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的备课“三字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技术的备课“三字经”

资源简介

通用技术备课“三字经”
内容摘要:
备课是教师最起码的教学活动,有效的备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备课的质量。假如没有备课或者备不好课,课堂教学也就成了教师的随意行动,其效果与效率也就得不到根本的保证。
关键词:定目标 备教材 备学生 定方法 评课堂 勤反思
备课不是对原有教材的复述和教学的照搬,而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钻研教材,分析重难点、教材结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等,是教师对教材知识的再学习过程,是寻求最佳教学方法,传授知识的课堂艺术设计过程;是结合学习实际,对教材要点重新构思及巧妙安排的再创作过程。教师的每一次认真备课都是知识的积累和业务水平再提高的过程。要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变教师讲透、讲清,让学生听懂为指导学生自学、学懂、学会,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借助老师的指导和各种教育资源能灵活主动建构科学知识,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发展初步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要达到这些要求,改变以前的备课习惯,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是通用技术课备课的关键。我在近三年的教学实践和学习中总结了以下几点备课体会和各位同行一起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定目标: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与落实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是通用技术课程的基本目标。进一步扩展技术学习的视野,学会一些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技术及其设计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探究、应用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终身进行技术学习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对技术的兴趣和学习愿望,具有正确的技术观和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养成积极、负责、安全使用技术的学习习惯,发展初步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的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这是通用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达到这些目标,是教学的总任务。通用技术课教学必须根据这一总任务来进行,继续照搬原来分科教学的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在教学目标制定方面,一般都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写。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教材分析基础之上的,只有对教材分析和把握的准确,才能确定教学的目标,才能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二、备教材。认真的分析教材内容,首先弄清楚教材主要讲什么,其次还要挖掘其中包含的深层次的内容,然后需要分析教材是如何来展开教学内容的。即如何导入,如何展开,用了哪些案例,每一个案例的作用是什么。每一个提问、每一个学生活动的作用是什么。备教材并不是背课文那么简单,如何充分利用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掌握这一节课的精华,让学生有事做并且愿意做,就是备好教材的目标,我们是用教材不是教教材,我们不能照本宣科,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既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例子,又引入生活中的事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知道我们技术就是身边的课程,真正领悟到这节课的内涵,这才是备教材的目的。
三、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不同的学生,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计划、学习方式与学习进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每一批的学生不同,甚至同一批不同班级的学生也不一样,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就是备学生的目的。比如说,有的班级学生普遍文科思路好于理科,在这样的班级,理论内容进行会比较容易,但对于工艺加工可能会有点麻烦,我们不妨多找些工具,让他们认识,让他们自己操作,有了亲身体会他们理解起来就会比较容易。而对于偏理的班级,这节课有时候不用那么麻烦,甚至你说到一点他们都能说出其它的部分,这样的学生我们就不需要说太多他们也能理解。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他们各自的起点和认知能力。设计出符合他们需要的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我们应学会在课堂中不断地对学生进行探底,以便及时对教学过程作出调整,实现教学的自如化。不仅要了解学生的现实起点,我们还应该学会在课堂中倾听,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在倾听中了解学生,我们的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把握住课堂的学习起点,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调整预设的教学过程,构建好知识结构体系,这是一堂好课的关键。把握好了,课堂学习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这要求我们要根据学情制定不同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备教法。通用技术课堂教学方法很多,案例教学法、探究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主题式教学法、任务驱动法、项目引导法、操作法等,关键是选择适合本节课的教学方法。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层次化、教学环节的多样性,必然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特定的方法只能有效地实现某一或某方面的目标,完成某一或几个环节的任务,要保证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教学中往往要求选用几种方法,并把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佳功效。
五、评课堂:及时的课堂评价。课堂评价,其目的在于刺激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成功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定要做到学生有表现,教师有评价。在备课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细则。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等不同方式进行评价,提高准确评价的效率。我们既要公平公正的评价每一个学生,还要注意不要轻易说“不”,我们可以用“不妨这样做试试”来代替。发现优点及时鼓励,请不要吝啬你的表扬。评价是一种教育手段,是一种教育艺术,灵活运用好评价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能力。
六、勤反思: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具有反思意识的教师,他的教案就不仅仅是课堂中实施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案,而是教学的“档案”,教案不局限在讲课前备课时写入教案的内容,而且可以随时补充收集到的有价值的教学信息。课后及时的做好教学反思。上完课后,针对备课的初衷,把自己的可取之处,教学中有什么新的情况和问题,学生精彩的发言,或者是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教后的感想心得,如果再次试教这一课该如何调整策略,该做哪些改进?等等。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我们教师才会更快的成长起来。
备课一定要写教案,但写教案≠备课。在课程改革大背景下的今天,不仅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理论、学会生活。用自己的人生积淀去备课,去教书育人,把课备进自己的心灵深处。
参考文献:
1.《技术课程标准(实验)》解读 主编:顾建军 李艺 董玉琦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4月
2.《技术与设计1》 责任编辑: 王永奉 刘振山 何蔓 地质出版社 2004年7月
3.《技术与设计2》 责任编辑: 杨友爱 王永奉 地质出版社 2004年7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