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法治中考一轮复习】专题六 心中有法(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课件+3年中考2年模拟精练)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社会法治中考一轮复习】专题六 心中有法(一)(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课件+3年中考2年模拟精练)

资源简介

(共11张PPT)
专题六 心中有法(一)
中考一轮复习 浙江专版
思维导图
课程标准 1-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知识梳理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产生的方式):
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实施的手段):
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约束的对象和范围):
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一、法律的特征
(1)制定: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修改或废止现有法律的活动
(2)认可:是指特定国家机关根据实际需要,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上已经存在的某些习惯、道德规范等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知识梳理
4.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的不同
一、法律的特征
行为规范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国家制定或认可 国家强制力 全体社会成员
道德 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 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 全体社会成员
校纪校规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 教育行政力量和学校教育 在校学生
知识梳理
1.总述:
法律规范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规范作用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有的权利,应该履行的义务。
②法律也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准绳、指引、教直人向善。
3.保护作用
法律通过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二、法律的作用
知识梳理
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
(1)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不同情况差別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质平等地及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知识梳理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考点精讲
(2019·梧州)2019年3月1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这体现了(??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C.?法律维护了我们生活的社会秩序?????????????????????????
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这体现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考点精讲
(2019·北部湾)下列行为规范中,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是(?? )
A.?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
B.?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C.?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
D.?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法律的最主要特征,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属于法律,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的条例与规范不属于法律,所以应排除。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法律的特征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考点精讲
(2018·贵港)2018年5月2l日,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针对当地居民曾某污蔑烈士的行为,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自今年5月1日实施以来,全国首例由检察机关提起的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对曾某提起诉讼(??? )
①使《英雄烈士保护法》发挥了法律的指引和规范作用
②体现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③说明公益诉讼是我们最有效的维权途径
④对广大公民起到教育引导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A
【考点】权利义务一致,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材料中江苏省淮安市检察院的行动发挥了法律的指引和规范作用,体现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所以①②正确;③错误,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途径;④在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和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此处要明确法律不仅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利益,而且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感谢欣赏

专题六 心中有法(一)

一、选择题
1.(2019·湖州)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各地依法摧毁了一批涉黑犯罪组织和恶势力犯罪集团,“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加速形成,和谐法治的社会风气更加清朗。这充分体现我国法律( )
①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保障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保证实施 ④为我们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9·威海)2018年12月1日,某乘客强行霸占他人座位并辱骂工作人员及其他旅客,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这说明我国法律( )
A.由国家制定 B.规范人们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C.体系已经非常完备 D.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3.(2019·盘锦)我国即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它由_______保证实施。( )
A.社会舆论 B.教育力量 C.国家强制力 D.行政力量
4.(2019·日照)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2019·重庆)2018年,国家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惩处了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由此可以看出( )
①国家强制力是扫黑除恶的坚强后盾
②“保护伞”保护了黑恶势力的法律特权
③公安机关通过打击黑恶势力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④黑恶势力及“保护伞”触碰了法律底线,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2018·呼和浩特)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其具有规范作用 B.与纪律相比,其更具有强制性
C.其具有保护作用 D.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社会责任
6.(2018·岳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
A.规范作用 B.保护作用
C.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7.(2018·益阳)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这( )
①使我国的慈善事业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③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④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8.(2018·威海)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体现出我国法律( )
A.主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实施刑罚处罚
C.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D.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9.(2018·威海)截止2018年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做出法律解释9件。这( )
①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②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
③说明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④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10.(2018·孝感)2017年11月2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了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此案的判决表明( )

