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09年乐清市二中合作学校通用技术高三复习资料
乐清第二中学合作学校通用技术高考第一轮复习
资料二
阅读材料一 产业
第一产业指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指需要经过加工从自然界获得的原料,以生产新产品的产业。如工业(制造业)、建筑业等。
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由此可见,这种第三产业基本是一种服务性产业。
阅读材料二 金属热处理的工艺
热处理工艺一般包括加热、保温、冷却三个过程,有时只有加热和冷却两个过程。这些过程互相衔接,不可间断。
加热是热处理的重要工序之一。金属热处理的加热方法很多,最早是采用木炭和煤作为热源,进而应用液体和气体燃料。电的应用使加热易于控制,且无环境污染。利用这些热源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通过熔融的盐或金属,以至浮动粒子进行间接加热。
金属加热时,工件暴露在空气中,常常发生氧化、脱碳(即钢铁零件表面碳含量降低),这对于热处理后零件的表面性能有很不利的影响。因而金属通常应在可控气氛或保护气氛中、熔融盐中和真空中加热,也可用涂料或包装方法进行保护加热。
加热温度是热处理工艺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选择和控制加热温度 ,是保证热处理质量的主要问题。加热温度随被处理的金属材料和热处理的目的不同而异,但一般都是加热到相变温度以上,以获得高温组织。另外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此当金属工件表面达到要求的加热温度时,还须在此温度保持一定时间,使内外温度一致,使显微组织转变完全,这段时间称为保温时间。采用高能密度加热和表面热处理时,加热速度极快,一般就没有保温时间,而化学热处理的保温时间往往较长。
冷却也是热处理工艺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步骤,冷却方法因工艺不同而不同,主要是控制冷却速度。一般退火的冷却速度最慢,正火的冷却速度较快,淬火的冷却速度更快。但还因钢种不同而有不同的要求,例如空硬钢就可以用正火一样的冷却速度进行淬硬。
金属热处理工艺大体可分为整体热处理、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三大类。根据加热介质、加热温度和冷却方法的不同,每一大类又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同一种金属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可获得不同的组织,从而具有不同的性能。钢铁是工业上应用最广的金属,而且钢铁显微组织也最为复杂,因此钢铁热处理工艺种类繁多。
整体热处理是对工件整体加热,然后以适当的速度冷却,以改变其整体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钢铁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
退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当温度,根据材料和工件尺寸采用不同的保温时间,然后进行缓慢冷却,目的是使金属内部组织达到或衡状态,获得良好的工艺性能和使用性能,或者为进一步淬火作组织准备。正火是将工件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后在空气中冷却,正火的效果同退火相似,只是得到的组织更细,常用于改善材料的切削性能,也有时用于对一些要求不高的零件作为最终热处理。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保温后,在水、油或其它无机盐、有机水溶液等淬冷介质中快速冷却。淬火后钢件变硬,但同时变脆。为了降低钢件的脆性,将淬火后的钢件在高于室温而低于650℃的某一适当温度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再进行冷却,这种工艺称为回火。退火、正火、淬火、回火是整体热处理中的“四把火”,其中的淬火与回火关系密切,常常配合使用,缺一不可。
“四把火”随着加热温度和冷却方式的不同,又演变出不同的热处理工艺 。为了获得一定的强度和韧性,把淬火和高温回火结合起来的工艺,称为调质。某些合金淬火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后,将其置于室温或稍高的适当温度下保持较长时间,以提高合金的硬度、强度或电性磁性等。这样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时效处理。
把压力加工形变与热处理有效而紧密地结合起来进行,使工件获得很好的强度、韧性配合的方法称为形变热处理;在负压气氛或真空中进行的热处理称为真空热处理,它不仅能使工件不氧化,不脱碳,保持处理后工件表面光洁,提高工件的性能,还可以通入渗剂进行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只加热工件表层,以改变其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为了只加热工件表层而不使过多的热量传入工件内部,使用的热源须具有高的能量密度,即在单位面积的工件上给予较大的热能,使工件表层或局部能短时或瞬时达到高温。表面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火焰淬火和感应加热热处理,常用的热源有氧乙炔或氧丙烷等火焰、感应电流、激光和电子束等。
