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93张PPT)2009年通用技术会考复习研讨一、09年会考标准解读二、08年会考试卷分析三、09年会考复习对策及专题复习长兴三中 费根法一、09年会考标准解读重点对08年会考标准和09年会考标准进行对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读1、会考要求2、等第标准3、会考形式4、会考内容(一)会考要求1、基本要求(1)知识与技能(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用技术会考注重考查学科基本能力,和08年相比有如下变动,总体变化不大。基本要求 2008年 2009年知识与技能 技术理解能力、技术设计能力、技术制作能力、技术试验能力、技术评价能力、技术应用能力 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试验能力、评价能力、应用能力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形成设计方案。 ①经历将人们的需求和愿望确认为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形成设计方案的过程,初步学会从技术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多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同 相同2、考试要求(08和09相同)通用技术会考对考试内容掌握程度的要求分为三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称为:A——了解:指再认或回忆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列举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B——理解:指对技术的基本概念进行解释、区分、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对技术现象进行解释。C——应用:指对技术设计的过程、方法和成果作出比较全面的评价,运用所学的技术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节 会 考 内 容 会考要求技术的价值 ①技术对人类的价值②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③技术对自然的价值 aac技术的性质 ①技术的发展与发明和革新关系②技术的目的性、综合性、专利性、两面性、创新性③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④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 baba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 b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目标 2008年 2009年C-合格 初步能绘制简单形体的草图和三视图;初步学会金属材料锯割和锉削; 初步能绘制草图和三视图;初步学会金属材料2种加工方法;B-良好 能绘制简单形体的草图和三视图;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割和锉削;能初步进行技术试验,写出试验报告; 能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2种加工方法;能进行技术试验,写出试验报告;A-优秀 较熟练地能绘制简单形体的草图和三视图;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的锯割和锉削; 较熟练地绘制草图和简单的三视图;了解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学会金属材料2种加工方法;(二)等第标准学业成绩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依次用A、B、C、E、表示,等第标准中没有太大变动,只是对绘制草图与三视图及金属加工的二种方法在描述上做了些改动。(三)会考形式高中通用技术会考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内容分布与试题难度分布与2008年相同,而2009年与2008年的试题类型分布做了很大的改动,要引起大家高度重视。(1)考试内容分布(相同)技术与设计1:(50±5)%技术与设计2:(50±5)%(2)试题类型分布2008年 2009年选择题:约占40% 选择题:约占70%简答题:约占15% 非选择题 约占30%其中作图读图1题6分,分析评价题2题共10分,技术应用1题共14分。分析题:约占20%设计题:约占25%(3)试题难度分布(相同)容易题:约占70% 稍难题:约占20% 较难题:约占10%(四)会考内容2009年与2008年相比,在内容上有15处进行调整,有增有减,在语句表述上更加精确恰当,内容增加的有1处:结构的受力。删减的有4处: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控制的目的和对象。语句表述进行调整的有10处。