A.未成年人违法要受到刑罚处罚
B.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C.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D.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必承担刑事责任
11.(2018·玉林)八旬母亲黄某,因担心自己去世后智障的儿子无人照顾,黄某选择杀害儿子。之后她投案自首。黄某( )
A.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凡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刑罚处罚
C.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她是“因爱杀子”,情有可原
D.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她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并且投案自首
12.(2017·湖州)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说明( )
①公民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②全国人大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7·金华)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此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宪法是民法总则制定的根本依据 ④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2017·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这说明( )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17·绍兴)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此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宪法是民法总则制定的根本依据 ④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2017·丽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2017?金华) 2016年国家司法机关查处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包括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对令计划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诉。材料说明(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职务犯罪是我国法律打击的唯一重点
③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④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019·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毛某某为首的涉黑涉恶团伙,因聚众斗殴、非法拘禁、开设赌场、非法持有枪支等行为被奉化区警方抓获。检察机关对此案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审理,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毛某某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三百万元;团伙其他成员也受到相应处罚。对这一典型案件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市民纷纷点赞“扫黑除恶”行动,表示法治社会人人都应遵守法律。
(1)毛某某的行为性质是什么?请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2)请说明材料中的不同社会主体在厉行法治中是怎样行动的。
(3)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扫黑除恶”的重要意义。
2.(2019·衢州)文明养犬,你我共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8月14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宣布了未牵绳德国牧羊犬咬伤未成年人致其犬伤Ⅲ级一事的处理结果。德国牧羊犬主人赵某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5年内赵某不得再养狗。咬伤人的德牧犬,则被强制收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赵某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成华分局对赵某采取的是哪种类型的处罚?
(2)从法律的作用角度说说成华分局对赵某作出处罚的原因。
(3)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分析漫画中养犬者的言行。
3.(2018·舟山)维护法律尊严,是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于今年4月27日通过,该法规定,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人身权利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材料二:今年5月,江苏淮安消防战士谢勇在一次救火中牺牲,公安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散布不实言论污蔑谢勇烈士。当地人民检察院对曾某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其特殊性的?
(2)联系材料一,二,从履行义务角度,分析曾某被提起诉讼的原因。
(3)从依法自律角度,说说曾某的行为对我们的警示。
4.(2017·宁波)有效学习离不开知识的梳理、分析和运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知识梳理】某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对法律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如图1。
结合所学知识,在相应的序号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问题分析】扫一扫二维码,随借随还,半小时收费一元……共享单车因其方便出行,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但在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图2是某市对共享单车使用问题进行的调查统计。用思维导图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存在“共享单车使用问题”的原因。
(3)【参与解决】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规范共享单车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集各方建议。
请你为解决共享单车使用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说通过怎样的渠道行使建议权?
5.(2017·嘉兴)行为的选择考量着良心与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某通过建立人体器官交流平台给患者和供体牵线搭桥,从中赚取中介费。J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杜某为牟取非法利益,贩卖人体器官,其行为已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材料二:在嘉兴工作的四川籍21岁女孩小刘,遭遇车祸救治无效。其父决定捐献出女儿的心脏、肝脏、肾脏和眼角膜。通过直升机与民航“空空联运”的“生命接力”,这些器官被送往北京阜外医院和浙医二院,延续了3个人的生命,2个人重见光明。
(1)运用“法律作用”知识,说明法院对杜某的判决所体现的道理。
(2)分析材料二中的行为是如何诠释“生命的价值”的。
(3)从责任角度指出刘父和杜某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

