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2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课件(24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综合探究八
结识近代中国最早
“开眼看世界”的人
坤舆万国全图
“世界地图”
利马窦
天圆地方
一、天朝迷梦——“西学东渐”寻踪
徐光启、李之藻、利玛窦编译的著作:
《坤舆万国全图》、《几何原本》、《同文算指》、《测量法义》、《浑盖通宪图说》、《西琴八曲》等
利玛窦进献给万历皇帝的自鸣钟模型
“欲求超胜,必先会通”
“会通之前,必先翻译”
--明 徐光启
一、天朝迷梦——“西学东渐”寻踪
在传教士的影响下,一些中国人接受了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其中较著名的有徐光启等人,甚至包括康熙皇帝。法国著名汉学家谢和耐为此感叹道:“中国在近代曾是欧洲之外第一个接受西方科学成果的伟大文明古国。”
为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一、天朝迷梦——“西学东渐”寻踪
康熙或许是自古以来对自然科学最感兴趣的皇帝。1692年,传教士白晋写信向法王路易十四报告康熙皇帝将要“在宫中建立科学院”。这确有其事。不过《清史稿》中记载的这个“科学院”名叫“如意馆”,这个名字令人联想到皇帝个人的消遣游艺的地方。难怪中国人常将西方科技称为“奇技淫巧”。徐光启也曾感叹:“臣等书岁告成,而愿学者少。”
却没有把握好机遇!
一、天朝迷梦——“西学东渐”寻踪
资料1: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他们视西方为未开化的“夷狄”,认为中国文化远高于西方文化。
资料2:明末清初的士大夫普遍认同“西学中源说”,即西方学术源于中国。
1、两则材料相比,对待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有什么影响?
2、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
与以往“西学东渐”比,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不是通过知识分子和平传播到中国的,而是伴随着武力进入中国的。
“华夷之辨”不利于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西学中源说”从中国的固有文化也能发展出新的文化,没有学习西学的必要,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阻力会增大。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二、迷梦惊醒——鸦片战争
二、迷梦惊醒——鸦片战争
参战兵力 军备装备 伤亡人数
中国 10万 鸟枪(射程,仅装备军队总数的二分之一) 22790人
英国 7000(后增加到2万) 滑膛枪(射程,射速是中国的2-3倍) 523人
表1 鸦片战争中英对照表
鸦片战争后,一些思想家开始重新审视当时的中国与世界

思想家
林则徐
魏源
早期留学生
容闳
外交使臣
郭嵩焘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思想家
林则徐
成就:
《四洲志》为闭塞已久的中国社会打开了一扇眺望世界的窗户。
论从史出
解说词:
他是近代走在学习西方前列的思想家。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小组合作讨论,为魏源、容闳、郭嵩焘撰写一句解说词。
解说词:
他提出的思想,成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口号,也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思想家
魏源
?
1.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和枪炮,兴办民用工业
2.学习西方练兵方法,用新式武器武装军队,增设水师科。
3.改革考试制度
4.平等的思想
海国图志
《海国图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较为详尽介绍西方的著作。
师夷长技以制夷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
与明末清初的士大夫们相比,魏源的思想有什么进步?






开始认识到自己在技术、兵器和军事上的不足,主张向西方学习。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在国内:
少有人问津
骂声扑面而来
大逆不道的书
主张付之一炬
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荣光
在日本:
如获至宝
革新内政的“有用之书”
被大量翻印,印刷了15版
“呜呼! 予与魏,……可谓海外同志矣!”
孤寂
看一本书境遇——探中国走向世界路程之艰
《海国图志》

(1)当时中国士大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
(2)守旧官吏为什么认为它是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3)日本有识之士对《海国图志》的态度如何?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排斥认为它大逆不道
它认为外国的技术比中国的技术要先进
认同。改为传统的观念,学习西方。

早期留学生
容闳
解说词:他是海归;他是第一代留学生;他是西学东渐的引领者。
?
“牵牛罚太重,亡羊补恐迟。蹉跎一失足,再遣终无期。目送海舟返,万感心悲伤。”
——黄遵宪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为什么黄遵宪对朝廷下令调回留学生那么痛心疾首?
派遣留美幼童对于开阔中国人的眼界、对于变革中国是个十分难得的机会,而中国政府竟然中断这项计划,完全是一种保守、倒退、自我封闭的行为。因此,作为诗人的黄遵宪十分痛心,写下了这首诗。
容闳的计划推行了不到10年就夭折了,你如何评价清政府的行为?
清政府的保守、倒退、自我封闭

外交使臣
郭嵩焘
骂名?
评价?
解说词:
“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郭嵩焘
三、梦醒时分——开眼看世界
◇为什么郭嵩焘在当时蒙受骂名?



◇郭嵩焘的个人悲剧是如何造成的?




因为他认识到欧洲全方位超越了中国,而中国大多数人还认为中国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因而他的言论遭到广泛攻击。
相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他走在时代的前面,用世界眼光来重新审视中国,他的看法和行为不能为大多数国人所理解。
人物
主要事迹
结果
林则徐 设立译馆,翻译书籍,组织编译《四洲志》
魏源 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容闳
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
郭嵩焘 出任驻英公使,刊行《使西纪程》

失败
中断
受鄙视 被革职

思想家
林则徐
魏源
早期留学生
容闳
外交使臣
郭嵩焘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
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启示……
思想家
林则徐
魏源
早期留学生
容闳
外交使臣
郭嵩焘

中西交融
现代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