具体如下表所列:章节 2008年 2009年 会考要求技术的未来 技术的发展趋势,对技术的情感和理性态度 技术的发展趋势 b技术的性质 技术的两面性 技术的目的性、综合性、专利性、两面性、创新性技术试验及其方法 ③简单的技术试验 ③简单技术试验的设计与实施 c设计的一般过程 ③方案设计中创新的意义 ③方案设计中的创新 b设计的评价 ③评价报告 ③评价报告的撰写与分析 c发现问题 ③设计产品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④技术研究与技术试验的重要性 ③相关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ca方案的构思方法 ④对产品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标准件 ④材料与标准件的选择 c设计表现图 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的画法 ④基本几何体的正等轴测图 a模型 ②模型制作在产品设计的不同阶段的作用 a常见结构的认识 ②结构的受力 b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 时序和环节的意义 时序和环节 a流程的设计 ③简单流程的表达 ③简单流程的设计 c系统的分析 ①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①系统分析的一般步骤 c控制的手段与应用 ①控制的含义,控制的目的和对象 ①控制的含义 b(五)例证性试题与样卷所选的题目有很大幅度的重编。(请老师们自已研读)。二、08年会考试卷分析08年会考试卷,着重考核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通用技术课程的技术设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考查学生对所学学科基本能力(理解能力、设计能力、制作能力、试验能力、评价能力与应用能力)。试题设计紧扣学科课程标准与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准确把握会考标准要求,科学规范,整体难度适中,对于督促学校认真执行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范教育教学行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扎实基础,起到很好的检测作用。为2008年高考试题命制也起到了导向作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一)试卷结构试卷长度为26题,共7页,其中第Ⅰ卷选择题20题,共40分,占40%,第Ⅱ卷主观题6题,共60分,占60%,长度与题型与会考标准中样卷吻合。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选择题 1 技术的价值(技术对生活、生产、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了解2 技术的性质(两面性) 了解3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人机关系在设计中要实现的目标) 理解4 设计的一般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 理解5 设计的评价(产品的功能评价) 理解6 设计的一般过程(设计分析) 了解7 方案的构思方法(三要素) 理解8 工艺(金工常用的工具和设备) 了解9 常见的结构认识(简单结构的分类) 理解10 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流程分析) 应用知识点分布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选择题11 系统的结构(系统的基本特性) 理解12 闭环控制系统的干扰与反馈 应用13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基本组成) 理解14 设计中的人机关系(如何合理运用人机关系) 了解15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简单技术试验) 理解16 常见的技术图样(三视图) 理解17 制作模型(简单产品的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应用18 工艺(金属材料的锯割、锉削两种加工方法) 应用19 稳固结构的探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理解20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和一般步骤) 理解题型 题号 知识点分布 考查能力要求主观题 21 常见的技术图样(简单形体的三视图) 应用22 稳固结构的探析(影响结构强度的主要因素) 应用23 生活和生产中的流程(简单的流程图) 应用24 设计的评价(对产品多方面的评价) 应用25 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与方式 应用26 (1)稳固结构的探析(影响结构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应用(2)设计的表现(简单的草图) 应用(3) 技术试验及其方法(简单技术试验) 应用2、试卷分值分布项 目 题号 分 值 比 重考试内容分布 技术与设计1 57 57%第一章 走进技术世界 1、2 4 4%第二章 技术世界中的设计 3、14、15、26(3) 13 13%第三章 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 4、5、6、24 11 11%第四章 发现与明确问题 0 0%第五章 方案的构思及其方法 7 2 2%第六章 设计图样的绘制 16、21、26(2) 21 21%第七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 8、17、18 6 6%项 目 题号 分 值 比 重考试内容分布 技术与设计2 43 43%第一单元 结构与设计 9、19、22、26(1) 14 14%第二单元 流程与设计 10、23 9 9%第三单元 