一、选择题
1.(2019年杭州市桐庐县模拟)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法律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年杭州市萧山区一模)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D.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3.(2019年衢州市常山县模拟)某初中开设了“法律讲坛”,内容涉及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人民制定并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
②在抖音上互相发表带有侮辱性质的字眼不是违法行为
③民间俗称的“民告官”属于民事诉讼
④升国旗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没有履行好维护国家荣誉、利益的义务
⑤微商为产品宣传擅自用明星照片作为代言,侵犯了该明星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4.(2019年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二模)某企业违规生产了不合格疫苗,受到国家药监局重罚91亿元,同时依据《刑法》该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是由国家经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 ②药监局侵犯了该企业的财产权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药监局的做法维护了公平正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5.(2020·河池模拟)“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以上规定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保护作用
C.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6.(2020·河池模拟)黄某兰在自家门前的菜地上种植罂粟770株,2018年3月14日被贵港市港南区桥圩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黄某兰归案后,被判处管制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庭审当天,很多当地村民和学校师生前来旁听。据此回答下题
(1)此案警示我们(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法律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如果发现有人种植罂粟,正确的做法是( )
①告之罂粟的危害并劝其铲除 ②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③买来食用治病 ④采摘罂粟进行研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2020·江西模拟)2019年7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湖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党组书记、主任王华平(正厅级)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华平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对王华平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说明( )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是专门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
③高官违法要重判,以起到警戒作用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8.(2019·安徽模拟)2019年4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树隆因受贿、滥用职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行为,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1.7亿元。此案告诫我们(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高官贪腐应罪加一等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9.(2019·嘉兴模拟)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2019·九江模拟)朱某拾到刘某的进口名牌相机,刘某要求其归还,但经多次协商后朱某仍拒绝归还。刘某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相机。由此可见( )
A.诉讼是依法维权的唯一途径 B.朱某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C.违法行为只需受到民事制裁 D.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1.(2018·东海模拟)《反家庭暴力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这表明( )
A.法律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起规范作用 B.法律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法律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D.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12.(2018·兴化模拟)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闭幕。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监察法,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13.(2018·绥化模拟)2017年,13名厅级以上官员在江苏法院被判刑。这说明( )
①法律仅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法律和道德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4.(2018·朝阳模拟)“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B.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C.要自觉学法、守法,成为执法者D.法律仅是用来打击犯罪的
15.(2018·石景山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于2017年11月4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行为被写入刑法,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十)》( )
①是由国家制定的特殊行为规范 ②须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保证实施
③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④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2018·福建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七条规定: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上述法律条文体现的法律作用是( )
A.规范B.保护C.评价D.指导
二、非选择题
1.(2019年温州市六校联考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4月21日,南京一名女房主称遭遇楼盘消费欺诈,坐到宣传沙盘上维权。售楼部报警后,女子离开沙盘。经初步确定被毁沙盘维修价格在5万元左右。目前,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该女房主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法律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1)请从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角度,评析该女房主的行为。
(2)据调查,该女房主只是听其他人说房子可能存在与售房承诺不一致的情形。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只是处于业主之间议论时,女房主就情绪冲动地去坐沙盘维权。
女房主为自己的冲动而受到了惩罚,我们该如何避免“情绪冲动”?
(3)此事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维权要理性,要遵守法律底线”。
请从法律的作用角度,谈谈理性维权的重要性。
2.(2019年湖州市吴兴区第四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则案情】2019年4月10日,网民周某在某微信群内看到四川凉山救火英雄遗体回家的视频。出于无聊和发泄其它不满情绪,周某竟在微信群内发布低毁烈士的言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相关规定,警方对周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周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突出体现了法律的哪一基本特征?
(2)【一方观点】周某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也激起了广大网友的义愤:
网友 观点
法之利剑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一旦越界,自由不再!
正义凛然 居然低毁救火英雄,这样的人真是咎由自取!

结合案情,从自由与法治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两位网友观点的理解。
(3)【一份关爱】凉山救火英雄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市民纷纷将牛奶、奶茶、矿泉水等物品送到消防员们的手中,表达对消防战士的感谢,并祝福大家每次出任务可以平安归来。有消防官兵又将这份真情转送给了更需要帮助的人手中,爱心接力在社会中弥漫开来。
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份关爱”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3.(2019年湖州市吴兴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六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9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不得减损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不得设置市场淮入和退出条件,不得干预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材料二: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增长69.8%,实际使用外资8856亿元,增长0.9%,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就业和对外贸易的水平。
(1)《主席令》的内容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一特征?
(2)从依法行政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原因。
4.(2019年台州市临海三门模拟)法治中国,一直在路上。2019年3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审议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外商投资法》的通过反映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划线部分的观点。
(3)上述材料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有何启示?
5.(2019年衢州市常山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零容忍”】 【案件回放】
2018年7月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狂犬假疫苗,性质极其恶劣。药监局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对涉案的多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各处以30万元的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涉嫌犯罪人员进行刑拘。


(1)漫画“零容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基本要求?
(2)结合案例,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对涉案人员处罚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主体角度说说如何做到疫苗生产的“零容忍”。
5.(2018·港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2月9日上午,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对“杭州保姆纵火案”公开宣判,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材料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调查
原因 父母吵架,离婚或单亲,留守儿童管束不严 通过媒体接触大量凶杀、暴力、色情等信息并模仿 一时冲动 结交不良少年并被胁迫
比例 75.27% 40.35% 20.23% 30.27%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和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情急结合材料二反映的原因,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

10

专题六 心中有法(一)

