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9张PPT)维新变法运动梁启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 排斥新思潮,不中落第。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 条约》后,与康有为发 起“公车上书”。1894年-1895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内容如下:1.中国把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割让给日本;2.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为通商口岸;3.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立工厂;4.赔偿日本军费白2二亿两等;加重民族危机破坏领土和主权侵略势力侵入内地加重人民负担阻碍经济发展1895年影响:结果:背景:时间:内容:《马关条约》的签订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失败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公车上书梁启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 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成立强学会 执笔《时务报》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 本报刊登外文报纸、外文电讯译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情况和自然科学知识,也评论中西方社会的得失…… ——《万国公报》资料一资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 ——梁启超《时务报》君主立宪制强学会旧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 —梁启超《变法通议》梁启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 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成立强学会 执笔《时务报》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时务学堂旧址时务学堂功课,分为两种:一曰普通学,其目有四:‘一曰经学,二曰诸子学,三曰公理学,四曰中外史志及格算诸学之粗浅者’。二曰专门学,其目有三:‘一曰公法学,二曰掌故学,三曰格算学’。——汤志钧:《戊戌变法史》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报馆合计达300多所。国闻报(天津)强学会(北京)中外纪闻保国会时务学堂时务报(上海)强学报万木草堂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 1897年12月,俄国强占旅顺和大连。 1898年,英国强租“新界”和威海卫。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梁启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 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成立强学会 执笔《时务报》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1898年﹒四月,上书请求皇帝 正式实施新政。维新变法原因 内容 时间 别称 ? 开始标志 结果 ? 严重的民族危机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诏书(标志: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戊戌变法失 败四个方面 政治 裁并机构,精简人员,任用维新人士,准许百姓向朝廷上书等; 经济 设立农工商总局和铁路、矿产总局,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等; 军事 训练新式海陆军,裁剪旧军队等; 文化教育 废除八股文,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派人出国留学等; 维新变法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军事工业;训练新式海陆军兴办轮船、铁路电报等各种新式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军事等人才政治主张: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 制度。维新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君主立宪制)探究失败的原因慈禧让光绪连下三道上谕:派亲信刚毅掌握北京城内的军事指挥权;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了京畿重地;新受任二品以上的官员,必须到皇太后面前谢恩。 ——《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资料一资料二由于事先未对大批被裁官员的出路作适当安置,所以矛盾空前激化,守旧派对维新派更加切齿痛恨,加速了政变的到来。 ——《梁启超传》 光绪帝没有实权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 “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 ——著名史学家戴逸现象一 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 出版新书热。现象二 更多的年轻人出国留学,更多的西方 学说被翻译到中国。现象三 白话报刊更多出现,白话文得到更 多提倡。思想解放运动维新变法后维新变法的影响梁启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广东省新会县差坑乡。1890年﹒赴京赶考,因守旧势力排斥新思潮,不中落第。1895年﹒获悉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后,与康有为发 起“公车上书”1895年﹒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1896年﹒成立强学会 执笔《时务报》1897年﹒担任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1898年﹒四月,上书请求皇帝正式实施新政。1898年﹒九月,变法失败,逃往日本。1901年﹒发表《立宪法议》,主张君主立宪制。 开办广智书局,翻译大量西方文献。1902年﹒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中国说》节选清﹒梁启超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