系统与设计 11、20 4 4%第四单元 控制与设计 12、13、25 16 16%项 目 题号 分 值 比 重试题类型分布 选择题 1---20 40 40%简答题 21、22、23 18 18%分析题 24、25 17 17%设计题 26 25 25%考试要求分布 了解 1、2、6、8、14 10 10%理解 3、4、5、7、911、13、15、16、19、20 22 22%应用 10、12、17、1821、22、23、24、25、26 68 68%1、试卷考核内容覆盖了《会考标准》所要求内容90.9%,只有《技术与设计1》中第四章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没有涉及,而第五章方案的构思与方法(一个选择题2分)与《技术与设计2》中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二个选择题4分)的考查内容偏少。2、与《会考标准》的考试内容分布《技术与设计1》 (50±5)%,《技术与设计2》(50±5)%,基本符合,但《技术与设计1》偏重,57%。3、考试能力要求分布与考试说明a层次、b层次、c层次之比为1:2.2:6.8,应用题量偏多,但难度不高。3、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非选择题部分)(1)简答题部分(3题):21.根据立体图,请在答卷Ⅱ的题图中,用铅笔补全俯视图和左视图所缺线条。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共5分。所有的补线应满足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关系才能得分)1分1分1分1分1分答题存在的问题:左视图中的凹槽过宽、过深,或左视图中轮廓线的位置上下位置不正确,或俯视图中轮廓线左右位置不正确、都是不符合“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投影关系,相差较少时给分,相差较大时不得分教学建议:强化三视图训练22.如图所示是某厂家生产的塑料凳,很多客户反映凳脚强度不足,容易变形或断裂。针对这个问题,请根据所学的结构方面知识,就提高凳脚强度给厂家提三点合理的建议。6分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改变凳脚截面形状。(或将截面形状增加凹槽凸起)2、改变凳脚所用材料。(或采用强度更高的塑料)3、增加凳脚用料。(或提高凳脚的厚度)4、在相邻凳脚间增加横档。(或斜撑)答题存在的问题:一是要学生写出增强小塑料凳强度的三种方法,显然有些学生的回答缺乏思考,不少学生误把增强稳定性的措施当成了影响强度的方法,如:使用摩擦力大的材料制作凳脚(增加凳脚的摩擦力),降低重心(或减少凳脚长度),作出的回答似是而非、比较混乱。可以看出不少学生对强度和稳定性的理解混淆、概念不清。这给我们今后的教学带来启示,在教学时要注意澄清相近概念之间的差别。二是答不到要点。有些同学虽然能知道影响结构强度的三要素:结构的材料、结构的形状、结构的连接方式,但回答时答不到要点,如:改变凳脚所用材料,用钢材和木材(偏离了塑料凳的题意);改变连接方式如加金属螺钉,采用榫接、焊接等方式(不合题意)教学建议: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区分稳定性与强度,加强基本工艺常识的学习23.因临时工作需要,小黄要在窗门边的横木条下安装一盏白炽灯用于照明,电线已经绕在横木条上(如图甲所示)。图乙、图丙是工具和材料,图丁是常规连接的灯座与电线。小黄设计的“电线接上灯座”的部分操作流程图如下,请你在答卷Ⅱ的虚线框内将操作流程图补充完整。断开电源剥线拧开灯座盖拧上灯座盖穿线打结接线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共7分。写出“将导线穿过灯座盖”(或“穿线”);“将两股导线打结”(或“打结”);“连接导线与接线柱”(或“连线”、“接线”)分别得1分;排序正确得1分(其中“将两股导线打结”与“连接导线与接线柱”互换仍可得1分);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方框得2分;有箭头得1分)答题存在的问题:一是工艺常识缺乏,许多考生没有安装白炽灯的生活经历。二是方框和箭头不画教学建议:加强基础知识的掌握,掌握流程方框图的画法,加强基本工艺常识的学习(2)分析题部分: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分别为5、12分,共17分)24.如图所示是几款饮水杯,请从价格、稳定性、可持续发展、人机关系和使用场合等角度作出评价。在有“ ▲ ”处填上相应内容。玻璃杯 一次性塑料杯 一次性纸杯 倒圆锥形纸杯样式价格 ①▲ 价格低 价格低 价格低稳定性 不容易翻倒 很容易翻倒 较容易翻倒 ②▲可持续发展 可重复使用,环保 ③▲ 一次性使用,可再生 一次性使用,可再生,节约饮水人机关系 舒适性一般,易碎不安全 ④▲ 舒适性一般,可拿可放 舒适性差,不方便,一定要用手拿着使用场合 适合家庭、办公、酒店等场所 适合会议、招待客人等 适合会议、招待客人等 ⑤▲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①价格较高、②极不稳定、③一次性使用,不可再生、④舒适性差,易变形、⑤适合人口流动性大的场所。每答出一点1分。答题存在的问题:①绝大部分学生答价格高、价格适中、价格一般。②学生都知道杯子是不稳定的,但在文字表达上五花八门,例如:难以放置,不能直立,无法站立,必定会倒,极容易倒等等。③学生都知道是一次性使用,但少部分学生认为可再生,主要是对可再生的概念理解不清楚④极少学生回答适应性好,但部分学生答可拿可放,勉强算对,主要原因是审题不清。⑤学生很少能答到标准答案的要求(人口流动性大的场合或具体的场所,例如公共场所),答案五花八门,其他认为正确的答案:旅游、临时饮水点、聚会、建筑工地、办公室、实验室、临时饮水等。