化学热处理是通过改变工件表层化学成分、组织和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与表面热处理不同之处是后者改变了工件表层的化学成分。化学热处理是将工件放在含碳、氮或其它合金元素的介质(气体、液体、固体)中加热,保温较长时间,从而使工件表层渗入碳、氮、硼和铬等元素。渗入元素后,有时还要进行其它热处理工艺如淬火及回火。化学热处理的主要方法有渗碳、渗氮、渗金属。
热处理是机械零件和工模具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之一。大体来说,它可以保证和提高工件的各种性能 ,如耐磨、耐腐蚀等。还可以改善毛坯的组织和应力状态,以利于进行各种冷、热加工。
例如:白口铸铁经过长时间退火处理可以获得可锻铸铁,提高塑性 ;齿轮 ( http: / / search.china. / selloffer / 齿轮.html" \t "_blank )采用正确的热处理工艺,使用寿命可以比不经热处理的齿轮成倍或几十倍地提高;另外,价廉的碳钢通过渗入某些合金元素就具有某些价昂的合金钢性能,可以代替某些耐热钢、不锈钢;工模具则几乎全部需要经过热处理方可使用。
阅读材料三 部分标准化组织简介
UL:美国保险商实验所——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UL成立于1894年,它是美国最具权威的保险机构。UL标准有五分之三为美国国家标准(ANSI)采用。其前身是美国火灾保险商协会。
UL主要制定安全标准,下设电气、防盗、事故、防火和船舶工程部,以及消费者咨询委员会,负责UL标准的制定工作。UL在国内外从事对各种设备、系统和材料的安全试验与检查,以确定对生命财产是否存在危险,并将检查结果公之于各保险公司、政府机构及其他组织。经检查合格者,发给UL质量标志。UL标志已在许多国家通行。
在标准化工作方面,UL与许多组织都有协作关系,如:ANSI、ASTM等。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非政府性标准化专门机构,它在国际标准化中占主导地位。ISO制定国际标准。ISO的主要活动是制定国际标准,协调世界范围内的标准化工作,组织各成员国和技术委员会进行情报交流,以及与其他国际性组织进行合作,共同研究有关标准化问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对国际标准的要求日益提高,ISO的
作用也日趋扩大,世界上许多国家对ISO也越加重视。
ISO的目的和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标准化工作的发展,以利于国际物资交流和互助,并扩大在知识、科学、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合作。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o technical Commission
IEC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非政府性国际电工标准化机构,是联合国经社理事会(ECOSOC)的甲级咨询组织。目前IEC成员国包括了绝大多数的工业发达国家及一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拥有世界人口的80%,其生产和消耗的电能占全世界的95%,制造和使用 的电气、电子产品占全世界产量的90%。
IEC的宗旨:促进电工标准的国际统一,电气、电子工程领域 中标准化及有关方面的国际合作,增进国际间的相互了解。
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s Institute
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是非赢利性质的民间标准化团体,但它实 际上已成为美国国家标准化中心,美国各界标准化活动都围绕它 进行。通过它,使政府有关系统和民间系统相互配合,起到了政 府和民间标准化系统之间的桥梁作用。
ANSI协调并指导美国全国的标准化活动,给标准制定、研究 和使用单位以帮助,提供国内外标准化情报。同时,又起着行政 管理机关的作用。
BSI:英国标准学会——British Standards Institution
英国标准学会(BSI)是世界上最早的全国性标准化机构,它不受政府控制但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BSI制定和修订英国标准,并促进其贯彻执行。
BSI不断发展自己的工作队伍,完善自己的工作机构和体制,把标准化和质量管理以及对外贸易紧密结合起来开展工作。
BSI的宗旨:
1.为增产节约努力协调生产者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达到标准化(包括简化)。
2.制定和修订英国标准,并促进其贯彻执行。
3.以学会名义,对各种标志进行登记,并颁发许可证。
4.必要时采取各种行动,保护学会利益。
DIN:德国标准化学会——Deutsches Institut fur Normung
DIN是德国的标准化主管机关,作为全国性标准化机构参加国际和区域的非政府性标准化机构。
DIN是一个经注册的私立协会,大约有6000个工业公司和组织为其会员。目前设有123个标准委员会和3655个工作委员会。
