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技术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通用技术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资源简介

通用技术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
山东省肥城市第一高级中学 通用技术教研组
普通高中通用技术课程是与九年义务教育中的技术教育相衔接,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的课程。在我国普通高中课程结构中,技术是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普通高中的通用技术课程是一门立足实践、高度综合、注重创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课程。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通用技术教学模式应反映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反映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的要求,体现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为此,根据我校“四阶段六步导学”课堂教学模式,根据学校教学实际制定如下的“主体”教学模式为我们的新授课教学模式。
“主体”教学模式,意在突出学生在通用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其基流程序如下图所示。
(主体教学模式流程图)
通过教学实践体会到:这是一种非常积极高效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前认知,注重体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和思维能力,但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都比较高。它既非单一的“教”,也非单一的“学”,而是两者的统一。在教学中注意了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为学生“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还要注意疏导点拨,及时调控;学生需要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否则就不会收到实效。
通用技术课程强调技术探究与试验。技术是探究和创新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探究与试验资源。“主体”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为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和技术素养的提高提供良好的载体。
下面以地质版《技术与设计1》第二章第二节“设计的基本原则”一节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环节一:激发主体。教学中,教师首先利用PPT展示各种各样的技术产品的图片和视频,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视听器官;然后由问题引入,提问“你在选择或设计技术产品时会考虑到哪些方面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题。实现主动参与。
环节二:引发主体。接下来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课前,教师为学生准备一些技术产品实物,如,两相或三相的插头和插座、节能的灯泡和灯座、造型新颖的钟表和香皂、一次性饭盒和筷子,学生学习用品……学生几个人一组围绕“这些技术产品在设计时都遵循了哪些基本的原则”这一问题进行讨论。而后,每组派代表对本组的讨论结果在班内进行反馈交流。学生自己去探究设计的基本原则,教师进行点拨和引导,但对“技术规范性原则”这一难点问题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或讲解阐述。实现主动探究。
环节三:诱发主体。然后,教师组织学生遵循设计的九大基本原则进行台灯设计这个实践活动,使他们对所学知识在应用中进一步加深理解。每个学生都进行设计,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对方案进行优化。实现主动完善。
环节四:开发主体。最后每组派代表在班内交流设计方案,多个方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去比较,更深一步讨论在设计时各个设计原则之间如何权衡、如何抉择,进一步强化“以人为本”和“做中学”的设计理念。实现主动发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模式仅是提供了可操作性的程序,在具体的教学中,要避免机械套用,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教学实际,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结合相关的教学策略,创造性地实施教学,使我们的通用技术课堂多姿多彩。
激发主体
?引发主体
诱发主体
开发主体
主动参与
主动探究
主动完善
主动发展
PAGE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