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的一般过程》说课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设计的一般过程》说课稿

资源简介

2008年海南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教师说课评比作品
《设计的一般过程》说课稿
临高二中 肖珍
题目是苏教版通用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设计的一般过程》,本节知识共需要两个课时完成,本课为1课时。
框架 主要内容 确定依据
一、说教材 1、本节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 l 本节知识教材具体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要求:使学生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l 这一节教学内容地位重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l 首先,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对整本教材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l 其次,从本章开始学生接触到了实践操作的内容。开始让学生完成由理解到应用,由知识到能力的转化。l 所以,本节与后面各章的关系属于“总——分”的关系。 按照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以及课程设计思路,《技术与设计1》旨在使学生理解技术及其性质,经历一般的技术设计过程,形成结构较为完整的技术素养。
2、教学目标 A、知识与能力 l 初步掌握技术设计的一般程序和基本技能;l 明确发现问题的重要性;l 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生多个方案。 按照《普通高中通用技术 ( http: / / )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再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对应起来确立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B、过程与方法 l 体验设想具体化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发展动手实践能力;l 经历技术设计中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初步学会一些技术交流的方法,发展技术的表达能力。
C、情感、态度、价值观 l 形成和保持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l 具有良好的合作和交流的态度;l 培养富有想象、创新的个性品质。
3、教学重、难点 l 重点:发现与明确问题、制定设计方案。 根据课标要求技术设计的一般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是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所以这两个环节,都要让学生能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
l 难点:如何制定设计方案,体现出方案的创新性和多样性。 技术学习的过程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创造精神。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这是要突破的难点。
二、说教法 1、教学方法 l 采用案例分析——便携式小凳的设计,进行启发式教学,生动地展示设计的一般过程。l 在教学中,要启发、鼓励学生设计思路的发散性、构思方案的多样性。l 教学过程中采用了讲授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知识迁移法。 首先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有新知识的传授,所以采用讲解法;根据通用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门学科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案例分析、合作教学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教学媒体 l 学生用于集会的塑胶小方凳;l 教材上所展示的小凳;l 电脑多媒体平台;l CAI课件。 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确定了用于该节课的教学媒体。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 l 本节知识让学生要开始步入动手的这个过程,使他们能感受到把设想转变为方案的过程。l 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学生,他们有一定的生活阅历,但对不少产品设计、制作则知之甚少。这节内容的学习就让学生从设计者角度而非消费者的角度去认知事物。 根据该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安排,学生特征分析,以及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情况来确定。
2、学法指导 l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采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交流等多种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以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l 让学生小组合作来制定设计方案。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根据通用技术 ( http: / / www.21cnjy.com / )这门学科性质和学生的年龄特征,让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过 程 (一)创设情境 l 展示同学们刚买的小凳--塑胶小方凳。l 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了开学典礼,都购买了塑胶小方凳。你们对这凳子是否满意?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同学们是否可以自己设计一个多功能的便携小凳子?到时候可以把凳子批量生产出来,提供给下一届的师弟师妹们使用。”l 以任务驱动引入教学,引导学生分析现有的凳子存在的问题。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使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小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设计。
(二)问题生成 l 设计的一般过程是哪些?制定设计方案需要经历哪些步骤?如果是你来设计小凳,你会怎么设计呢? 学生不是被动的接受者,采用问题驱动法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些问题涵盖了本节知识的重难点,用问题凸现出来。
(三)主动探究 综述 l 根据提出的以上问题,以任务驱动来开展自主探究学习,每个知识点,老师要做引导,同时又对同学们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l 利用启发式教学,体现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设计过程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下来。教材的讲解按时间顺序,以设计便携式小凳案例为主要形式展开。
1、 发现与明确问题 l 解决问题是产品设计的最终目的。我们买的小凳存在什么问题?(根据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明确问题)l 你对小凳提出了哪些设计要求?(启发式)(鼓励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多从生活中找问题,要强调从技术的高度对问题进行考虑)
2、制定设计方案 l 要明确两点:(1)运用不同的材料、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设计方案(2)任何方案都有改进的可能性,好方案不会仅有一个(用讲述法,让学生了解以下几个步骤)l 制定设计方案的步骤:① 收集信息。收集哪方面的信息?收集途径?(引导学生开放性参与,不束缚学生的思考)② 设计分析。挖掘影响设计的主要因素。面对设计要求和约束条件之间的相互矛盾,如何去权衡利弊,做出选择?(通过对设计要求的解析,让学生归纳出材料、结构和便于携带等主要问题)③ 方案构思。(难点) 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提出多个设想力求做到:与众不同——创新 百花齐放——多样(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根据设计要求,大胆构思,挖掘创造潜力)l 给出一些关于小凳设计的相关资料。④ 方案呈现。⑤ 方案筛选。l 对于④⑤两个步骤由于要给学生一定时间去完成,一堂课的时间也有限。对于这两个步骤来说让学生知道,下一课时再进行详细讲解。
(四)成果交流 l 每个小组派代表,来描述出他们所了解的整个设计过程,解说一下他们目前所针对小凳设计构思的方案。其他同学可以就其描述和讲解过程提出不同的见解。l 体现出了学生的合作互助,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 通过交流的过程,可以反映出学生学习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新课标中指出学生学习的过程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
(五)课堂总结 l 设计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设计的一般过程按科学的顺序进行,它保证了设计的方向性和设计的质量。设计的过程一般包括的几个环节不完全是一种线性的关系,有时是不断循环和反复的过程。 对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知道学习了该节课后应该有什么收获。
(六)知识迁移 l 布置课外作业:每个小组去发现身边的问题,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设计要求,构思设计方案。 用知识迁移使学生自主建构认知,从小凳迁移到别的问题然后制作设计方案来解决。
五、教学反思 l 1、对于课程内容本身来说,内容稍多。后面还要对这节知识不断的复习,让学生在实际设计中来体会“设计的一般过程”。l 2、对于学生来说,可能会有一些不积极的参与的同学。在后面的环节可以对不积极的同学提出一些要求。
评委点评:
肖珍是今年秋季才走上教师岗位的年青教师,但她的说课却给我们留下了较好的印象。
首先,她对于设计一般过程各环节之间的关系和内涵有较好的理解,因此对讲授内容和案例的应用都处理得比较合适。
其次是说课稿写得比较简洁和规范。
第三是说课时表达清楚,态度自然。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苏教版”模块1的整体意图还把握得不够,未能把“设计过程的体验”放到突出的位置加以安排。第三章第一节的核心是要让学生在设计实践中去体验设计的一般过程,而不是对设计过程各环节作详尽的讲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