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节约调查与行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家庭垃圾数量种类的调查,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探究生活的意识。?2、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3、通过“变废为宝”小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通过成果展示,激发学生的自我表现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5、通过将“变废为宝”环保理念带进社区宣传,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初步形成服务社会的意识、强化其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通过学习垃圾分类和回收处理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1、图片导入:?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先看一下图片。?PPT出示塑料瓶、玻璃瓶、纸巾、易拉罐、厨余垃圾……等图片。?师:同学们,图片上这些东西是什么??师:对,我们统称为生活垃圾。?师:课前已经让同学们查找资料,了解我们国家生活垃圾分为……?讲解一下垃圾分类。?生:?师:每天在我们家里最常见的垃圾是哪些垃圾??生:我们见到的垃圾是可回收垃圾和厨余垃圾。?师:那我们今天就一起研究家里的垃圾。(板书:家里的垃圾)?师:同学们回想昨天家里产生哪些垃圾??生:?师:哇,才一天家里就产生这么多垃圾,那一个星期的数量肯定很吓人吧?2、出示调查统计表。?师:上个星期老师布置了一个作业,调查家里一周产生的垃圾,请同学们把你的调查表拿出来,我们交流一下??生:报告统计自己家里垃圾的情况,处理方法是扔掉或是卖掉。?师:为什么有的垃圾可以卖掉呢??生:回收利用的垃圾可以卖掉。?师:对,可回收利用的垃圾(板书)?师:为什么有些垃圾只能是扔掉呢??师:对,不可回收的垃圾,我们减少的途径是减少丢弃。(板书)?师:同学们,我们丢掉或卖掉的垃圾最终到哪里去了呢??汇报调查结果。?师:课前,我们已经布置学生对调查表里的各种各样的垃圾去处进行了追踪调查和研究。我们分成6个小组,每一组只能选择一种大多数同学都感兴趣的物品来研究。大家把之前研究再利用的方法和结果进行讨论、整合。等一会儿,每组请一个同学起来汇报。?师:PPT:(1、确定研究的是什么物品?2、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方法?3、汇报研究的解结果。)?一组:塑料瓶组?二组:纸箱?三组:玻璃瓶?四组:旧衣服?五组:易拉罐?六组:废电池?代表发言:大家好!我是第一组的代表,我们研究的塑料瓶最终去哪里了。我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图书馆查资料,询问妈妈、去收废站等方式了解到了,家里的塑料瓶,一部分回收再利用,可以用来变废为宝,装东西,第二次利用。一部分被运回收费站后……?师:同学们研究的方法很多,结果也很明确。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可回收利用的物品不断创造更多更高的价值,老师这里有有塑料瓶回收利用,制作成衣服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师:(看完视频)哇!好高的利用价值啊。除此之外,我们生活中很多可利用的废弃物品还可以制作成艺术品点缀我们的生活。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艺术品吧。(配乐播放一下这些高大上艺术品的图片)?师:你们喜欢这些作品吗?是不是很吸引人呢??生:是。?4、小组合作现场小制作。?师:其实,这些艺术品,我们自己也可以动手去做呢。老师手中就有一张废弃的卡纸,看老师如何把它变废为宝。(边介绍制作的过程边做),是不是很简单呀??师:我们班的XX同学,他也喜欢这种小制作,现在请她上来跟我们展示一下……??师:(学生展示完之后)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废弃物品拿出来,请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每一组做一个作品,所以做之前,小组成员讨论一下自己制作的作品是什么?最后,在便利贴上写标签,贴在作品上。现在动手制作。?5、小组汇报一下作品(我们组用废弃的什么什么,做成了什么什么。)这里提供便利贴。?师:(颁奖)请给这些同学以掌声祝贺。?师:同学们真的是太心灵手巧了,老师在这里也为你们点赞。?总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认识了家里的垃圾,对家里的垃圾进行统计并研究了家里的垃圾去哪里了,懂得垃圾的处理途径是回收利用和减少丢弃。最重要的是掌握了废品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三、作业?写一份变废为宝的倡议书,发给小区的邻居,把变废为宝的理念带进社区。?四、板书设计。?家里的垃圾??回收利用?途径?减少丢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