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文化教育革新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第三课 清末变法图强的尝试与文教革新
第八单元 19世纪中后期的近代中国
尚湖初中 孔紫珍
康有为
1882年,康某到北京参加会试,回归时经过上海,收集了不少介绍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和自然科学的书刊。我发现资本主义制度比中国的封建制度先进多了。所以我立志要向西方学习,来挽救正在危亡中的祖国。


康有为
外国人立学会、办报纸来宣传西方的文化和知识,我们是不是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来宣传维新变法思想呢?

在中国近代的许多重大政治活动中,人们都把创办报纸作为最主要的宣传工具;


严复
我翻译的《天演论》太受欢迎了,我要找一家出版社印刷成书出版,让更多的人能够读到。

康有为

1898年,圣上终于恩准进行变法了!为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我们建议废 兴




结合课本阅读卡回答:
(1)这些书籍为什么能传播到中国来?
(2)当时的康有为可以从哪些途径看到这些书籍?
(3)这一时期西学传播的主力军是谁?
鸦片战争后,一些西方科学著作被翻译成中文。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西学传播途径大大拓宽
1、江南制造总局附设的翻译馆
2、京师同文馆设有专门的译书处
3、传教士在中国设立了广学会
洋务派、传教士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万国公报》是由美国传教士林乐知创办。晚清时期报纸中最具有影响的,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被称为“西学新知之总汇”。它不仅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也对于戊戌变法及清末新政等晚清的变法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傅兰雅创办的《格致汇编》是中国近代第一份科学普及期刊,开创了在当时封闭、落后的中国进行科学启蒙、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的先河。
西学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影响?

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先进的经济、政治、教育方面学说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的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近代西学的广泛传播

1.报纸的起源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
近代中国的报纸是什么样的情况呢?


报刊进入人们的生活

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在中国创办外文报纸。
洋务运动中,中国人自办报纸开始出现。

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办报出现高潮— —宣传维新思想的需要。
2.报纸在近代中国的出现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
3.《申报》的异军突起
《申报》创刊号
时间:1872年
地点:上海
人物:外国商人
作用:它的办报形式都为后来的报纸多继承,是中国大众传媒的先驱。
《申报》前后刊行78年之久,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地位:中国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申报》
《申报》报馆新楼
“近代史的百科全书”
材料阅读:“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忘,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
——《申报》创刊词
根据材料,想一想
1.《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2.《申报》的办刊理念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






特点: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



二、近代报刊的发展——《申报》

和近代报刊一样,中国近代新式出版业最初也是由外国人创办的。那什么时候,中国人自己创办的新式出版机构开始出现并蓬勃发展起来呢?
19世纪末
三、近代新式出版机构
其中,以谁为代表呢?
上海商务印书馆
三、近代新式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时间:1897年
人物:夏瑞芳等
地点:上海
机构:商务印书馆
1897年,夏瑞芳等人在上海创办商务印刷馆,后来,它发展成为近代中国最大的集编辑、和发行为一休的出版企业,现北京大学一起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文化的“双子星座”
意义:近代新式出版业的蓬勃发展,为开启民智、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三、近代新式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
1、近代新式出版社发展的意义?
2、现在开展这个活动说明了什么?

1.京师大学堂
1898年百日维新时创办

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四、兴学堂、废科举
看视频思考:在戊戌政变期间,为什么只有京师大学堂没有被取消?
京师大学堂的创办原则为“中体西用”说明其根本目的还是为维护清政府统治,它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慈禧太后的统治地位。
京师大学堂是开展教育、培养人才的场所,对国家有利。
四、兴学堂、废科举
2.废除科举制
科举制是封建时代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科举考试在中国延续了一千多年,为什么要废除呢?
以八股取士的科举考试日益成为禁锢读书人思想才智的桎梏
清朝
隋朝
中国历史上
延续1300多年的
科举制度结束
四、兴学堂、废科举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私塾上课的情形
《奏定学堂章程》地位: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体制的确立
四、兴学堂、废科举
科举制废除的意义
科举制度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促进了一个具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这一措施大大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
1905年,清政府宣布停止一切科举考试
废除科举制的过程
四、兴学堂、废科举
你是否认同严复对废除科举的评价?你的看法?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 ——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废封建、开阡陌”,结束了分封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改变了当时的社会性质;
“废科举、兴学堂”结束了科举制度,学堂中课程内容得到革新,有利于解放思想、人才培养与选拔,大大促进了近代化教育的发展。
四、兴学堂、废科举


练兵营
1.我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堂
C.万木草堂     D.京师大学堂
D
2.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
A.1898年        B.1905年
C.1911年        D.1912年
B

3.关于《奏定学堂章程》叙述错误的是(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
B.它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
C.它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的重大影响。
D.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
D


4.20世纪初,各地逐步建立起初等、中等、高等教育等各级新式学堂,主要原因是( )
A.《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B.“明定国是”诏书的颁布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A


5.中国人办报高潮出现在(   )
A.洋务运动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辛亥革命后 D.新文化运动后
6.被人们喻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的是(  )
A.《民报》  ?B.《晨报》??
C.《申报》?  D.《京报》
B
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