一、选择题
1.(2019·湖州)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各地依法摧毁了一批涉黑犯罪组织和恶势力犯罪集团,“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舆论氛围加速形成,和谐法治的社会风气更加清朗。这充分体现我国法律( )
①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有力保障 ②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③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保证实施 ④为我们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B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题干材料中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和组织体现了法律维护社会正义,创造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 ①④符合题意,正确。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律的制定和认可。③观点错误,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故答案为:B。
2.(2019·威海)2018年12月1日,某乘客强行霸占他人座位并辱骂工作人员及其他旅客,被铁路警方处以行政拘留7日。这说明我国法律( )
A.由国家制定 B.规范人们行为,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C.体系已经非常完备 D.靠社会舆论保证实施
【答案】 B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 某乘客强行霸占他人座位并辱骂工作人员及其他旅客,被铁路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这说明法律依法制裁违法犯罪,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以规范人们的行为,B符合题意,正确。A不符合题意,排除。CD观点错误,我国法律体系还没有非常完备,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故答案为:B。
3.(2019·盘锦)我国即将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它由_______保证实施。( )
A.社会舆论 B.教育力量 C.国家强制力 D.行政力量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 个人信息保护法属于法律,应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C符合题意,正确。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
4.(2019·日照)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C符合题意,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C。
4.(2019·重庆)2018年,国家公安机关共打掉涉黑组织129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5593个,惩处了一批黑恶势力“保护伞”,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9270起,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明显增强,由此可以看出( )
①国家强制力是扫黑除恶的坚强后盾
②“保护伞”保护了黑恶势力的法律特权
③公安机关通过打击黑恶势力维护人民合法权益
④黑恶势力及“保护伞”触碰了法律底线,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体现了国家强制力这一法律的本质,是扫黑除恶的坚强后盾,是坚持依法治国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依法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黑恶势力及“保护伞”触碰了法律底线,应受到法律制裁;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
②不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保护伞”保护了黑恶势力的法律特权。
5.(2018·呼和浩特)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
A.其具有规范作用 B.与纪律相比,其更具有强制性
C.其具有保护作用 D.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社会责任
【答案】 D
【考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类型,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与纪律、道德等规则相比,法律更具有强制性。法律具有规范作用和保护作用,ABC观点正确,D观点错误,所有的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是社会责任。此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故答案为:D。
6.(2018·岳阳)《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到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这一“车让人”的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这一新规体现了法律( )
A.规范作用 B.保护作用
C.既有规范作用,也有保护作用 D.只有规范作用,没有保护作用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依据题文描述,题文给出了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相关规定,这是在进一步规范公民的行为;题文又指出,新法规出台后,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明显减少,在马路上发生的交通事故也有下降趋势,据此我们断定,由于交通安全法的实施保护了人们的合法权益,体现了法律的保护作用,所以C符合题意;ABD其余选项均与题意不符,故应排除;故答案为:C。
7.(2018·益阳)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标志着我国慈善事业进入法治化时代,这( )
①使我国的慈善事业有法可依
②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③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具有立法权
④说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建设法治中国,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这是立法工作,③说法正确。④说法正确。题干材料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①②说法正确,慈善法的通过使慈善事业实现有法可依,有利于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故答案为:C。
8.(2018·威海)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体现出我国法律( )
A.主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B.对一切违法行为都实施刑罚处罚
C.始终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 D.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答案】 D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材料中对违法企业进行处罚,说明了我国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合法权益的,故D正确;A的内容与题干无关,故错误;B错误,对犯罪分子才实施刑罚处罚,C的说法是片面的,应坚持惩罚与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相结合;故答案为:D。
9.(2018·威海)截止2018年2月底,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25部,修改法律127件次,做出法律解释9件。这( )
①体现了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具有最高决定权 ②体现了法律由国家制定
③说明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 ④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A.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修改法律,这是国家立法工作,表明法律由国家制定,这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②④符合题意;①错误,题文材料体现的是立法权,未体现最高决定权,③错误,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故答案为:A。
10.(2018·孝感)2017年11月2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进行了宣判,五名犯罪时未满十八岁的被告人均被判处有期徒刑。此案的判决表明( )