商议后认为不正确的答案:家庭、实验用道具、会议、个人用、紧急情况使用、特殊情况下使用、野外求生、野外生存、装冰淇淋用、装爆米花用、适合有孔的地方用、游戏用、给特殊人群用等。分析原因:⑴会考标准上的要求是b,但这里确实对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来说存在较大难度。⑵学生审题不清,对场合这一概念不理解,部分学生写成适应某些人,或用作某些事情。⑶题目中纸杯的作用是用作饮水用,部分学生审题不清,把它用作其他方面。⑷题目本身开放性过大。教学建议:加强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技术语言的运用,减少答题的口语化和日常用语化。25.小黄对办公室饮水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热胆内的水是以“烧烧停停”的方式保温的(12分)⑴小黄画出了饮水机保温自动控制系统的部分框图(如图甲所示),请你帮助他完成该方框图,在图甲有“ ▲ 处填上相应内容。给定水温比较器控制器(控制电路)执行器(加热器)被控制对象①(▲)输出量②(▲)加热时间检测装置图甲 热水机保温自动控制系统⑵该系统是 ▲ (选填“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⑶小黄发现办公室的饮水机经常在没人时电源还开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尝试设计一个能自动控制电源的控制系统,通过红外线传感器获取几米以内的人体热辐射信号来控制电源的开启或关闭。小黄设计的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乙所示,继电器内有一开关,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由控制电路控制,该开关可以控制220V电源的通断。请在图乙上有“ ▲ ”处填上相应的内容。输入量①(▲)控制器②(▲)执行器(继电器)被控对象(电源)输出量③(▲)饮水机打开、闭合图乙 人体热辐射电源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⑴ ①热胆内的水 ②水的温度 ⑵ 闭 环 ⑶ ①人体的热辐射信号 ②控制电路 ③电源的开启或关闭。每空格2分。答题存在的问题:⑴ ①本题较难,部分学生无法找到正确的被控对象。错误的答案:水桶、水桶内的水。②错误的答案:热量,能量,水温的上升,热水,水。⑵ 有答成开环的 ⑶ ①教科书上有自动门的例子,而且题目中已经给出“人体热辐射信号”这一名词,因此学生答题情况较好。②错误答案:控制电源,控制系统,控制器,控制装置,开关等。③错误的答案:饮水器的开关;加热器的开关;控制电路的开关;继电器的关。教学建议:加强学生读题、审题的能力;加强对各类控制系统工作过程的分析。(3)设计题部分(25分)26.李琳准备在房间里放置一个落地式书架,可利用的空间尺寸为长1000mm、宽500mm、高2800mm。请用已刨削的杉木板为主要原料,为李琳设计、制造一个书架。⑴请从结构的稳定性角度对书架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4分)。⑵用草图展示设计(8分),说明该书架的总体尺寸(长、宽、高)(2分),并针对草图说出你所设计的书架的两个特点(4分)。⑶在不借助任何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技术试验方案,测试其稳定性。请完成以下技术试验方案,在有“ ▲ ”处填上相应的内容。试验名称: ▲ (1分)试验目的: ▲(2分)试验准备:若干书本、书架试验过程:①把书架放置在平整处,前后、左右方向用手轻轻摇晃,书架应无明显晃动,否则应重新防止书架;②将书本叠满书架的每一格;③检验左右方向的稳定性: ▲(2分)④检验前后方向的稳定性: ▲(2分)第一小题的答题情况:正确答案:①重心位置:降低书架的重心,有利于提高书架的稳定性。(2分)②支撑面大小:书架底面积越大,稳定性越好。(2分)学生答题的各种情况:重心位置:写成“在中心,在地面,在底座等具体的位置”而没有去分析重心位置与结构稳定性的具体关系。支撑面:写成“计算地面的面积”了。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学生没有去仔细的审题,对题意的理解存在问题,还有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第二小题的答题情况:正确答案:草图如右图(共8分)学生答题的各种情况:画成平面图形式,对书架的结构表达不清晰;画成三视图形式,对概念的理解存在错误;画的结构太过与简略,甚至不像书架,如简单画了个正方体、金字塔等;画图不工整,随意的乱画,没有用铅笔画;书架结构缺乏创意,或华而不实。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对学生加强这一方面的练习,同时要规范他们的作图。其它部分:正确答案:总体尺寸:尺寸合理,不超过可利用空间就可得2分。特点说明共4分,针对草图说明,每写出一点就得2分。学生答题的各种情况:主要的错误都集中在“写出长、宽、高的尺寸”上。书架的尺寸超出合理的尺寸范围(长:1000mm,宽:500mm,高:2800mm)尺寸单位的换算搞不清,写出了长1000m的答案;尺寸设计不合理,出现了微型的书架(如:长:8mm,宽6mm,高10mm等)尺寸书写不规范,如1000×500×2800mm3等对于上面存在的情况,只要注重平时教学过程中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并是大多数的学生范这样的错误,只有个别的学生才这样。第三小题的答题情况:正确答案:试验名称: 落地式书架稳定性测试(1分)试验目的: 测试书架的稳定性 (2分)试验准备:若干书本、书架试验过程:①把书架放置在平整处,前后、左右方向用手轻轻摇晃,书架应无明显晃动,否则应重新防止书架;②将书本叠满书架的每一格;③检验左右方向的稳定性: 用手抓在书架左或右侧边的中间位置,在左、右方向推拉书架,观察书架有无明显晃动(2分)④检验前后方向的稳定性: 用手抓分别抓在书架两侧的中间位置,在前后方向推拉书架,观察书架有无明显晃动(2分)。