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立春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五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跟着节气去探究 立春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
——立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立春节气的由来、习俗、谚语等。?
3.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及获取能力。?
4.通过认识立春,让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禁求学、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二十四节气,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2.通过学习,初步掌握立春节气的由来、习俗、谚语等。?
教学难点:?
通过认识立春,让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禁求学、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呢?(春季)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古老的“春”字,这就是甲骨文的“春”字,小组同学讨论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2.好的,请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的发现。说得真好,这个也是我们先明们看到的景象,他看到太阳出来了,小草就变得翠绿了,旭日初升,绿草萌发,大地春回,这是我们先明对于春天的感觉,那么右边的这个部分就是十字木架上面缠着一团线,这个字是哪个字的初文呢,看,金文和小篆,草还在,太阳也还在,表音的那个“屯”字也还在,然后到我们今天的小楷我们最醒目的看到的是“日”字,就是太阳还在,其他的部分变成了一个抽象的部分。?
二、吟诵古诗?
1.春天来了,太阳出来了,太阳照耀着大地,让整个大地变得如此的美丽,这是唐朝的诗人杜甫在成都写下的这首诗,那么他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绝句(其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这首诗其实是一句一景,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副图画,第一句实际上是从大处着眼,在太阳的照耀下,整个世界是如此的美丽,大家听这个声音:江——山——,当我们把这个声音拉长的时候是不是感受到这个世界如此的美丽。沙暖睡鸳鸯,沙子被太阳晒得暖暖的,鸳鸯正在相依相偎,这是一个很安静的画面,那么,这首诗当中还有动的情景,是哪句诗写的呢?燕子衔着一些湿软的泥土,作者为了表现湿软,用了一个什么字?(融),泥融飞燕子,燕——子,大家听燕子的声音,很轻盈,非常的跳跃,这是动的景象,除了他看到的这些,他还闻到了什么呢?春风吹过来,他还闻到了青草的芳香,同学们有过这样的感受吗?如果你还没有过这样的体验,那么今天傍晚,你到校园的一个角落或是家的附近,闭上你的眼睛,让心安静下来,闻一闻,春风吹过来是不是闻到了风中花草的清香,这首诗如果我们吟诵的话该怎么吟诵呢??
3.今天老师教大家一种中国式的吟诵方法。我吟诵第一遍,第二遍大家跟我一起来。我们这么吟诵了以后,画面中的景物是不是触手可及呢!(平长仄短入声促)?
三、初识二十四节气?
(一)学习《节气歌》?
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无限的美丽,无限的温暖,我们的先明把太阳在大地上留下的痕迹用二十四节气把它记录下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节气歌》。?
2.我们的母语是有韵律的,刚才的吟诵是一种韵律,现在同学们的诵读又是另外一种韵律,我们还可以拍着桌子把这种韵律表达出来。?
3.这首《节气歌》中记录了几个季节?(春夏秋冬)?
4.小组合作探究:每个季节都有哪些节气?(春天: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夏天: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天: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天: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5.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一件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了解“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拉开了春季的序幕,自这日起,冰化雪消,草木滋长,阳气生发,万物始生。这是冬的結束,也是春的起始。?
1.立春的由来(观看视频)?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一个节气,又称“打春”,“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古代“四立”,指春、夏、秋、冬四季开始,其农业意义为“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概括了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与气候关系的全过程。?
2.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指立春日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五日后,蜇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zhì)负冰。再过五日,河里的冰开始溶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溶解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背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小组交流立春习俗?
(1)咬春?
北方吃的食品是春饼,而南方则流行吃春卷。吃春饼和春卷,是人们对“一年之计在于春”的美好祝福。值得一提的是,立春这一日,中国民间“咬春”的另外一种食品是萝卜。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可以解春困。其实其意义并不限于此,除解困外,萝卜还可以解酒、通气,具有营养、健身、祛病等功效。?
(2)打春牛?
又叫“鞭春牛”“鞭土牛”,起源较早,这种方式体现了人们对五谷丰登的美好期盼。因为,春牛在塑制时,往往要在肚子里塞上五谷,当牛被打烂时,五谷就流了出来。人们欢笑着拾起谷粒放回自己的仓中,预示仓满粮足。一些农村仍有“鞭春牛”的风俗。?
立春谚语
?反映气候变化的:?
立春一日,水暖三分。?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
打春冻人不冻水。?
立春一日,百草回芽。?
预测天气变化的:?
(1)立春晴,雨水匀。?
(2)雷打立春节,惊蛰雨不歇。?
(3)立春晴一日,耕田不费力。?
(4)立春东风回暖早,立春西风回暖迟。??
四、小结?
同学们,二十四节气就像宇宙中的一道代表秩序的刻度盘,它指导人们何时劳作,何时休息,不断地预言、提示、总结大地上的寒热变化,生命流转。它是一本大书,值得我们继续细细探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