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一年又一年·传统在身边”综合实践活动一、选题初衷?众所周知,文化是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乃至整个国家的魅力之所在;而传统文化更是在传承历史,启智现在,引领未来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全球化和多元化并驱的今天,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工作,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一项义不容辞又迫在眉睫的任务。?而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日益被人们忽视和遗忘。虽然国家已经将部分节日定为法定假期,提高了传统节日的地位,但是如何从思想上和行动上更好地体现传统节日的内涵,尤其是那些还未列入法定假期,正面临边缘化的传统节日,更需引起我们的关注。?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借助对传统节日的认知,将文化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个孩子的心底,从而增强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点燃他们学习、传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热情,就促成了我此次实践活动的初衷和意义。因此,从本学期开始,我探索并尝试在本班开展以“一年又一年·传统在身边”为主题的系列综合实践活动,并收获了一定的成果。???二、实践目标?????在腊八节临近之际,我利用半个多月的时间,在班内开展了以“一年又一年·腊八格外甜”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从众多的传统节日中,选择学生比较陌生也最为熟悉的腊八节作为寻根传统节日的开端。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让此次实践有目标、有方向,我和学生们一起,经过反复讨论交流,最终制定出了此次综合实践的四大目标:?了解腊八节的由来。调查腊八节的风俗和现状。?知道腊八粥熬制的基本方法。?亲自为家人做一碗腊八粥。?实践重难点:调查腊八节的风俗和现状。三、组织形式?此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采用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三合一的组织形式。?在具体实践上,我们主要运用了调查和访问、合作和交流、体验、表达和反思的方法。?四、活动过程????首先将本班学生分成四个组,根据实践活动的目标,制定不同的任务卡。其中一组负责查阅资料,收集腊八节由来的几种说法;二组负责调查腊八节的现状,主要是了解各地的腊八风俗,以及现在人们是如何过腊八的;三组了解腊八粥熬制的基本方法;四组亲自为家人熬制一碗腊八粥,通过图片展示自己的制作过程,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接下来,通过个人行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各组组员在老师的指导和组长的带领下,分别完成自己的任务目标。随后,召开主题班会,各组汇报并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一年又一年·腊八格外甜”综合实践活动成果汇报会主要囊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谈话导入:?腊八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一年又一年·腊八格外甜”这个主题,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综合实践活动,今天,就让我们以生动的形式来汇报大家的劳动成果吧!?此次活动,我们共分为了四个组,请各组做好准备,首先有请一组上场,大家欢迎!?自由活动,成果展示??????一组:腊八由来我知道?(一)、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我们通过向老师家长请教、查找资料收集到了有关腊八的由来及其相关的神话故事。大家想知道吗?那就听听我们组员是怎么说的吧!?(二)、介绍腊八节的由来:腊八是一年中十分重大的一个节日,时间为每年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关于它的由来,还有一个神话故事呢,想听吗?那就欢迎我们小组的其他成员登场吧!?(三)、讲有关腊八节来历的神话故事:?相传腊八节起源于元末明初,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里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为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并美美的享受了一顿。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坐北朝南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那个特殊的日子,他便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粥命名为“腊八粥”。?????二组:腊八风俗知多少?(一)、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调查2组,根据任务目标,我们的队员分工合作,并精心制作了手抄报(幻灯片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汇集了我们组掌握到的所有有关腊八的风俗。下面就欢迎我的队友们为大家一一介绍吧!?(二)、组员介绍腊八风俗: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预示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人吃,更是为自己积德。?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来年可以多结果实。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之意。?说到这里,如此美味且富有象征内涵的腊八粥,是否还是现代人庆祝腊八节的最爱呢?为此我们专门做了一个问卷调查,下面就有请我们的组员代表公布我们的调查结果吧!?、通过幻灯片展示调查表,并公布结果:共计调查100户家庭,其中,?80%的家庭保留了做腊八粥过腊八的风俗,而15%的家庭选择用其他方式来庆祝这一节日,5%的家庭并不过腊八这个节日。?????三组:腊八粥做法知多少?(一)、小组长引入:我们组主要负责收集腊八粥的做法,各位想知道吗?那就听我们向大家娓娓道来吧!?(二)、介绍腊八粥的做法: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品种繁多。其中以首都北京最为讲究,掺在白米中的物品也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作为狮尾。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很像一头小狮子。如果碗比较大,还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四组:“尝尝”我做的腊八粥?、小组长上台介绍,知道了腊八的由来和风俗,在了解了腊八粥的做法后,大家是不是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尝尝鲜了,那就跟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舌尖上的腊八粥”吧!????(二)、组员分别登台,通过幻灯片展示自己熬制的腊八粥,并介绍自己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有趣的事儿。五、活动意义?通过各个小组的汇报,学生们不仅了解了腊八节的来历,还知道了腊八的有关习俗,充分增长了见识,培养了他们对传统节日的热爱。同时,通过调查腊八节的现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意识,而学生们亲手制作腊八粥,更是用自己的行动表达了“爱传统、发扬传统、让传统留在身边”的美好愿景。?六、活动反思?在此次指导课的开展过程中,我主要发挥学生们的自主能力,将同学们分成四个小组,围绕“节日的由来、腊八节的风俗、腊八粥的做法、亲手制作腊八粥”四项内容展开实践指导。?各小组在接到任务卡后,便热火朝天地忙碌起来。利用上网查资料、向父母老师请教等方式,成功获取了腊八这一节日的由来的历史渊源;而通过向长辈询问、翻阅书本、上网等方式,搜集了腊八粥的多种多样的做法,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在有关腊八节的现状这一调查中,学生们更是亲手制作了问卷调查表,分发到自己所在小区居民的手中,通过调查发现,95%的人保留了喝腊八粥的习惯,2%的人表示不清楚这一节日,也从未喝过腊八粥;3%的人家中已不再做腊八粥。?课上,听了孩子们认真详细的汇报,我为他们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表现鼓掌,而更令我欣喜的是,班里竟有30多人亲手走进厨房,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做了一次腊八粥,并在课上互相分享了自己的心得感受。?课下,同学们也纷纷表示,这是一次十分有意义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自己真正走近了腊八这一传统节日,并且深深爱上了这个节日,真正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而看到孩子们的?“实践成果”,更让我下定决心,要将“一年又一年·传统在身边”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下去,让传统节日与学生手牵手,让传统文化与学生心贴心,传统从身边学起,文化从孩子抓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