30日上午开幕式,然后凭券分批参观会展中心,我是12点~2点的参观者,进去后我很快找到他们,并搜集了一些别校的资料,组装机器人是技能测试的题目,3名学生没有接触过,我让他们去别的展厅学习组装机器人,我给他们看展位,然而他们在下午五点的测试中,历时3小时,最后一个出场,也仅得了1分(满分5分)
31日全天封闭问辩,早出晚归,8月1日的公开展览,2日颁奖及领奖,3日疏散,至2008年8月3日晚9:30左右把学生安全带回学校(由乌鲁木齐坐上飞机到武汉,再坐火车到麻城)。
三、相关思考与建议
通过新疆之行,通过研究带回的资料,我对我校与外面学校就创新大赛方面进行了对比,差距在:
1.竞赛环境
就我校而言,科技创新大赛是在夹缝中生存,学校从人力、物力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它既然是一项竞赛,就需要付出,需要精力,就得有回报。我绝对不否认学校应以成绩为主,但有时,还是应有一些务虚的东西。几乎每年的创新大赛都是“急就章”,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老师的压力,让他们无瑕顾及这所谓的“旁门左道”,事实上,创新大赛与高考自主招生、优录、保送,都有相关政策。学生也有兴趣,但负担重,老师也有激情,但压力大,无瑕顾及。别的学校呢,都有专任科技课老师,他们不认为科技创新大赛是旁门左道。科技竞赛辅导老师与其他学科竞赛辅导老师没有任何差别。我校是过程不管,只要好的结果,而好的结果是要精力、金力、时间的。
2.学生素质
我校学生素质在课业上是全麻城第一的,但在综合素质也许不是这样。思维不开阔,动手实践能力差,认识上有误区,眼高手低,有些好高骛远,大多数同学选题方面就有问题,论文必关乎军国大事,发明必石破天惊,事实上获得大奖的都是把简单问题用科学的方法分析清楚,我们的学生对老师推荐的一些课题不屑一顾,认为太过简单,但相似项目多有获奖。另外许多学生是纸上谈兵,动手能力极差,比如技能测试中,只得了1分。
3.竞赛条件:科技创新大赛是一项综合性赛事,必然需要一些实验设备,而我校只装备了一些参观、动手动脑的科技装备,没有实验性的;别校有专门的科技实验室;另外我校没有专门专业的科技辅导老师,我校不乏优秀的老师,但只是对相关学科而言,对于科技教育并不在行。武汉市这次去的选手获得较高奖励的几乎都是由武大、华农、华师的教授指导的,许多选手的父母均是武大、华农、华师的教授,参赛项目多出自其研究方向,这是没法比的。我校实际情况是操作中不过问,什么也不管,有成绩后班上的老师就都成了辅导老师。
建议:
1.提高科技创新大赛辅导人员待遇,至少与学科竞赛同,广泛宣传,转变老师的观念,科技创新大赛是改革开放初期由邓小平发起的全国性综合性赛事(现已发展为国际性赛事),不是旁门左道。
2.合理分配时间,合理使用现有资源、科技装备,广泛对学生开展科技教育,增长其见识,开阔其视野。
3.早作准备,打提前量,责任到班,责任到人,负责辅导、申报相关事宜。
4.积极录求高校智力支持。
每年湖北参与终评展示活动的非武汉市属高中一般只有1-2所,机会来之不易,来年若获该资格,可到武汉相关高校寻求指导,已有相关联系渠道。
5.好钢用在刀刃上,该花的钱要花。
发明类项目将模型制成样品是提升层次的一个有效措施,本次若将模型制成样品,也许不会是个三等奖。
这次新疆之行是第一次参与这种层次的大赛,有遗憾,但至少熟悉了全国赛的一些申报、操作程序和明了与外界的差距及努力方向,科技教育是我校乃至黄冈市的品牌,愿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把品牌做精做好。
段 军 威
2008年8月30日
PAGE
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