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学目标】
1.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了解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苏联模式等基础知识;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
2.了解列宁勇于创新的精神;体会苏联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了解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对苏联模式的评价。
【自学填空】
【合作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的恢复资本主义,尤其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开始实行由国家计划委员会制定的一系列五年计划中的第一个。在农业方面……虽然苏联政府成功地消灭了几乎所有的私人农场,但集体化农业的产量却被证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这里应该强调指出的一点是,苏联经济的发展是在不顾苏联公民的愿望、使他们受损的情况下取得的;苏联公民被迫为将来而努力工作,忍受现在的贫困——当时消费品不仅匮乏而且昂贵并且质量低劣……尽管苏联取得了五年计划的成就,但苏联社会在大多数西方人看来,似乎并不是一个值得仿效的社会主义乐园。不过另一方面,大多数西方人也都要承认,没有在五年计划下的工业的增长,苏联就不可能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打败希特勒作出那么大的贡献。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联工业化的特点,并分析为什么大多数西方人认为苏联不值得仿效。
(3)有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请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巩固练习】
1. 斯大林曾说:“工业化的中心,工业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这一思想给苏联发展带来的直接影响是(  )
A.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B.导致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加速了农业化的发展 D.形成了过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
2. 集体农庄庄员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地回到家里和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没有油啊。”“那就煮!”“没锅。”“烤鱼!”“没柴。”伊万气死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这个笑话主要反映了(  )
A.“斯大林模式”下人民生活物资的匮乏
B.伊万生活的窘迫
C.伊万老婆有强烈的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D.余粮征集制严重地影响了百姓的生活
3. “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
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
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
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
4. 1917年11月6日,震惊世界的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世界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就是(  )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B.资本主义道路的探索
C.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与改良 D.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5. 据斯大林在《粮食战线上》一文中统计,20世纪上半叶,苏联某年度国家收购粮食达4.34亿普特(一普特等于16.38千克)。同年,苏联计划在东部地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C.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6. 列宁对党内的同志说:“我们在夺取政权后就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的现成办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验做出判断。”列宁进行的比较成功的“实验”是(  )
A.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实行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7. 在反对帝国主义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胜利后,苏俄面临的最迫切的任务是(  )
A.加强军事建设
B.彻底肃清反动敌人
C.恢复国民经济
D.有计划地进行经济建设
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材料二 该法规定了各个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水平和工作日时数等,以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从而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材料三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列宁的思路”和苏联僵化的“模式”分别指什么?请写出列宁“思路”的主要内容。
(2)材料二出自罗斯福新政的哪一法令?依据材料指出美国政府颁布这个法令的目的。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3)材料三指出的是哪次会议?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使“中国实现了伟大是历史性转折”?
(4)“列宁的思路”、罗斯福新政及使“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会议的共同作用是什么?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本课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