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目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2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目 甲午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21张PPT)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1871年,福州船政学堂第一届驾驶班毕业生合影



邓世昌
17岁
林泰曾
15岁
林永升
13岁
刘步蟾
14岁
甲午中日战争
日清战争


19世纪中叶
《南京条约》
《神奈川条约》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
明治维新

1874年

请求军实,造就人才。
——1874年《筹议海防折》
李鸿章
1878年,中国第一批赴英国留学生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师生合影



林泰曾
24岁
林永升
22岁
刘步蟾
23岁

1885年


林泰曾

方伯谦

刘步蟾
镇远号
定远号
济远号
(管带 林泰曾)
(管带 刘步蟾)
(管带 方伯谦)

1885年
致远号
靖远号
经远号
来远号
(管带 邓世昌)

(管带 林永升)


邓世昌

林永升
1887年
浪速号


高千穗号
镇远号
定远号
济远号
(管带 林泰曾)
(管带 刘步蟾)
(管带 方伯谦)

镇远号
定远号
济远号
致远号
靖远号
经远号
来远号
浪速号


高千穗号
1887年
世界第八 亚洲第一
问题探究:
北洋海军如此强大,日本为什么还要侵略中国,还敢侵略中国?


李鸿章
我之造船本无驰骋御外之意,不过守疆土,保和局而已。
——1872年《筹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

明治天皇
日本乃万国之本,要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
——《亿兆安抚之宸翰》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日本的大陆政策
1894年7月25日 丰岛海战
1894年9月15日平壤战役
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
1894年11月22日辽东战役
1895年2月2日辽东战役
1894.7.25
丰岛海战
1894.9.15
平壤战役
1894.9.17
黄海海战
1894.11.22辽东战役
1895.2.2
辽东战役




邓世昌
45岁
林泰曾
43岁
林永升
41岁
刘步蟾
43岁

丁汝昌
43岁
十多岁,他们是勤学上进的少年
二十多岁,他们是第一批留洋军事人才
三十多岁,他们成为中国第一批海军将士
四十多岁,他们全部魂归大海
1895年
清朝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895年
清朝为何战败?
慈禧:哪管国家兴亡 , 生日非过不可。“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
1895年
内因:统治腐朽,制度落后(根);清政府避战求和政策(重);未能充分动员民众;官兵临阵脱逃;武器装备落后;武器装备落后
外因:日本蓄谋已久,且制度先进;西方列强对日本的支持.

材料一: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认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之廉,购而用之。”
材料二:清朝虽在1885年成立了海军衙门,但该衙门的五大臣无一人为海军衙门专官。而海军大臣中无一人出身海军或受过海军训练。
条约内容 危害
①割地 中国把 、 及其附属岛屿、 割让给日本 进一步破坏 主权
②开埠 开放沙市、重庆、 、 为通商口岸 侵略势力从 扩展到 。
③设厂 允许日本在中国 设立工厂 经济侵略方式由
为主转变为
为主
④赔款 赔偿日本军费白银 两
《马关条约》
辽东半岛 台湾
澎湖列岛
苏州 杭州
通商口岸
2亿
沿海
内地
商品输出
资本输出
领土
给中国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项目 《南京条约》内容 《马关条约》内容
割地 割香港岛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
赔款 2100万银元 二亿两白银
开埠 开放东南沿海5个口岸 开放长江流域4个口岸
关税 协定关税 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认识 商品输出阶段 资本输出阶段
探究:对比下列两个条约,你有何看法?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随后几年中,列强纷纷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人惊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 ——谢缵
割占和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国别 割占和强迫租借的地区 势力范围
德国 强迫租借胶州湾 山东
俄国 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 长城以北和新疆
法国 强迫租借广州湾 广东、广西和云南
英国 强迫租借“新界” 长江流域
日本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从此以后,美国在中国的侵略势力一天天膨胀起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