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二十四节气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对实践活动主题进行知识储备;?
?小组设计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抢答题为第一课时抢答赛做准备;?
课时目标:?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熟记二十四节气歌;
确定主题研究小组。?
重难点:
?了解二十四节气的有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常识回顾,激发民族自豪感?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古老、优秀,而聪明智慧的民族,靠着这些聪明、智慧,中华民族不仅养育了自己,而且也大大推进了世界人类文明活动的进程。?
我们古代“四大发明”,你都知道吗??
其实,还有一项文明成果,外国媒体称之为评为“第五大发明”,而且到今天我国各地的人们仍然在沿用着它,有同学关注过这样的报道吗??
板书:二十四节气。?
(出示)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新知学习,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1、在交流中初探二十四节气。?
(1)唤醒旧知,了解学生对二十四节气的了解。?
(2)师概说节气的由来及队农业生产的作用。?它是我国先民在和大自然的相处过程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和规律的一些科学的认识和总结,可以说二十四节气的发现,它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并不亚于世界公认的“四大发明”。因为到现在我们的生活,仍然受着二十四节气的指导。二十四节气里面的“节气”,到底指的是什么呢??
2、在节气歌中探寻二十四个节气?
(1)?探寻节气起源:?
二十四节气,是创造于我国的古代先民,最早是在黄河流域一带,仿佛到今天我们还能够听得到黄河流域一带传下来的歌谣,那就是《二十四节气歌》,这样吧,有谁能给大家唱一下或者说一下这首《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分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
秋处露分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阳历二月起,按月两节不改变,?
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
每年两节日期定,最多不差一两天。?
(2)探寻节气名
(3)探寻节气形成???
?形成过程: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逐渐确定和完整起来的,在周代,人们已经知道用土圭测量日影的方法,来测定夏至、冬至、春分、秋分等四个节气,《吕氏春秋》中记载的节气增加到八个,西汉时期,出现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录。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被我国人民所沿用,至今仍在影响和指导着我们的生活,二十四节气与时光相伴时刻关照着我们,关照着中华民族的发展和繁衍。??
四季划分:四季里面春、夏、秋、冬,到底分别是哪几个月,怎么划分的呢??现在,在天文学上一、二、三月叫春天,四、五、六月是夏天。但是在气象学上,特别对农业生产比较实用的角度,是从一年温度的变化来划的,冬季是十二月、一月、?二月,因为我国最冷是在一月份,春季是三、四、五月,夏季是六、七、八月,秋季是九、十、十一月,是这样来划的,这种划法比较实用,特别对农业生产比较实用。??
(4)探寻节气分类????
二十四节气,我们把它分了一下,发现它的内容是有所不同的,有这么八个节气,可以说是它的骨干,这八个节气是最初建立的八个,早在西周时基本上就定下来了,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是最早(按照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等)分出来的。就是反映季节变化的有八个节气。所以叫春种、夏长、秋收、冬藏。?
反映冷暖程度的又有这么几个,小寒、大寒,这是冬天的,夏天的小暑、大暑,还有一个处暑,就是最热的天气要结束了。?
反映天气现象的还有七个,比如说雨水、谷雨、小雪、大雪、白露、寒露、霜降,是跟降水相联系的天气现象。?
另外还有是直接反映物候变化的,比如说惊蜇,土壤里面的昆虫开始活动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就说明清明以后雨量就增多了。?惊蜇这个节气,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春雷开始响了,万物开始生长,按照民间的说法,这时候冬眠的虫子开始活动了。?
小满这个节气,黄河流域的小麦开始灌浆了。?
(5)探寻节气时间规律?
细读《节气歌》后6句,发现时间规律?
出示2019年5月及6月日历表,理解“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含义,验证发现的时间规律。?
(6)探寻节气名含义?出示PPT,自学理解?
三、竞赛巩固,增强文化自信???
(1)指名三位学生代表上前,一人记分,另两人看举手顺序。?
(2)宣布规则:自己读题,想到答案才能举手,如果抢到机会但答错了或3秒内说不出答案,则该题只能让其他两组抢答,再不对或答不上,由剩下的一组答。都答不对则直接显示答案。每答对一题记一分。?
(3)依次出示以下题目,学生抢答?
(4)评比?
四、欣赏二十四节气歌(歌曲)?
1、学生自由读、背《节气歌》?
2、指名背诵。?
3、歌曲欣赏。?
五、课后延展。?
1、查找并收集芒种有关的介绍及诗词。?
2、对照有关小满和芒种的俗语,观察天气变化及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