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版教科书几个问题商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版教科书几个问题商榷

资源简介

苏版教科书几个问题商榷
一. 绘制图样不应属于设计过程的模型制作环节
在设计过程中,绘制图样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教科书52页 ,“一般地,模型制作包括两个阶段,即绘制图样和制作模型或原型” ,这样就把绘制图样归在模型制作环节,这种说法,与人们原有的感知出入太大。
1. 从思维方式来看,模型制作与绘制图样的思维方式不同。
2. 从实施手段来看,两者也相去太远
3.与技术课程标准的说法矛盾.技术课程标准把绘制图样归入制定设计方案的环节,"设计方案应包括设计图样、设计说明等"
二.创新、经济、美观等,仅仅是设计是要考虑的因素,而非原则。
设计过程、设计活动必定有许多原则,设计过程也必定要考虑创新、经济、美观等方面因素,如果把创新、经济、美观因素与原则搭配,感觉不伦不类。
首先,原则,是一种底线,设计原则应当是人们在设计活动过程中遵循的底线,必须要服从的,否则就不是原则了。从这个角度来讲,创新、经济、美观等,都不构成原则。
其次,将创新、经济、美观等与原则搭配,讲不出实质的内容。如什么是创新原则?创新原则的内容是什么?是不是没有创新的设计就不行呢?从教科书所表达的内容来看,主要在说明什么是创新,创新的表现形式,没有谈及原则。
第三,从教科书内容的指向来看,也主要是针对设计要考虑的因素。如实用性,教科书以酒杯为例,“一个酒杯价值千金,但若是它漏了不能盛酒,也就失去了基本功能,就没有了使用价值。所以对于产品的设计来说,必须考虑到它的实用性。”
技术课程标准对最终产品的评价,也是从经济性、美观性、实用性等因素进行评价,并没有说是利用设计的原则进行评价,从这一点信息来看,技术课程给出也没有把实用、美观等因素视来原则。
设计的哪些过程要考虑创新性、实用性、美观性、经济性?按“设计一般过程的五环节”理论,在设计要求的确定时,要考虑经济性、实用性,就要开始权衡诸因素;在制定设计方案中的设计分析、方案构思、方案筛选时,要考虑这些因素;在评估环节,一些不可量化的指标,可根据不同的产品,从实用性、经济性角度进行评估。
三.技术问题的来源。
教科书把问题的来源大致分三种情况:人类必然遇到的问题;别人给出问题;设计者自已主动发现问题。从实质上看,这些都不是技术问题的来源,有点像设计的三种类型:针对大伙共同遇到问题的设计,针对别人遇到问题的设计,针对设计者主动发现问题的设计。
从技术角度来看,技术问题的真正来源,个人认为,缘于以下两种原因:
第一,技术的发展,就会导致新的技术问题产生。由于技术的发展,原有的生产工艺落后了、原有的制作手段方法落后了、原有的加工原材料不适应了,这才是技术问题的主要来源。如果不是人类对火的认识与利用水平提高,我们的祖先不一定要设计筷子,用手拿果子吃,也很方便;西方人设计出的刀叉,也不是一步到位的,而且由于技术的进行,不断改进的。以前制作剪刀要靠铁匠用锤多次锻打,现在技术水平提高了,人们想方设法改进,技术问题就出来了,通过人们的不断设计改进,一次性锻压压制作剪刀(片)的技术出现了。
第二,人的需求和愿望产生技术问题。以前,有人看到鸟在天空中飞,就产生人要象鸟儿一样在天空中飞的愿望,达芬奇等为此进行设计;以前,有人看到骑马,产生设计一种工具马的愿望,这就是自行车的雏形。许多原创形设计,都是缘于人的需求和愿望。
教科书中的三种来源划分,不是真正意义问题的来源。如“大伙共同遇到问题”,这说明问题已经存在了,只不过是侧重谁遇到、谁发现,不能体现技术问题的来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