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来之不易的粮食》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分析?本文主要通过了解粮食的生长过程,让学生感受农民种田的辛苦,懂得食是农民用汗水换来的,培养孩子爱惜劳动果实和尊重劳动人民的情感。?学情分析?大多数孩子因为家庭条件的关系缺乏农村生活的经验,常常“五谷不辨,四体不勤”,不知农民劳作的辛苦。再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有的家长勤俭观念淡薄,缺乏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教育的意识。因此,学生浪费现象日益严重:学校的厨余垃圾桶里躺着只咬了一口的面包;喝了一半的饮料……这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为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开展珍惜粮食的活动,培养尊重农民,珍惜劳动果实的情感,并养成勤俭节约的正确行为习惯已刻不容缓。?设计理念与教学策略?????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以孩子的亲身体验为核心,设计多种活动贯穿始终,让孩子在耳闻目睹、动手动脑中内化粮食来之不易的观念,受到感化,而且在平时的生活中加以强化。?学习目标??1、学生懂得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2、理解勤俭节约的道理,知道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3、平时不剩饭菜爱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学习重点与难点??1、让学生懂得粒粒皆辛苦,粮食来之不易。????2、平时不剩饭菜爱惜粮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课时?一课时?学习方法?引导,启发,谈话交流,学生小组讨论,课前搜集资料?教学资源?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收集与粮食相关的资料。????研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来之不易的粮食》。(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能联想到哪句诗?(粒粒皆辛苦)?3.读后思考:这句诗出自哪一首唐诗?([唐]李绅《悯农(其二)》)???4、指名背诵古诗。??二、集中?明理——感受粮食来之不易。????找学生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每一粒粮食都饱含农民的辛苦。)???学生思考:从哪两句诗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出示图片)请学生看大屏幕:农民耕种图。???看完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主要过程,学生谈感受。(板书:来之不易)?三、深入?激情——学会珍惜。??1、出示粮票图片。???2、听老师讲《粮票的故事》。?观后思考:当时为什么要用粮票去买粮。?3.地图演示:当今全世界200多个国家,仍然有很多国家缺少粮食。???4、出示图片:仍然有很多人因为吃不到饭而饱受折磨。????5、出示图片:和学生一样大的,因吃不到饭而饱受折磨的孩子们!???6、对比生活状况,感觉幸福生活。????7、出示图片:随机旁白——而我们的同学中竟有个别同学这样:只要觉得饭菜有一点不合口味,就把食物扔在餐桌上,甚至把食物倒掉。此时此刻,你的心里已经为自己曾经的浪费而感到惭愧了吧?想说些什么呢????8、学生谈感受。(板书:珍惜)???9、屏幕出示一道数学题。????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如果全国每人每天节约1粒米,就节约了13亿粒米,大约是26吨重。那么10天就节约了(???)吨粮食,100天能节约(???)吨粮食,一年365天能节约(???)吨粮食。??师述:我们国家有13亿人口,每人“一点很小的善心,乘以13亿,都会变成爱的海洋;一个很大的困难,除以13亿,都会变得微不足道。现在我们要说:???一个人节约一点,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总量。??????联合国粮农组织决定将10月16日定为世界粮食日。唤起全世界对粮食的高度重视。???四:导行——平时不剩饭菜爱惜粮食。??1、看情境“爱惜粮食动画小视频?”?2、讨论交流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3、学生谈感受。(板书:勤俭节约——美德)??五:延伸——杜绝浪费。???学生讨论交流:在生活中,除了不浪费粮食,还应该杜绝哪些浪费现象。?巩固?总结——勤俭节约是美德。???同学们,无论是现在生活好了,还是以后生活更富裕了,我们都应该珍惜粮食。因为: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因为:勤俭节约是美德。?作业——和谐成长。??就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珍惜粮食,拥有勤俭节约的美德吧!??板书设计????????????????来之不易的粮食??粒粒皆辛苦——珍惜?????勤俭节约——美德?评价?让学生分享本课的学习心得;?2.教师小结;?3.小组内对成员学习的互相评价。?【设计意图】:将每一个成功的经验收获转化成为大家共同的财富,成为影响其他同学的关键因素。此外,学生在评价过程中,要不时对照目标要求,形成自我反馈机制。在小组交流中认识自我,也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