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教学设计一、活动背景:?二十四节气,是古人依据黄道面划分制定,反映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属太阳历范畴。二十四节气表达了人与自然宇宙之间独特的时间观念。它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而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甚至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冬至还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民间这一天有很多与之相关的习俗。学生们探究冬至,不仅可以了解中国的节气,以及与之相关的气候变化、农事活动,也可以根据各地不同的习俗,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一种行为层面的传统文化,体现了强大的文化凝聚力与生命力,还与中华文化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相联系,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时,更应该传承下去。?二、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冬至的由来、气候、农耕、习俗、诗词、谚语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问卷调查了解人们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程度,为传承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2.通过交流,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3.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农事,感受“冬至团圆夜”的温馨,尊老敬师的传统美德,获得积极意义的价值体验。?4.通过认识冬至,让学生关注自然现象,探索自然变化,初步树立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活动重难点:学生通过课前收集资料,了解冬至的由来、气候、农耕、习俗、诗词、谚语等,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问卷调查了解人们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程度,为传承非遗文化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三、活动准备:?课前学生通过采访、网络、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冬至的有关信息。?活动年级:五年级学生?活动过程:?一、导入?1.谈话:同学们,说到我国的四大发明,我想大家应该都知道吧。可是,继四大发明之后,又出现了“第五大发明”,是什么呢??2.合唱队的同学唱《节气歌》。?3.二十四节气分别包括哪些节气??4.视频介绍二十四节气。?5.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的节气,更是一个传统节日,出示课题。?二、回顾?1.介绍冬至探究小分队。?2.回顾课前整整一周时间里,同学们的探究活动。?三、展示?(一)科普组?1.学生代表以播报的形式展示。?(1)介绍冬至的由来。?(2)气象播报员播报冬至的气候。?(3)播放学生采访莆田田间的老农、体验农事的视频。?2.学生评价。?3.师小结:二十四节气。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文化遗产,是农耕文明的“智慧时间”。??4.方法小结:这组是通过访问他人,用新闻播报的形式,让我们对冬至的由来、气候、农耕有了基本的了解。?(二)文化组?1.学生代表展示。?(1)介绍冬至的谚语与诗词。?(2)欣赏作品——冬至节气衫,及制作过程。?2.学生评价。?3.师小结:不管是谚语还是诗词,都凝聚着我们祖先的智慧,老祖宗传承几千年的慧语却不能因你我而中断。?4.方法小结:这组是通过查阅文献,以制作作品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冬至的谚语、诗词。?(三)习俗组?1.学生代表展示。?(1)现场采访各地学生不同的冬至饮食习俗。?(2)现场体验“隆释”活动。?(3)播放学生体验搓汤圆活动的视频,介绍莆田人搓汤圆的寓意,感受莆田人冬至“团圆日”的美丽乡愁。?2.师现场采访莆田人,除了搓汤圆,冬至这天,莆田人还会做什么?感受莆田特色的民俗文化,关心家人的传统美德。?3.方法小结:这组同学通过亲身体验,以表演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冬至大如年”,尊老敬师的传统美德。?(四)传承组?1.学生代表展示。?(1)白板游戏:请学生挑战二十四节气知识闯关题。?(2)展示课前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人们对二十四节气了解程度。?(3)展示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2.方法小结:这一组通过调查问卷,用游戏的形式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这些特有的传统文化应该传承下去,不能忘“根”!?3.视频:在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4.谈感受。?四、微课:制作二十四节气二维码?五、总结?文化需要传承,情怀需要塑造。希望我们“人人都是保护者,人人都是传承人”。?六、活动评价?1.学生记录本次活动评价表。?2.谈本次活动的收获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