学生的答题情况:试验名称:写成“强化试验、模拟试验、优化试验等”试验目的:主要是画蛇添足,在写出了“检测稳定性”以外,还在后面添加了“检测强度”“优化”等试验过程:使用工具:用书、电风扇、挂重物等,或只写出了试验的方法,没有对试验结果进行说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审题不清。解决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课堂的试验,要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书写试验报告,这样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教师做学生看,更好于教师说学生听。总体上,在以后的高考复习中,要规范学生的答题书写,并且加强学生的审题能力的培养。三、09年会考复习对策及专题复习(一)会考复习对策1、明确要求一个方面是从会考内容入手,结合平时的学习的情况,仔细领会《会考标准》所列考试内容的各个条目的内涵,做到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是从会考要求上着手,仔细研究《会考标准》中分条目列出的“了解”、 “理解”和“应用”等不同的要求 。2、打好基础1)基础知识:不仅是因为试卷中的许多试题考核的是基础知识的,而且对于较复杂的试题也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深化的起点。2)基本能力:认真研究六个会考能力要求(理解、设计、制作、试验、评价、应用),用相应的载体、相关的实践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能力。3)基本方法:具备了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是考生解决通用技术问题的前提条件,真正要能解决问题,还必须掌握方法,技术方法是通用技术的灵魂,方法因内容而异。3、讲究方法(1)系统复习与专题复习相结合(2)全面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3)领会思考与动手练习相结合总之,在会考复习中应充分发挥会考标准的作用,在“准、实、巧”上下功夫。即“准”确了解会考要求,扎“实”打好基础, “巧”用复习方法,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加强针对性的训练,不盲目追求“高、难、深” 。(一)选择题复习:本次会考选择题有35题70分,看似降低难度,实际上扩大了覆盖面,必修1有七章17节,必修2有四个单元14节,共11个章(单)31节,平均每个章(单元)有3个多选择题,平均每节有1题多。所以复习时要根据会考标准全面复习、系统复习。从会考样卷看,有一种案例型选择题要引起大家注意,给出一个案例,根据案例回答二到四个选择题。如:小李要在厚度约10mm的钢板的指定位置上,加工内螺纹。请回答23-24题。23、小李用系统方法分析加工内螺纹工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把内螺纹的加工顺序问题,看作系统进行分析B、为了使加工的结果达到设计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C、钻孔与攻内螺纹两道工序之间,没有相关性D、钻孔流程的设计,要符合事物(系统)的内在机理24、小李设计了许多环节和时序,其中正确的时序是A、钻孔、孔倒角、选钻头、攻内螺纹B、钻孔、孔倒角、攻内螺纹、选钻头C、选钻头、钻孔、孔倒角、攻内螺纹D、选钻头、钻孔、攻内螺纹、孔倒角根据材料,回答第1~4题:王学成同学家在棉花种植区,他发现每年棉花采摘后,农民用手把棉杆从地里拨出来,由于棉杆根系发达,拔起来是一件费时、费力又伤手的活,她就想到能不能设计一种拔棉杆的工具,后来,她想到了用“羊角锤”拔钉的原理,经过移植和反复试验终于设计成了拔棉杆的工具,很受棉农的欢迎。1、王学成同学的这项设计体现了技术具有的作用是( )A、 保护人 B、发展人C、 解放人 D、满足人的心理需求2、这个案例体现了技术的( )A、创新性 B、综合性C、两面性 D、专利性3、王学成同学发现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A、搜集和分析信息 B、观察日常生活C、技术研究 D、技术试验4、王学成同学在设计中所进行的试验属于( )A、强化试验 B、优化试验C、模拟试验 D、虚拟试验(二)专题复习根据试题类型分布,非选择题约占30%其中:1、作图读图1题6分,2、分析评价题2题共10分,3、技术应用1题共14分。要根据题型进行专题复习:1、作图读图题:作图读图题从一次会考和两次高考来分析,基本就是补线条,第一次会考和第一次高考比较简单,补线条也较少,图形也简单。如下图:1分1分1分1分1分08会考第一次高考但第二次高考明显增加了难度,补了7条线条,且图形也相对复杂。如下图 :这一次会考的作图读图题到底难度如何,从会考标准的样卷看,难度和第一次会考、高考相近。如下图(6分):补线条2、分析评价题:今年的分析评价题只有2题,分值也只有10分,但范围相当广,根据会考样卷分析,有以下三种题型:1)评价题2)分析题3)操作题。复习时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专题复习。1)评价题专题复习:(1)涉及的主要内容:① 以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评价产品(1-2-2)② 如何实现合理的人机关系?(1-2-2)③ 以设计的原则评价产品(1-3-2)④ 设计过程的评价(1-3-3)⑤ 最终产品的评价(坐标图法)(1-3-3)例题1:下面是三种牛奶包装盒,请从人机关系、成本、稳定性、环保、加工难易等方面进行评价。