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08年海南省普通高中基础会考通用技术学科阅卷分析一、试卷整体分析2008年是通用技术全省第三次基础会考,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今年的通用技术基础会考试卷体现了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考察。试题编制科学、规范,语言准确、简练。整套试题紧扣教材,贴近生活。稳重有变,开放性试题有所增加,注重知识的迁移能力,全卷难度分布均匀,区分度合理。2008年通用技术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分值及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见下表: 试卷结构 题型 题量 分值 教材分布情况第一卷 选择题 13题 每题2分 《技术与设计1》7题,《技术与设计2》6题第二卷 主观题(作图题,设计题等) 4题 每题6分 《技术与设计1》2题,《技术与设计2》2题 二、评卷中发现的问题分析2008年基础会考通用技术试卷的整体难度适度,注重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教材版本的学生实际,基础题目占大部分,没有偏题、怪题、超纲题。体现了基础会考的性质,同时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了通用技术课程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课程理念。本套试卷第一卷客观题共13题,其中《技术与设计1》7题,《技术与设计2》6题,侧重考察学生的基础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但其中不乏部分具有区分度的试题。例如第15题、22题。第二卷主观题4题,其中《技术与设计1》2题,《技术与设计2》2题,覆盖到模块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综合考察学生分析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技术的应用能力和迁移能力。今年增加了具有答案相对开放的试题数量,由于答案的开放性和不唯一性,增加了试卷的灵活性,在一定程度上考察了考生的创新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答题空间,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阅卷的难度。下面就四道主观题的阅卷情况做如下分析:第28题:主要考察构件受力示意图的表达与对技术试验结果的分析。阅卷中争议比较大的是第一问中的抗弯性能测试示意图的绘制。学生的答案多种多样。部分教师反应在苏教版中未提到受力示意图的绘制这部分内容,而且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强调会分析基本的受力形式。部分教师认为过多的考察受力的情况是否会将技术教学转向物理教学,是否会脱离技术课堂教学的本位。虽然多数教师未在本知识点做特意的强调,但是从学生的答题情况中发现,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掌握还是相对较好的,其中也有部分学生画了受力趋势示意图等。第29题:设计题。主要考察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较强的开放性、从学生的答卷中发现,有很多非常有创意、具有鲜明个性化的答案。例如台式锅盖架材料的选择部分学生选择利用玻璃钢材料以及其他的高分复合材料,将前沿科学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设计领域等等。但是也发现部分学生答非所问,甚是是随意编造等不良现象。 第30题:主要考察结构的稳定性和强度,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道试题得到了阅卷教师的一致好评,大家普遍认为本试题既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也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体现基础中略强调能力,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阅卷中发现在第二问“简析在测试过程中,放置的CD盘数量增加时,其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很不理想,大部分回答支撑条会断裂。造成这种失分的原因我们讨论和事后调查考生发现。主要原因是考生审题不仔细,把支撑条理解为支撑板。这也充分暴露出学生的大意与审题不仔细。第31题:控制系统的相关内容。本试题前两问注重基础知识的考察,第三问注重考察学生的能力。但是在阅卷中发现部分学生在第一问基本的系统判断时,存在改来改去,举棋不定的现象,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不够,部分考生在第三问作答时,答非所问,阅卷中也发现部分考生用铅笔答题。我们教师应该在考前答题规范上进行必要的指导。三、对课堂教学的导向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引领课堂教学的规范、有序开展。从阅卷前和阅卷后的抽样分析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以往存在压题、猜题等侥幸心里在今年似乎碰壁了,多数教师仍认为三视图是必考的主观题,控制系统是简单的输入量、输出量等控制环节的判断,而今年的会考命题绕开了教师压题的定势。这种稳中有变的试题面貌,打破了以往部分学校、部分教师对课程的重视不够,认为利用短暂的时间突击和研究历年真题。自认为自己是压题专家等等,这种错误的认识不利于课程的正常开展,对课堂教学起到负面作用。忽视基础知识的训练,导致有些学生在考试中出现技术名词、技术术语表述不清,例如部分学生将闭环控制系统写成“用环” 、 “团环”等常识性的错误。这些错误的做法与观念违背了通用技术课程注重培养学生技术素养的宗旨,今年命题的改变给“他们”一定的打击,这样有利于纠正“他们”错误的课程观念,有利于引领正确的课程走向和注重日常的常规课堂教学的学术氛围。2、规范训练,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从阅卷中我们发现在第30题第二问“简析在测试过程中,放置的CD盘数量增加时,其结构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的答案很不理想,大部分回答支撑条会断裂。造成这种失分的原因我们讨论和事后调查考生发现。主要原因是考生审题不仔细,把支撑条理解为支撑板。这也充分暴露出学生的大意与审题不仔细。大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导致错误的将支撑条等同于支撑板,胸有成竹的还认为自己做得对,结果后悔晚已。给我们的启示是:我们在完成知识的传授之余,应该注重学生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今年的会考试卷中加大了对创意、设计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考察。四道主观题基本上都有这方面的渗透。阅卷中我们发现正是这些试题有较强的区分度,有利于考察学生对技术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也有利于引导我们日常的课堂教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常不重视甚至不开课,考前突击、压题,结果考试成绩仍很理想的错误误区。4、对课堂教学的思考会考成绩已经揭晓。从考试的结果来看和学校的正常课堂教学的成效来看,今年的会考命题有效的解决了部分学生、部分考生不学习通用技术照常得高分的不良现象。但是由于基础会考的性质和海南各地区考生的差异等等原因,导致部分生源较好的学校存在侥幸心里的现象仍将存在。这一定程度上也给我们课程的正常、有效、高效的开展设置了障碍。建议今后的会考命题应更加深入的挖掘教材,力求做到公平。让那些侥幸的学生和学校不再有机会可乘、让我们的通用技术课程迈向新的台阶。四、对今后命题的建议开放性试题的开放度的问题:开放性试题的好处是答案灵活,体现学生的个性化答案等等,但是一定程度上会造成评分标准的制定不够详细,也会出现评分上的争议。同时也不利于考生的答题规范。建议今后的开放性试题应适当的缩小开放的范围。PAGE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