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1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维新变法运动 课件(17张PPT)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2018年5月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寄语青年一代——
广大青年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习近平(2018)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1900)
诸暨市江藻镇中 钱耀熠
康有为( 1858—1927),广东南海人,出生于官僚家庭,从小熟读儒家经典,但是,中国备受列强欺凌,从儒家经典里却找不到解救的办法。他开始对这些经典表示怀疑。后来,他通过阅读外国书籍,发现俄国和日本都经过变法迅速强盛起来。他觉得找到了医治中国的灵丹妙药。粱启超( 1873—1929),广东新会人。他听康有为讲俄国和日本如何通过变法使国家富强,觉得很新鲜,就拜康有为为师,成为康有为推动变法活动的得力助手。
康有为与梁启超
阅读卡
材料: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思考何为当时的“家国恨”?
1895年,甲午战败,签订《马关条约》,清政府向日本割地赔款、开口通商、允许设厂,导致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维新变法的背景
愤慨
公车上书
时间:
背景:
代表:
内容:
结果:
影响: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
康有为、梁启超
拒和、迁都、变法
守旧势力阻挠,失败
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阅读书本103页,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做了哪些努力,宣传维新思想。
办强学会
康、梁、开明官员
集会演讲、议论时政、宣传变法
《时务报》《国闻报》
梁启超
学习西方,君主立宪
严复
《天演论》物竞天择优胜劣汰
1、启发民智制造舆论,为变法的到来奠定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改良思想得到广泛传播,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不足:宣传没有调动普通百姓,缺乏群众基础。
活动 代表人物 主张
集会
办报
作用

阅读书本95页《时局图》,思考中华民族面临怎样新的危机?
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成为德国势力范围,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如不变法,将会出现瓜分豆剖,揭竿斩木的局面。
结果:光绪帝接见康有为,决定变法。1898年6月11日,颁布诏书,开始变法,史称戊戌变法。
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新高潮
变法期间,光绪帝总计颁布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教、军事等方面。
材料一:戊戌变法期间,开办了许多新式学堂,包括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翻译国外书籍,传播西方新的制度,让中国底层百姓都初步认识到西方的制度优越性,一时间社会上变法的呼声日益高涨。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新政措施颁行后,山西省成立了府务局,负责承办全省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开设纺纱、织布厂,实行机器生产,大力支持发展民族工商业。

材料三:近代化即现代化,是社会发展中不断实现: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学化的一种状态。洋务运动在中国引进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无疑想实现经济工业化来救国,而戊戌变法则是在政治方面开了个头。
结合学案上的五则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进步与不足,做到客观地评价历史事实。
促进了西方思想的传播,推动了人民思想的解放
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为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提倡君主立宪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戊戌变法之进步性:
掀起了近代中国第一个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中国人民的觉醒和进步,顺应了时代潮流;
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初次登上政治舞台,成为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主革命的前奏;
相比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戊戌变法实现了政治上的进步,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
材料四:康有为认为,日本能够强起来,是因为它实行了君主立宪。中国要摆脱悲惨的命运,实现富强,不能只在军事、经济和教育方面学习西方,必须像日本那样,在政治上也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
材料五:变法的政治措施: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戊戌变法之局限性:
在实际变法中,它没有设议院推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没能触动专制统治的基础,是不彻底的改良。
只片面的看到日本的进步,盲目照搬日本推行君主立宪制,忽视中国守旧势力强大的国情,导致了变法的失败
深化改革,改革要彻底;还要依据国情来制定政策,不能盲目照搬照抄。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时长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根据材料,完成问题。
1、“贼”指什么?
2、为什么无力回天?
3、你若是维新派,该向何处借“力”,来怎样杀贼?
4、谭嗣同被杀为什么还说自己是死得其所?
1、“贼”指的是顽固守旧派,即阻挠变法的人。
2、无力回天也就是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①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势力实力强大,实权掌握在守旧势力手中,光绪帝手中没有实权;
②民族资产阶级势力尚弱,导致资产阶级维新派实力弱小,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
③脱离人民群众,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
3、可以向人民群众借力,学习法国大革命进行彻底的革命,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和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制
4、谭嗣同虽死,但是他们的变法运动唤醒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体现了近代国人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爱国精神。
1898年的戊戌年,维新人士以热泪、以生命、以鲜血写下了他们对祖国最深沉的热爱,以慷慨不屈的实际行动去印证少年强则国强的真理。
120年后的今天,我们又逢戊戌年,面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更要在思想和行动致敬先贤,承担使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