A.未成年人违法要受到刑罚处罚
B.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C.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害
D.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必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 C
【考点】刑法、刑罚、犯罪,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题文中校园暴力行为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所以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的处罚,表明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不受非法侵犯。C符合题意,正确。AD观点太绝对,是错误的,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违法不一定犯罪,只有犯罪才承担刑事责任,接受刑罚处罚;B观点错误,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犯罪的法律标志是刑事违法性,故答案为:C。
11.(2018·玉林)八旬母亲黄某,因担心自己去世后智障的儿子无人照顾,黄某选择杀害儿子。之后她投案自首。黄某( )
A.应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B.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凡是违法行为必须受到刑罚处罚
C.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她是“因爱杀子”,情有可原
D.不应受到法律的制裁,她没有造成社会危害,并且投案自首
【答案】 A
【考点】刑法、刑罚、犯罪,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在我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八旬母亲黄某杀害儿子同样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A符合题意,正确。B错误,犯罪行为才受刑罚处罚。
C错误,只要违法就要承担法律的责任。D错误,她行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应承担法律的责任。故答案为:A。
12.(2017·湖州)在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说明( )
①公民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 ②全国人大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权利和义务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是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体现,说明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全国人大的最高法律地位,表明它依法行使最高立法权;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与题意不符;故选A。
13.(2017·金华)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此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宪法是民法总则制定的根本依据 ④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在我国,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等;题干描述体现了全国人大的最高法律地位;说明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①②符合题意;③与题意不符;④错误,我国法律代表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选A。
14.(2017·台州)2017年5月21日,张某因携带管制刀具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这说明( )
①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②张某做了法律禁止做的事
③法律具有强制性 ④张某没有尊重他人权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张某没有严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做了《治安管理处罚法》中禁止做的事,被黄岩区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制裁,体现的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作用。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
15.(2017·绍兴)法治完善推动政治文明。2017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由此开启我国民法典时代.这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宪法是民法总则制定的根本依据 ④我国法律代表公民意志和利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体现我国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①②正确,③不符合题意。 ④错误,我国法律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故选A。
16.(2017·丽水)“法安天下,德润人心。”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这说明(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隐蔽性
③网络安全管理有了法律依据 ④借助网络交往可以全面认识自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B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构。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体现全国人大行使了立法权,表明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同时《网络安全法》的通过使网络安全的管理有法可依。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2017?金华) 2016年国家司法机关查处了大量案件。其中立案侦查职务犯罪47650人,包括原县处级干部2882人,原厅局级干部446人,对令计划等48名原省部级以上干部依法提起公诉。材料说明( )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②职务犯罪是我国法律打击的唯一重点
③法不可违、违法必究 ④我国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从题文中材料可知,省部级以上干部违法犯罪都一样受到查处,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律原则和法不可违、违法必究的法治要求。同时体现了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的。①③④正确。②说法太绝对错误。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2019·宁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毛某某为首的涉黑涉恶团伙,因聚众斗殴、非法拘禁、开设赌场、非法持有枪支等行为被奉化区警方抓获。检察机关对此案提起公诉,法院公开审理,以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赌博罪等数罪并罚,判处毛某某有期徒刑二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二年,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罚金三百万元;团伙其他成员也受到相应处罚。对这一典型案件媒体及时跟进报道。市民纷纷点赞“扫黑除恶”行动,表示法治社会人人都应遵守法律。
(1)毛某某的行为性质是什么?请写出你判断的依据。
(2)请说明材料中的不同社会主体在厉行法治中是怎样行动的。
(3)从法律作用的角度谈谈“扫黑除恶”的重要意义。
【答案】 (1)犯罪。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处罚性。
(2)警方(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检察院、法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媒体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公民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
(3)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是社会成员的行为准绳和行为规范,扫黑除恶,厉行法治,就是警示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扫黑除恶,惩治犯罪,有利于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我们的生活。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犯罪的特征及危害,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1)从题干材料中毛某某受到的刑罚的处罚来看,其行为是犯罪行为。原因可以从犯罪的三大特征进行分析说明即可。
(2) 本题可以从警方(行政机关)严格执法;检察院、法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媒体加强法治宣传,弘扬法治精神;公民做到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3)本题要从法律的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可以从规范作用 警示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 ,及保护作用惩治犯罪,有利于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护我们的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说明。
