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夏至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夏至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
??????????——夏至?
?活动背景及其学情分析:?
活动背景:?
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以黄河流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夏至点,目前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夏至代表的寓意是炎热将至,它的气候特点就是暴雨、梅雨天气,高温桑拿等。学生们探究夏至,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节气,以及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还可以通过品味农谚和相关古诗词带领学生感受百姓和文人?眼中的夏至节气,增加了学生的文学积累;?“夏至测量”让学生真切感受夏至时节“日长”的现象,“吃夏至面”让孩子们感受夏至节气习俗。?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且具备一定的信息筛选分析能力,能够在引导下把控课堂,给教学带来惊喜。?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搜集、整理、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
2.了解夏至的由来,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3.通过认识夏至至,体验夏至日的科学道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4.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与夏至有关的诗词、农谚、习俗,感受夏至的诗意生活,获得有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
活动重难点:
通过认识夏至至,体验夏至日的科学道理,感受自然界的奇妙。?
三、活动准备:?
学生准备:通过采访、网络、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夏至的有关信息。?
教师准备:引导学生组织信息材料。
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拍拍手?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第一环节:回忆探究过程?
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究过程,我们请每组的成员来介绍一下探究过程。?
教师:我们经过讨论、制定、交流与实践等活动,我们整理了四个主题,并确定了组长。这四个主题分别是:夏至的由来、夏至三候、夏至的风俗、夏至的古诗和谚语。??
第二环节:揭秘夏至?
教师:今天我们共同分享一下我们的活动成果。有请我们的主持人杨博晗。?
杨博晗:(配乐)二十四节气作为我国民俗一直沿用了两千多年,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我国乃至世界气象学范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夏至,是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夏至,揭秘夏至。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介绍夏至的来历。?
第一组:展示主题?
解说“夏”字(通过解说夏字了解夏至的气象变化)?夏至的由来“巧姐牵日”?夏至日测量杆实验?
杨博晗:古人云“夏为大,至为极”夏至日万物壮大茂盛到了极点,夏至之后,我国的气候特点又是怎样呢?让我们跟随二组的同学去了解一下。?
第二组:展示夏至日的三候及养生?夏日三候?
(通过照片的形式展示夏至日的气候特点和养生知识)?
杨博晗:俗话说“冬至的饺子夏至的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让我们在三组同学的带领下欣赏一下夏至的风俗。?第三组:展示夏至日的风俗习惯?介绍夏至日风俗?
现场体验做“夏至面”与大家分享?
杨博晗: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其实都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景,让我们跟随四组同学去看看百姓眼中的夏至吧。?第四组:展示与夏至有关的谚语和古诗词?观看采访视频,看一看百姓眼中的夏至?请组员展示自己搜集的关于夏至的古诗词?
第三环节:畅谈收获?
杨博晗:同学们,通过我们的搜集整理分享相信大家对于夏至已经有了更为全面的认知,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你的感触吧。?
自由发言,畅谈收获?请老师谈感想?
教师:这一节课,让我再一次收获了惊喜,你们分工明确,精心筛选,逻辑清晰,有条有理,探究能力得到了提高,让我们再次为我的进步鼓掌。?第四环节:填写评价表?
“夏满芒夏暑相连”,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国古老的智慧结晶需要同学们的研究与传承。继续你们探究的脚步,希望早日看到你们对小暑节气的研究成果。(音乐)?
板书设计:?
由来?夏至????????????
三候?????????????????
风俗?
古诗和谚语?
教学反思:整个探究过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周末他们分小组搜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有的小组遇到不清楚的问题也会及时和老师沟通,在这一方面,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课堂上他们的汇报效果不是很好,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学生比较紧张、拘束,有些放不开,声音很小。以后应加强孩子舞台表现力的训练。?
2.课堂小组汇报过程中应穿插孩子们的点评与反思,真正将孩子们的探究知识点落到实处,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获,让他们在探究中得到锻炼得到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