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件(2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当代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课件(29张PPT)

资源简介

(共29张PPT)
课标链接:
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学习目标:
1、能结合相关历史事件梳理二战以来国际政治格局的演变。
2、知道欧盟的形成过程、性质和作用
3、知道联合国的地位、性质、宗旨、作用,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3、知道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
(九下2—4、72—76、81—85)
二战后,西欧、日本普遍衰落
二战结束后,欧洲满目疮痍,西欧国民经济呈现出一片衰败的现象。
原子弹爆炸过后,广岛市区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二战后形势:
英国:赢得了战争,输尽了财富。它在战争中损失兵力120万,消耗大量资金,外贸濒于停顿,黄金储备几乎枯竭,海外投资也大部分变卖。战争结束债台高筑。

法国:在二战中沦亡,元气大伤。尽管戴高乐将军领导“自由法国”运动,组建军队,建立法国政权,但它的力量不被盟国重视,直到战争结束才依靠盟国的力量恢复了作为大国的政治地位,国际威望急剧下降。
武装部队300万
国防预算超800亿美元
30艘航空母舰和1000多艘其他战舰
在全球有480多个军事基地
垄断原子弹
军事跃居世界第一
控制操纵联合国
经济
工业产量占2/3
出口贸易占1/3
黄金储备占3/4
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
军事
政治
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军事、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强国
美国独占鳌头
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的重大贡献,使它在全世界赢得了很高的威望。 控制整个东欧地区。
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陆军( 1140万人),整个军事实力仅次于美国;驻军欧亚许多地区(中国东北和北朝鲜,占领了日本北方四岛);
1949年苏联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3年苏联氢弹爆炸成功。
苏联克里姆林宫
苏联实力强大,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二战”后欧亚社会主义国家示意图
二战极大改变了世界各国政治力量
意识形态
矛盾


国家利益

姓“资”还是“社”

世界霸权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对外战略、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考点梳理:一、冷战与两极对抗
1、冷战
含义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40多年间,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既非战争又非和平的对峙与竞争状态
目的 争夺世界霸权

表现
政治 ?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揭开“冷战”的序幕。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
?1949年9月,在美、英、法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又称“西德”。10月,在苏联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又称“东德”。从此,欧洲冷战对峙的局面基本形成。
经济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军事 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北大西洋公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成立,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同东欧7个社会主义国家缔结了《华沙条约》。 “华沙条约组织” 成立,简称“华约”。美苏双方互相敌对,进而发展成为两大集团的全面冷战对峙,冷战形成。


“冷战”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对峙
北约组织
华约组织
1.北约:1949年,建立北约组织。(西欧、北美12国,针对苏联)
2. 华约:1955年,苏联等8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华沙条约》),华约组织。(苏联、东欧8国,抗衡北约)
“冷战”政策
北约和华约
2、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
(1)东欧剧变:①原因:20世纪60年代以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上都出现严重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尖锐;西方国家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加紧推行“和平演变”战略。20世纪80年代末,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东欧各国开始实行政治多元化。②表现:在短短的两三年里,东欧各国的社会制度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苏联解体:1991年年年底,苏联解体,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终结,也宣告了两极格局下的冷战落下帷幕,两极格局终结。
[易错易混]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它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模式——苏联模式的失败,是社会主义在前进中出现的曲折。中国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中国
美国
俄罗斯
日本
欧盟


二、世界政治格局:
(1)多极化趋势
东盟
一超多强
世界各个力量中心
A
B
C
D
E
F
多极化
(趋势)

一超多强
(苏联解体后至今)

“两极对抗”
(50年代到苏联解体)
国际政治格局:

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极”:是综合国力强、 对国际事务影响大的国家或国家集团。
(2)欧洲联盟的成长
1951
法、联邦德、意、何、比、卢6国宣告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开启欧洲联合大门
1957
6国签订《罗马条约》,成立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1958
《罗马条约》生效
1965
6国合并三个共同体,统称欧洲共同体
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
1992
12个欧共体国家签署《欧洲联盟条约》
1993
《欧洲联盟条约》生效
欧洲联盟成立,发行欧元,签署欧洲宪法
从单一的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发展
性质: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经济和政治集团。
欧洲一笑泯恩仇
——欧洲人的欧洲
影响:在国际问题上采取共同立场,在重要的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上采取联合行动,使得欧洲在国际政治讲坛上的声音越来越响。
欧洲的实力进一步增强,地位进一步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3)一个舞台:联合国