如从人机关系、成本、稳定性、环保四个方面综合考虑你认为哪种产品好(在表格中的括号中打“√”)?(8分)A B C品种评价角度A( ) B( ) C( )人机关系 饮用时不方便成本 成本高稳定性 稳定性较好环保 能回收,较环保加工难易 加工方便参考答案:品种评价角度A( ) B( ) C( √ )人机关系 饮用时不方便 饮用时方便 饮用时较方便成本 成本低 成本高 成本较优低稳定性 稳定性不好 稳定性好 稳定性较好环保 造成白色污染,不环保 能回收,较环保 能回收,能降解,环保加工难易 加工方便 加工困难 加工较方便例题2: “车用瞌睡宝”是一种防止司机开车时打瞌睡的产品,该产品的原理是,开车时将“车用瞌睡宝”戴在耳朵上,当司机疲劳或意识不清时,头低下超过标准距离,即发出报警声,提请注意,待抬起头即自动停止报警。另外还可给学生使用,可以矫正坐姿,保护眼睛。该产品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戴在耳朵上舒适、自然,而且价格低廉,该产品使用AG13×3规格的钮扣电池可通用互换。1、该产品实现了人机关系的什么目标?(举例说出一点)2、该产品体现了设计的哪些原则(举例说出三点)?答案要点:1、该产品采用人体工程学设计,戴在耳朵上舒 适、自然,实现了人机关系舒适的目标。2、该产品体现了设计原则有:1)该产品是新开发的产品体现了创新原则。2)能防止司机开车打瞌睡,又能保护学生的眼睛,体现了实用原则。3)使用了统一规格的钮扣电池,体现了技术范的原则。4)该产品的价格低廉体现了经济原则。2)分析题专题复习:(1)涉及的主要内容:① 技术与自然的关系② 技术的性质③ 人机关系要实现的目标④ 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⑤ 流程的设计、流程图的绘制和简单流程的优化⑥ 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⑦ 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2)例题:例题1(技术与自然): 三门峡水库是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水库建成后,虽然给黄河下游防洪和灌溉、发电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在建造的当时由于没有充分考虑排沙,泥沙淤积问题日益突出。请从技术与自然的关系,对本案进行分析。答题要点:(1)人类依靠技术得以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使得三门峡水电工程建造成为可能,为黄河下游防洪和灌溉、发电带来了巨大的效益。(2)人类在利用技术开发、改造自然时,应把握合理的尺度,注意对自然的保护,要保证自然不受破坏的前提下,合理地实现自然为人类所用的目的,不能忽视自然对技术的制约因素和技术对自然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例题2(技术的性质):浙江某地轻纺业非常发达,除了有大规模的纺织厂,几乎每家每户都的织机,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是所用的喷水织机流出的污水对水环境污染很严重,使身处水乡的居民陷入无水喝的窘境。1)请从技术的两面性角度进行分析。2)你能想到哪些解决办法?答题要点:1)该案例说明技术具有两面性,它即可以给人们带来福音,也可能给人们带来危害。2)解决的办法有:(1)建立工业园区,把各家各户的织机集中起来,统一建立污水处理厂,统一治污。(2)更新设备,采用更先进的不污染的纺织设备,如中喷汽织机。例题3(人机关系):现代汽车普遍采用了高靠背座椅(见附图页),座椅靠背的角度可以调节,座椅上配有安全带,通道两边座椅的扶手可翻转以方便旅客进出。请从人机关系的角度评价分析:(1)哪些设计体现了高效目标?(通道两边座椅的扶手可翻转以方便旅客进出)(2)哪些设计体现了舒适目标?(高靠背座椅,座椅靠背的角度可以调节)(3)哪些设计体现了安全目标?(座椅上配有安全带)例题4(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如图所示是某厂家生产的塑料凳,很多客户反映凳脚强度不足,容易变形或断裂。针对这个问题,请根据所学的结构方面知识,就提高凳脚强度给厂家提三点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改变凳脚截面形状。(或将斜面形状增加花纹)2、改变凳脚所用材料。(或采用强度更高的塑料)3、增加凳脚用料。(或提高凳脚的厚度)4、在相邻凳脚间增加横档。(或斜撑)例题5(流程的设计、流程图的绘制和简单流程的优化):现有横截面为L型的足够长的木条,小强同学准备用它制作一个简易的小相框(如图所示),为了便于制作, 组成相框的四条木条用胶水连接,小强的设计制作流程如下:L型木条相框准备材料及工具①(▲)粘接四根木条成型②(▲)锯割四根木条及45度连接面1)请补充漏写的环节,在“▲”处填上相应的内容。2)小强用胶水粘接的相框不够牢固,请你提出两种具体的连接措施,以提高相框的强度。(1) ▲(2) ▲参考答案:1) (1) 划线 (2) 锉平45度连接面 (各1分)2)(1)在连接处增加榫接(2)在连接处用小铁片或三合板连接两边(各2分)例题6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分析):自行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的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环境适应性五个基本特性都能从自行车上体现出来。姚立同学归纳出以下的九个方面,不知是否正确。①当遇到小障碍,冲气的内胎能内凹,减小了前行的阻力。②自行车各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影响。③自行车是框架结构,受力特点是支撑空间而不充满空间。