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变废为宝——瓶子的“后半生”一、活动由来:?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对各种资源的使用规模日渐扩大,浪费也越来越严重,但是地球上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与此同时造成的环境问题也日益严峻。?环保及资源回收再利用与我们的生存息息相关。变废为宝不只是一句口号、一种观念,而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开展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把变废为宝意识付诸每个小小的行动,珍惜任何可以再利用的资源,通过我们的眼睛观察,我们的头脑思考,我们的心灵体会,我们的巧手制作,把废弃物中可以再利用的丰富资源,用我们的聪明智慧与灵巧双手,赋予它们新的艺术生命力,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而尝试创造和动手制作都是学生乐于体验的活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由此而来,并从废旧、废弃的瓶子的妙用入手,再由此拓展到其它废旧物品的回收再利用,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的同时,引发学生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体验和情感,启蒙他们的环保意识。?二、设计理念:?本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融合了主题研习、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专项学习、专题性学习等新型学习方式的理念,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探究,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展示、反思等学习活动有机地、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使学习成为一种完整的过程。?此次活动不是知识性教学,而是引导学生从储备性学习走向应用性学习,促进知与行、学与用的一体化,愈加彰显其独有的活动魅力。?本次研究主题从一个个具体的瓶子入手,由创意手工开展活动,激发学生对变废为宝产生兴趣,化高难的活动为趣味性儿童活动,引发儿童节约资源、珍惜资源的体验和情感,启蒙他们的环保意识,强调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和勇于实践,注重学生在实践性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三、学情分析:?变废为宝的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五年级的学生在礼仪和卫生方面也都已受过良好的教育,基本都养成了不随手乱堆垃圾的好习惯,但随着家庭水平的提高,人们常常将随手便将用过的废旧物品当作垃圾扔掉,废旧、废弃物品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可是平时学生并不在意这些废旧物品,有的家庭也没有这个意识,学生还没有形成强烈的废弃物品再利用的意识,也缺乏相关实践的关注和引导,更没有对变废为宝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没有将其发展为生活中的良好习惯和生活中的技能。对儿童来讲,把变废为宝、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作为一种文明习惯应从小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悟。但是小学生做事的持久性不够,学生的热情不能只停留在课堂,教师要预设并克服学生持续研究能力低的现象,采取鼓励、强化、监督、家校配合、社区联动、跟踪评价、评估反思等多种形式,发挥学生研究的主动性的同时,又不会造成活动松散无力,把整个实践的主体交给学生。?四、活动目标:?1.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创意行动,引导学生对废旧物品改造再利用的关注,并在生活中探究、思考、运用;?2.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把身边废旧物品制作成有价值的生活和学习用品或工艺品等,养成自己动手实践的好习惯;?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增强学生变废为宝的意识和能力。?五、活动重难点:?重点: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变废为宝创意行动的兴趣。?难点:引导学生懂得创意行动让生活更加美好同时又美化了环境,并在生活中运用创意改变生活。?六、活动准备:?教师准备:制作ppt?,准备手工资料包(手工剪刀、旧毛线、双面胶、固体胶、彩纸等)?学生准备:一只使用过的废旧的瓶子。?八、活动过程:?(一)链接生活,引发问题,开启主题?1.谈话导入,链接生活:同学们,有时候出门在外,遇到口渴的时候常常会买矿泉水、饮料,用来解渴。那么,用过的饮料瓶,大家都是这么处理的呢??2.交流分享。?3.引发问题:瓶子的一生难道就这样结束了吗?成千上万,大量的瓶子对我们的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同时,也影响城市美观,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这个问题呢??4.延续它们后半生的使用寿命、体现它们的价值,把用过的废弃的瓶子再利用起来,将是一个好办法。?(二)头脑风暴,确定创意?1.思考:用过的瓶子还可以做哪些改造,又会产生哪些用途呢?如果让你们改造,你们想要改造成什么样呢??2.小组合作,小组长定夺,构思创意草图?3.分享一两个小组的创意。?(三)巧手竞赛,动手操作,体验成就?1.小组合作,运用我们的巧手改造瓶子的后半生,选择课堂上便于制作的设想,如果有新的想法不能课堂上完成的,也可以在全班交流时利用画图或讲解的方式加以介绍。?2.明确合作要求:(1)安全第一,防止剪刀误伤以及瓶子划伤,确保自己的安全,同时注意周边同伴的安全;(2)交流时需音量适中,合作伙伴能听得到即可不妨碍其他同学构思或制作;(3)大胆想象,构思体现创意,细心制作,作品或美观、或实用;(4)齐心协力,分工明确(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一人展示,一人介绍作品);(5)产生的垃圾不可乱丢,课后统一放入垃圾桶。?3.下发活动量表。?4.开始制作,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到活动中。?(四)展示分享,交流评价??1.选小组同学上台展示、介绍作品,重点谈创意想法、制作过程、所用的材料以及物品的用途、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2.评价,评选“最巧手搭档”、“最默契搭档”、“最具创意奖”、“精致作品奖”、“优秀作品奖”等?(五)活动回顾,意义深化?1.意义深化,教师小结:回收量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塑料瓶,不论在哪里都让各国人民十分闹心,焚烧污染大气,就算被掩埋也需要450年才可以降解,成了环境污染的元凶。今天,我们要开动我们的脑筋,改变瓶子后半生的命运。?将废弃物品改造再利用不仅可以减少浪费、节约资源,还可以美化环境、点缀生活,同时也流露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体现我们的智慧和创意。?2.其实,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欣赏废弃瓶子独特的改造。?(六)活动迁移,拓展延伸?1.资料显示,了解现状:不只是瓶子的后半生可以很精彩,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废旧、废弃的物品后半生都被埋没了,成为巨大的垃圾山。出示垃圾山和浪费的资料。?2.呼吁:它们都等着我们用善于发现的眼睛、富有智慧的大脑、灵巧的双手去改变它们后半生的命运,去实现它们后半生的价值。?3.细心的人才会发现,你的身边遍地是宝。如果把一些别人认为是垃圾的东西重新整理起来,把废物当作新的材料,就能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无限的色彩!欣赏其它物品的改造图片或实物。?4.拓展:物品放在无用的地方变成了垃圾,用对了地方就是资源。?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说:“没有不能利用的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七)搜集探索,确认创作,回归生活,创意无限?1.与家人讨论废旧物品的用途,对家庭废旧物品提出合理利用或回收建议。?2.搜集废旧、废弃物品,充分加以创意改造,可以借助网络或和家长一起探究,也可以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并填写“变废为宝”创意行动表格,参加班级展示和创意比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