?成立时间:1945年10月24日
?主要创始国:中、苏、美、英等(现有193个会员国)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④地位、性质:当今世界上最有影响力、规模
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⑤基本大法(总章程):《联合国宪章》
⑥联合国会员应遵循的原则: 所有会员国主权平等并履行它们依宪章规定所承担的义务,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国际争端,对联合国依照宪章采取的行动应尽力给予协助,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等等。
⑦主要机构: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担负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5个常任理事国(中、法、俄、英、美)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5个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
联合国秘书处是联合国各机构的行政秘书事务机构。
⑧联合国的作用:
作用一: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
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或联合国大会的决议,联合国可以向冲突地区派
出“联合国维和部队”,以恢复并维持和平,联合国秘书长亲自前往
冲突地区斡旋。
作用二:推动各国发展、保护环境、促进妇女权利、打击恐怖主义、保护人权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许多国家推广诸如“世界遗产与青少年教育”、EPD(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等项目,促进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面对各种人道主义灾难,联合国系统各组织为受害者(其中大多数是儿童、妇女和老年人)提供粮食、住所、药品和后勤支助。
?联合国安理会的第1373号决议要求所有国家冻结任何涉嫌从事恐怖主义行为的个人的资 金或切断其经济来源,并对那些向这些个人提供任何资金或经济来源的组织进行严厉打击。

备受关注的联合国第十九次气候变化大会会期比原计划拖延了一整天。经过长达两周的艰难谈判和激烈争吵,特别是会议结束前最后48小时,各国代表挑灯夜战,最终就德班平台决议、气候资金和损失损害补偿机制等焦点议题签署了协议。
作用三:在多极化世界中,联合国为各国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立场提供了舞台,弥合了众多分歧,仍然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场所。


结合书本,说说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1)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及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为联合国的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2)联合国也为中国走向世界、参与世界、扩大国际合作提供了广阔的多边舞台。通过联合国,中国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承担共同的国际责任,发挥了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指维护世界和平,
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和平问题
发展问题
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
“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

战争的浩劫

战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集团之间为了一定的政治、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斗争。战争自出现以来就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
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了4年3个月,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5亿以上。战争双方动员军队6540万人,军民伤亡3000多万人,直接战争费用1863亿美元,财产损失3300亿美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时6年之久,先后有6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战,波及20亿人口。战争双方动员军队1.1亿人,军民死亡7000多万人,财产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直接战争费用13520亿美元。
叙利亚人民反战
反对战争,期待和平!
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
打结的枪
铸剑为犁
非洲联盟轮值主席:我们有的是资源与人力。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机会,一个可将非洲融入世界经济的机会,一个享受全球化机遇的机会。
发达国家外交部长:如果不实现“良政”,发展中国家永远不可能体会到全球化给它们带来的最大机遇,即消除它们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机遇。

世界各地期盼发展的要求空前强烈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聚焦一:传统安全问题(军备竞赛、军事入侵、种族冲突、边界纠纷等)
动乱频发的叙利亚
中东北非政局动乱
叙利亚难民
美国9.11事件
聚焦二:冷战结束后,非传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冷战结束后,恐怖主义、武器扩散、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问题更加凸显,涉及的领域日益宽泛。

恐怖主义日益成为威胁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
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乱
(总体缓和、局部战乱)

发展问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问题,当今世界,仍是一个贫富悬殊的世界。(南北问题)
原因:
(1)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获得独立后长期处于战乱的状态
(2)发展中国家缺少推动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技术历史角度
(3)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曾遭受发达国家的殖民统治和掠夺
(4)国际贸易角度: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根本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

拓展提高
寻求解决和平问题与发展问题的对策?
1.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以和平方式来解决争端问题。
2.发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
3.积极推动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发达国家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援助。
国内(中国或者广大的发展中国家):
国际:
根本措施: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综合国力;
2.保持政局稳定,为发展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3.实行改革开放,重视科技创新;
4.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国际社会中的中国政府
促谈劝和的中国身影决。
经济
从上世纪90年代参与柬埔寨和平进程开始,中国先后任命了朝鲜特使、中东特使、苏丹达尔富尔问题特别代表等,参与有关热点问题的解决。
维和与重建的中国身影
1990年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近2万人次 。
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国身影
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促进经济复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在“南南合作”框架下向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大洋洲和东欧等地区120多个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经济和技术援助。
中国履行自己的国际义务,共同承担国际责任,发挥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的作用。

