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1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14张PPT)

资源简介

(共14张PPT)
文化教育革新
时间:1872年
人物:英国人美查
地点:上海
报刊:《申报》
视频中提到了哪两个历史事件?简要说说这两个历史事件给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找一找:1.翻译西学的机构有哪些?2.共翻译了多少种西学著作?3.这些著作涉及到哪些内容?

西学广泛传播

商务印书馆
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之一
“科举一日不停,士人皆有侥幸得第之心,以分其砥砺实修之志,民间更相率观望,私立学堂者绝少,非公家财力所能普及,学堂决无大兴之望”
——《光绪朝东华录》
张之洞
1899年1月17日,《申报》报道,京师大学堂原拟招收学生二百名……限于十一月十八日到堂,十九日开学……



继承中国古代文明的基础上引进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和近代科学文化

传统私塾课程设置:以传统经史子集为教学內容。年幼者教以蒙学,稍长教以经学,而后教以文学。

京师大学堂课程设置: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宋元明时期儒家思想学说的通称)、掌故(历史)、诸子、初等算学、格致(科学)、政治、地理、文学、体操(体育)10科······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它的课程设置和我们今天学校科目的设置有何异同?说明了什么?
??
注:中国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探究一
观点一: “(科举)自隋唐以迄今,名臣硕辅……多出其中,本朝曾、胡、左诸公,经济文章卓卓可传,究其进身之阶,亦皆由于科举。……安能谓科举中必无真才乎?”
观点二:“科举一日不废,即学校一日不能大兴,学校不能大兴,将士子永远无实在之学问,国家永远无救时之人才,中国永远不能进于富强,即永远不能争衡于各国。”
《申报》关于废除科举制的争论
在简要翻译上述文字的基础上,说一说,你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探究二
1905年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
严复对废除科举制如此评价:“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废封建、开阡陌。”
中国近代史的见证

阅读课本107页,在年代尺中著名体现教育改革的重大历史事件
1898年
改革科举制度
废八股设学堂
1901年
颁布改革章程
1904年
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
废除科举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