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1张PPT)人民音乐出版社新课程标准九年义务教育第四册《蜗牛与黄鹂鸟》一、教学对象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年龄阶段7—8岁左右 ,特征:模仿能力强,实际思考能力相对较差。教师情景引导,引发学生思考。二、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音乐的感受及鉴赏能力 ;学习蜗牛不畏艰险,对目标执着追求的顽强精神;教育孩子们不要像黄鹂鸟那样自以为是;培养孩子们团结互助的精神,并教导大家要热爱大自然。三、教学设备:对于教学较好的学校, 选用自制多媒体课件 、音乐光盘、钢琴;对于教学条件一般的学校 ,则采用录音机播放音乐,手工图片、风琴等。《蜗牛与黄鹂鸟》是第四册第三单元“童趣”中的一个内容,它是一首民族特色浓郁的台湾歌曲,采用2/4拍,五声徵调式,一段体结构。歌曲的旋律轻松活泼,歌词生动有趣,词作者以物喻人, 用树上两只黄鹂鸟与背负重壳从地上“一步一步往上爬”的蜗牛,隐喻两种条件和差距悬殊的竞争者针对同一事物所表现出的不同心态。四、教材分析:五、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聆听音乐,多次感受歌曲的旋律,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感受音乐的情感美,以讲故事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2、过程与方法:第一、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揭示这课的主人公——蜗牛,它是一只不畏艰难,对目标执着追求的蜗牛。第二、以聆听音乐让同学们熟悉旋律后,老师用伴奏反复教唱歌曲,再让同学们随Flash演唱,使音乐完整形象地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第三、以跟着老师打节奏的方式让同学们模仿老师动作,使其学生们认识此课切分节奏的应用。第四、分组让同学们给这首歌曲创编新词,使同学们更加明白两种动物的各自品质。3、知识与技能:以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来表现,即:重点使学生能够演唱此曲,培养孩子们的审美观、价值观;难点在于此课切分节奏的把握。六、课堂总结:引导同学们回忆此课的内容,让同学们对本课堂学过的知识增加印象,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七、课后作业:复习《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曲,并预习为这首歌曲创编的新歌词。最后,同学们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