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2020年3月主题二 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课标2-3-8 复习 清末民族危机与社会危机课标2-3-8:列举实例,综合多种因素,认识清末中国面临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课标解析关注点:原因、时间、经过、结果(条约)、影响②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八下P88-90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①近代前夜的危机八下P23-25(盛世危机、中西对比)材料一:乾隆皇帝以所请“与天朝体例”不合,驳回了英国使者马戛尔尼与中国通商的请求,并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材料二:清初为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片板不准下海”思考:1、根据材料说说清朝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材料三:①清朝统治者盲目自大,以“天朝上邦”自居② 防范沿海居民聚集力量抗清。 ③ 防范“外夷”的侵略清初:严厉的海禁政策统一台湾后,开放宁波等口岸,但有严格限制只开广州一处,规定“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2、过程3、影响积极影响:在抵御西方殖民者侵略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消极影响: 限制了对外贸易和航海事业的发展,使中国更加闭塞、停滞,远离世界发展潮流。西欧明清帝国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外交进行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推行重农抑商,土地兼并严重。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封建专制皇权高度强化,政治腐败黑暗文艺复兴、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追求民主、科学文化专制(文字狱、八股取士)、盲目自大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发展海上贸易实行闭关锁国,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工业文明)(农耕文明)盛世危机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隔绝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激于道义,而最现代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贱买贵卖的特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探索危机之因】思考:1、材料中“最现代社会的代表”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场决斗”指的是什么?英国鸦片战争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该国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打开中国市场,获得高额利润3、“大帝国”指的是哪个国家?当时世界的“时势”是什么?世界工业文明的浪潮清朝明清封建专制、农耕文明 ——落后于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 ——综合国力强大殖民侵略启示?封闭导致落后,坚持对外开放落后就要挨打,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才是硬道理加强国防建设,提高综合国力实施科教兴国,重视科技创新【寻找发展之鉴】树立世界眼光,关注时代发展潮流材料一:思考: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2、两件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使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回望屈辱历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1840-1842时间1856-18601894-18951900-1901侵略者英国英法联军日本八国联军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林则徐虎门销烟关天培火烧圆明园旅顺大屠杀邓世昌在位皇帝道光帝咸丰帝光绪帝光绪帝三元里三元里抗英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割地赔款通商其他割香港岛割九龙司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破坏主权和领土完整2100万银元增加赔款白银2亿两白银4.5亿加重人民负担进出口税款与英协商①允许外国军舰和商船在长江口岸航行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破坏关税自主便于政治上控制清政府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侵略方式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为主①划东郊民巷为使馆界②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③清政府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者行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完全沦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注:沙俄趁火打劫,割占北部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注:中英《虎门条约》 中美《望厦条约》 中法《黄埔条约》 《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天津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 《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海关主权受到破坏打开东南沿海门户汉口、南京等十处 《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增设天津——由东南沿海向北方、内地扩展重庆、沙市、苏州、杭州——由沿海扩展到内地甲午惨败——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开始:德国强占胶州湾,山东成为其势力范围发展: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美国侵略势力壮大影响: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