DIN于1951年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由DIN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DE)联合组成的德国电工委员会(DKE)代表德国参加国际电工委员会。DIN还是欧洲标准化委员会、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 (CENELEC)和国际标准实践联合会(IFAN)的积极参加国。
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
法国标准化协会是一个公益性的民间团体,也是一个被政府承认,为国家服务的组织。它接受标准化专署领导,负责标准的制、修订等工作。
JIS: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apanese Industrial Standard
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成立于1946年2月,隶属于通产省工业技术院。它由总会、标准会议、部会和专门委员会组成。
标准会议下设29个部会,负责审查部会的设置与废除,协调部会间工作,负责管理调查会的全部业务和制定综合计划。各部会负责最后审查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通过JIS标准草案。专门委员 会负责审查JIS标准的实质内容。
ASME: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881年12月24日,会员约693000人。ASME主要从事发展机械工程及其有关领域的科学技术,鼓励基础研究,促进学术交流,发展与其他工程学、协会的合作,开展标准化活动,制定机械规范和标准。
ASME是ANSI五个发起单位之一。ANSI的机械类标准,主要由它协助提出,并代表美国国家标准委员会技术顾问小组,参加ISO的活动。
IEEE: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IEEE于1963年美国电气工程师学会(AIEE)和美国无线电工程师学会(IRE)合并而成,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会。它由大约十七万名从事电气工程、电子和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分设十个地区和206个地方分会,设有31个技术委员会。
IEEE的标准制定内容有:电气与电子设备、试验方法、原器件、符号、定义以及测试方法等。
ITU:国际电信联盟——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国际电信联盟于1865年5月在巴黎成立,1947年成为联合国的 专门机构。
ITU是世界各国政府的电信主管部门之间协调电信事务的一个国际组织,它研究制定有关电信业务的规章制度,通过决议提出推荐标准,收集有关情报。
ITU的目的和任务:维持和发展国际合作,以改进和合理利用电信,促进技术设施的发展及其有效运用,以提高电信业务的效率,扩大技术设施的用途,并尽可能使之得到广泛应用,协调各国的活动。
AFNOR:法国标准化协会——Association Francaise de Normalisation
1926年,法国标准化协会成立。它是一个公益性的民间团体,也是一个被政府承认,为国家服务的组织。1941年5月24日颁布的一项法令确认AFNOR接受法国政府的标准化管理机构—标准化专署领导,按政府指导开展工作,并定期向标准化专员汇报工作。
AFNOR负责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宣传、出版、发行标准。
ASTM: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merican Society for Testing and Materials
1902年,美国成立材料试验协会,1961年改为现用名。ASTM在国内外设有许多分会,拥有会员291000个。其中近17155名会员在其各个委员会中担任技术专家工作,他们代表81540个参加单位。ASTM下设138个技术委员会,每个委员会又下设5—10个小组委员会。
ASTM主要致力于制定各种材料的性能和试验方法的标准。从1973年起,扩大了业务范围,开始制定关于产品、系统和服务等领域的试验方法标准。标准包括:标准规格、试验方法、分类、定义、操作规程以及有关建议。
NFPA:美国全国防火协会——National Fire Protection Association
美国全国防火协会成立于1896年,该协会是一个国际性的技术与教育组织,拥有150个学会,协会等组织的集体会员,32000名个人会员。此外,还有80多其他国家的会。下设162个技术委员会及其分会。
NFPA制定防火规范,标准、推荐操作、规程、手册、指南及标准法规等。
NFPA的目的:旨在促进防火科学的发展,改进消防技术与起防方法,组织情报交流,建立防护设备,减少由于火灾造成的生命财产的损失。
IPC:美国印刷电路学会——Institute of Printed Circuits
美国印刷电路学会由300多家电子设备与印刷电路制造商,以及原材料与生产设备供应商等组成,下设若干技术委员会。
IPC主要制定与发展规格、标准,它还积极参加IEC的电子元件标准的制定。IPC的一些标准已为美国国家标准所采用。
3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