④自行车有三角架、龙头、钢圈、链轮、链条、脚踏板、内外胎等要素构成,自行车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所没有的。⑤为了提高自行车的安全性可优化自行车刹车的可靠性。⑥自行车系统的目的很明确,就是骑行代步,交通工具。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使用,自行车外胎会磨损,表面锈蚀,链轮会磨损。⑧自行车有男式、女式、山地车等各种款式。⑨当路面颠簸时座凳下的弹簧能起到缓冲的作用请你帮助姚立同学分析以上九个方面,把属于自行车系统基本特性的序号填入下列“▲”处(1)体现整体性特性的: ▲ ;(2)体现相关性特性的: ▲ ;(3)体现目的性特性的: ▲ ;(4)体现动态性特性的: ▲ ;(5)体现环境适应性特性的: ▲ 、 ▲ 。参考答案:(1) ④ (2) ② (3) ⑥ (4) ⑦ (5) ① 、 ⑨例题7(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下图是声控灯系统组成示意图,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回答下列问题。常开接点~声响传感器电灯电源1) 请根据上面的示意图,补充完声控灯控制系统方框图,在“▲”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控制器执行器(①▲)被控对象(电灯)输出(②▲)输入(声响)2) 声控灯的优点有哪些(写出两点) 3) 声控灯的也有缺点如:(1)如白天发出声响时灯也会应声而亮。你有什么解决办法?(2)如晚上无人走动时,楼上或隔壁有人高声说话或者动作发出意外声响时,高灵敏的声控灯也会应声而亮。为避免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 参考答案:1)(1)常开接点 (2)灯亮或灭(各1分)2)(1)方便,楼道里的人只需发出一定量的声响,电灯就会自动点亮,而无需去找墙上 的开关。(2)节电,过了一小段时间,电灯又会自动熄灭,不会出现长明灯。(各1分)3)(1)增加一个光控开关串在电路里,白天光控开关断开,声音再大也不会亮灯。(2)把声控灯传感器的灵敏度调得低一点。(各2分)3)操作题专题复习:(1)涉及的主要内容: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加工方法、工具的选用和操作要领、安全操作规程)(2)例题:例题1(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同学小张,学习了通用技术,他想检验一下自己的金工操作技能,他找来一段圆钢,想加工成如右图的六角螺帽,并要求表面光滑,内孔攻丝。1)这一加工过程需要用到哪些工具(说出三种)?2)有哪些安全操作要求(说出三条)?3)请补充漏写的环节,在“▲”处填上相应的内容。取料划线①(▲)锉削②(▲)攻丝底孔到角答题要点:1)手锯、锉刀、划针、钻头、丝攻(说出一种得1分)2)(1)清除铁屑必须使用清扫工具,禁止用手拉嘴吹(2)锯条安装时松紧适宜,以免崩裂伤人(3)钻孔时,不准带手套(说出一种合理便得1分)3)(1)锯削或锯割 (2)钻孔3、技术应用题:(1)涉及的主要内容:从会考样卷分析,技术应用题内容包含了设计题和试验题,分值在14分左右。(2)例题1:设计一个小板凳,小板凳的凳面高度约为350mm,凳面长宽约为340 mm×280 mm。原料一:截面为25 mm×35mm的木条原料二:厚度为14 mm、宽度为110 mm,长度足够用设计要求:具有一定强度和稳定性的小板凳(1)用草图表示你的构思方案,并对方案做简要说明。(9分)(2)若要对凳子的技术性能进行试验,请你设计一个试验方案。(5分)例题2:26.李琳准备在房间里放置一个落地式书架,可利用的空间尺寸为长1000mm、宽500mm、高2800mm。请用已刨削的杉木板为主要原料,为李琳设计、制造一个书架。⑴请从结构的稳定性角度对书架进行简单的设计分析。⑵用草图展示设计,说明该书架的总体尺寸(长、宽、高),并针对草图说出你所设计的书架的两个特点。⑶在不借助任何工具和设备的情况下,设计一个技术试验方案,测试其稳定性。请完成以下技术试验方案,在有“ ▲ ”处填上相应的内容。试验名称: ▲试验目的: ▲试验准备:若干书本、书架试验过程:①把书架放置在平整处,前后、左右方向用手轻轻摇晃,书架应无明显晃动,否则应重新防止书架;②将书本叠满书架的每一格;③检验左右方向的稳定性: ▲④检验前后方向的稳定性: ▲例题3:王强在家看见母亲在阳台上晒衣服很不方便,就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升降式晾衣架系统(见图)。1)请你根据如下设计要求,对王强设计的系统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设计要求:(1)有两根能单独升降的晾衣杆。(2)用摇手能将晾衣杆摇上摇下,能利用摇手上的制动装置,使晾衣杆悬在空中的任一位置。3)摇手不用时可以折叠。滑轮摇手存在的问题:① ▲② ▲③ ▲2)请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设计要求帮助王强改进设计,达到设计要求。请画出系统设计草图,并说明你的设计方案中,是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草图:▲ 说明:▲2)请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设计要求帮助王强改进设计,达到设计要求。请画出系统设计草图,并说明你的设计方案中,是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3)请设计一个简易的试验方案,用重量不等的多件衣物为试验器材,检验该衣架的强度和摇手的制动能力。(在下列“▲”处填写试验方案内容)试验名称: ① ▲试验目的: ② ▲试验准备:重量不等的衣物若干件,待测衣架一只。