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着眼于世界格局和发展大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理念,并在多个场合阐述了这一理念。
“走和平发展道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并希望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和平、发展、繁荣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
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1.读题23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D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2.学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诺曼底登陆”“德日法西斯投降”等内容后,王刚同学有些新的认识。其中之一就是( )B
A.大规模登陆作战是未来战争的主要形式 B.国际合作是谋求世界和平的重要途径
C.德日法西斯投降后世界永无战争威胁 D.妥协退让会增长国际邪恶势力的气焰

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的标志是( )C 九上 P82
A.意大利投降 B.雅尔塔会议的召开
C.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D.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4.某兴趣小组制作了有关二战的系列知识卡片,其中内容与史实不符的是( )C
A.二战爆发:1939年 B.转折性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
C.二战结束:德国投降 D.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


5.“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中国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则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C P80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开罗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6.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科技的运用(坦克、潜艇和飞机)和军队的数量一样,都在急速增长,战争结果表明,能够在先进装备上花费更多的一方取得了胜利。这段话强调了( )B
A.军队数量决定战争成败 B.科技影响战争结果
C.团结是战争决胜的关键 D.战争阻碍社会发展
7.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决定组建联合国的国际 会议是( )C P81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 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8.依据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可以推断发生的事件是( )B P77
A.莫斯科保卫战 B.日本偷袭珍珠港 C.诺曼底登陆 D.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事件 德国进攻苏联P76 《联合国家宣言》签署P78 斯大林格勒战役 攻占柏林
时间 1941年6月 1942年1月 1942年7月—1943年2月 1945年5月
影响 二战全面爆发 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二战结束
选项 A B C D
9.2019年是二战全面爆发80周年,张华同学对第二次世界大战部分重大事件进行了整理。其中,关于这些重大事件的影响,正确的表述是( )C
美国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日本
国民收入(亿美元) 680 220 100 170 60 40
国防开支所占比例(% ) 1.5 5.7 9.1 23.5 14.5 28.2
10.下表是《1937年各大国国民收入与国防开支的比例》,可用于研究( )C
A.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 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C.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D.欧美各国支持中国的全民族抗战
11.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首次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的重大行动,开始打破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所确立的世界秩序”。它是( )A
A.九一八事变 B.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C.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D.七七事变
12.20世纪30-40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是( )B
A.封建专制主义 B.法西斯主义 C.世界经济危机 D.黑人奴隶贸易
13.1940年,温斯顿·丘吉尔出任英国首相,他对英国人民发表演说: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这一演说的背景是( )B P74
A.德军进攻波兰,欧洲战争爆发 B.绥靖政策失败,英国遭到德军轰炸
C.德国闪击苏联,二战进步扩大 D.盟军诺曼底登陆,打败纳粹指日可待
14.下列史实与认识搭配正确的是( )B
选项 史实 认识
A 1937年8月,淞沪会战爆发,持续3个月,中国军队毙伤日军4万多人 中国军队取得会战完全胜利
B 1938年6月,武汉会战爆发,中国军队利用有利地形消耗敌人,10月有序撤出武汉。 日本速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日军偷袭珍珠港,还向东南亚等地区发动了进攻 P74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D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爆发,次年2月,苏军转入进攻。 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15.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赢得了胜利。二战胜利的原因不包括( )A
A.成立联合国安全理事会 B.召开雅尔塔会议
C.《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D.抗日民族统-战线形成
16.“二战”爆发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是( )C P73
A.德国进攻苏联 B.法国败降 C.慕尼黑阴谋 D.英国遭到空袭
17.1938年张伯伦从慕尼黑回到伦敦时宣称:“从德国给唐宁街带来了光荣的和平。我相信。这是为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张伯伦推行的是A
A.绥靖政策 B.三角贸易 C.门户开放 D.杜鲁门主义
18.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写到:“五四运动是在俄国革命号召下,是在列宁号召下发生的。”这里的“俄国革命”指的是( )B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光荣革命 D.南北战争
19.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经济危机审时度势。进行大胆突破,实行以“3R工程”(复兴、救济、改革)为核心的新政。新政“大胆突破”体现任( )C
A.坚持自由放任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国家干预经济 D.转向社会主义
20.19.1941年12月 9日,国民政府发布《中华民国政府对日宣战布告》,正式对日本宣战。该布告是在哪一事件发生后迅速发布的?( )C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德国突袭波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