试验过程:将衣架升到一定的高度;③ ▲如图所示为残障(坐轮椅)人专用卫生间的设计示意图。图(b)所示的拉手采用四只膨胀螺钉固定在墙体上,若要求拉手在980N的水平拉力(与墙体垂直)作用下,拉手与墙体的连接不发生松动。请设计一个简易的试验方案,用质量为100Kg的重物(其余辅助材料自定)检验拉手的安装是否合格,只要求用示意图表示试验方法,必要时用文字作简要说明。 若试验后发现拉手与墙体的连接发生松动,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能够增强连接强度的措施,并把选项序号填写在“ ”处。 ①增加拉手安装板的厚度; ②增加拉手安装板的面积; ③选用更长的膨胀螺钉; ④选用直径更大的膨胀螺钉。 能够增强连接强度的措施是 ▲ 、 ▲ 。例题4:试验题特别注意:在试卷中强调了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突出了通用技术的特点:22.如图所示是某厂家生产的塑料凳,很多客户反映凳脚强度不足,容易变形或断裂。针对这个问题,请根据所学的结构方面知识,就提高凳脚强度给厂家提三点合理的建议。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改变凳脚截面形状。(或将斜面形状增加花纹)2、改变凳脚所用材料。(或采用强度更高的塑料)3、增加凳脚用料。(或提高凳脚的厚度)4、在相邻凳脚间增加横档。(或斜撑)25.小黄对办公室饮水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发现热胆内的水是以“烧烧停停”的方式保温的。⑴小黄画出了饮水机保温自动控制系统的部分框图(如图甲所示),请你帮助他完成该方框图,在图甲有“ ▲ 处填上相应内容。给定水温比较器控制器(控制电路)执行器(加热器)被控制对象①(▲)输出量②(▲)加热时间检测装置图甲 热水机保温自动控制系统⑵该系统是 ▲ (选填“开环”或“闭环”)控制系统;⑶小黄发现办公室的饮水机经常在没人时电源还开着。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尝试设计一个能自动控制电源的控制系统,通过红外线传感器获取几米以内的人体热辐射信号来控制电源的开启或关闭。小黄设计的控制系统方框图如图乙所示,继电器内有一开关,开关的打开或闭合由控制电路控制,该开关可以控制220V电源的通断。请在图乙上有“ ▲ ”处填上相应的内容。输入量①(▲)控制器②(▲)执行器(继电器)被控对象(电源)输出量③(▲)饮水机打开、闭合图乙 人体热辐射电源自动控制系统方框图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⑴ ①热胆内的水 ②水的温度 ⑵ 闭 环 ⑶ ①人体的热辐射信号 ②控制电路 ③电源的开启或关闭。每空格2分。例题5(流程的设计、流程图的绘制和简单流程的优化):现有横截面为L型的足够长的木条,小强同学准备用它制作一个简易的小相框(如图所示),为了便于制作, 组成相框的四条木条用胶水连接,小强的设计制作流程如下:L型木条相框准备材料及工具①(▲)粘接四根木条成型②(▲)锯割四根木条及45度连接面1)请补充漏写的环节,在“▲”处填上相应的内容。2)小强用胶水粘接的相框不够牢固,请你提出两种具体的连接措施,以提高相框的强度。(1) ▲(2) ▲参考答案:1) (1) 划线 (2) 锉平45度连接面 (各1分)2)(1)在连接处增加榫接(2)在连接处用小铁片或三合板连接两边(各2分)例题7(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下图是声控灯系统组成示意图,根据你的理解和认识回答下列问题。常开接点~声响传感器电灯电源1) 请根据上面的示意图,补充完声控灯控制系统方框图,在“▲”处填入相应的内容。控制器执行器(①▲)被控对象(电灯)输出(②▲)输入(声响)2) 声控灯的优点有哪些(写出两点) 3) 声控灯的也有缺点如:(1)如白天发出声响时灯也会应声而亮。你有什么解决办法?(2)如晚上无人走动时,楼上或隔壁有人高声说话或者动作发出意外声响时,高灵敏的声控灯也会应声而亮。为避免这种情况你有什么好办法 现有一个卡通造型的花盆架(如图所示),花盆架用钢筋制成,脚掌用铁板焊接而成。(1)请设计一个简易的试验方案,用花盆作为试验器材,检验该花盆架在平地上站立时左右翻倒的稳定性。(在下列“▲”处填写试验方案内容)试验名称: ① ▲试验目的: ② ▲试验准备:带有不同重量标记的花盆若干,待测试花盆架。试验过程:将花盆架在平地上站立放稳; ③ ▲(2)若花盆架左右稳定性不够,为了提高其稳定性,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各提出一种具体的改进措施:①改变中心 ②改变支撑面 ③改变结构的形状现有一个货架(如图所示),货架用角铁和铁皮制成。1)请设计一个简易的试验方案,用铁制重物为试验器材,检验该货架的承重能力。(在下列“▲”处填写试验方案内容)试验名称: ① ▲试验目的: ② ▲试验准备:带有不同重量标记的铁制重物若干,待测试货架一只。试验过程:将货架放在平地上站立放稳;③ ▲2)若货架的强度不够,为了提高强度,请从以下三个方面各提出一种具体的改进措施:(1)改变结构的形状:(2)改变使用的材料:(3)改变构件的连接方式:王强在家看见母亲在阳台上晒衣服很不方便,就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升降式晾衣架系统(见图)。1)请你根据如下设计要求,对王强设计的系统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设计要求:(1)有两根能单独升降的晾衣杆。(2)用摇手能将晾衣杆摇上摇下,能利用摇手上的制动装置,使晾衣杆悬在空中的任一位置。3)摇手不用时可以折叠。滑轮摇手存在的问题:① ▲② ▲③ ▲2)请你针对存在的问题和设计要求帮助王强改进设计,达到设计要求。请画出系统设计草图,并说明你的设计方案中,是如何解决存在问题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