2.(2019·衢州)文明养犬,你我共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8月14日,成都市公安局成华区分局宣布了未牵绳德国牧羊犬咬伤未成年人致其犬伤Ⅲ级一事的处理结果。德国牧羊犬主人赵某被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5年内赵某不得再养狗。咬伤人的德牧犬,则被强制收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1)赵某的行为是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成华分局对赵某采取的是哪种类型的处罚?
(2)从法律的作用角度说说成华分局对赵某作出处罚的原因。
(3)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角度分析漫画中养犬者的言行。
【答案】 (1)一般违法行为;行政制裁或行政处罚。
(2)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成华分局对赵某作出了处罚,规范了赵某的行为;法律具有保护作用,保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漫画中的养犬者有养犬的权利,但没有履行好养狗拴绳的义务,影响到他人的日常生活,因此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权利和义务
【解析】(1)从题干材料中赵某承担行政拘留10日,并处罚款500元的行政法律责任,可知他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因此为一般违法行为,他受到的处罚属于行政处罚。
(2)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因此法律规范了赵某的行为,通过制裁赵某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3)本题可以先回答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然后结合材料说明养犬者有养犬的权利,但没有履行好养狗拴绳的义务,影响到他人的日常生活, 因此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必须要履行相应的义务,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相互统一。 据此回答即可。
3.(2018·舟山)维护法律尊严,是现代公民成熟的标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于今年4月27日通过,该法规定,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人身权利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材料二:今年5月,江苏淮安消防战士谢勇在一次救火中牺牲,公安部批准他为烈士。曾某散布不实言论污蔑谢勇烈士。当地人民检察院对曾某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
(1)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材料一是如何体现其特殊性的?
(2)联系材料一,二,从履行义务角度,分析曾某被提起诉讼的原因。
(3)从依法自律角度,说说曾某的行为对我们的警示。
【答案】(1)《英雄烈土保护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该法规定,侵害英雄烈士人身权利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曾某污蔑烈士的言行违反了《英雄烈士保护法》,没有履行维护烈士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义务,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
(3)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做一个守法的人。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权利和义务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特征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雄烈土保护法》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该法规定,侵害英雄烈士人身权利的,应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体现了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本题考查的是依法履行义务、人格尊严权的有关知识。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这是忠实履行义务的重要体现。曾某污蔑烈士的言行违反了《英雄烈士保护法》,没有履行维护烈士人格尊严权(名誉权)的义务,做出了法律禁止的行为。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们应自觉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做一个守法的人。
4.(2017·宁波)有效学习离不开知识的梳理、分析和运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知识梳理】某同学运用思维导图对法律部分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如图1。
结合所学知识,在相应的序号处填上合适的内容。
(2)【问题分析】扫一扫二维码,随借随还,半小时收费一元……共享单车因其方便出行,受到了市民的青睐,但在使用中存在不少问题。如图2是某市对共享单车使用问题进行的调查统计。用思维导图中的相关法律知识,分析存在“共享单车使用问题”的原因。
(3)【参与解决】针对调查反映的问题,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规范共享单车的征求意见稿,广泛征集各方建议。
请你为解决共享单车使用问题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并说说通过怎样的渠道行使建议权?
【答案】(1)①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保护;③严重违法行为。
(2)国家管理力度不到位,相关制度不健全。
(3)①单车使用者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爱护共享单车,不蓄意破坏。②公民发现破坏共享单车的行为,应加以制止,必要时要向有关部门举报.③社会要加强宣传教育,使文明使用共享单车深入人心。④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可通过人大代表或各级人大常委会反映;可用电话等方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可通过电视等媒体进行监督等。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权利和义务
【解析】(1)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①需要补充的是法律的特征,②需要补充的是法津的作用,③需要补充的是违法行为的分类,根据知识点回答。(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要求,运用法律知识来分析,可见在图表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非常严重,围绕国家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管理制度来阐述。(3)本题包括两问,第一问提建议,要分好角度,从公民的角度,围绕提高道德素质、举报破坏行为来回答,从社会的角度,围绕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来回答,从国家的角度,围绕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来回答,第二问根据知识点行使建议权的途径展开作答。
5.(2017·嘉兴)行为的选择考量着良心与责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杜某通过建立人体器官交流平台给患者和供体牵线搭桥,从中赚取中介费。J市某区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杜某为牟取非法利益,贩卖人体器官,其行为已构成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材料二:在嘉兴工作的四川籍21岁女孩小刘,遭遇车祸救治无效。其父决定捐献出女儿的心脏、肝脏、肾脏和眼角膜。通过直升机与民航“空空联运”的“生命接力”,这些器官被送往北京阜外医院和浙医二院,延续了3个人的生命,2个人重见光明。
(1)运用“法律作用”知识,说明法院对杜某的判决所体现的道理。
(2)分析材料二中的行为是如何诠释“生命的价值”的。
(3)从责任角度指出刘父和杜某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杜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法的制裁;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法院依据刑法判决杜某,通过打击犯罪来维护公民的权益。
(2)刘父捐献女儿器官的行为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延伸了生命的意义;“空空联运”的“生命接力”的行为体现了合作的力量,通过精诚合作让生命的延续更有保障。
(3)人应该有责任意识,要积极承担起关爱他人的责任。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我们的理想与责任
【解析】(1)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根据教材知识,法律具有规范公民行为和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杜某的行为违反了刑法,应受到刑法的制裁,充分体现了法律的规范作用;法院依据刑法判决杜某,通过打击犯罪维护了公民的权益。
(2)此题考查了“生命的价值”;不仅考查知识,更是考查学生能力的运用。依据题意可从刘父捐献女儿器官的行为提升了生命的价值、合作让生命的延续更有保障等角度分析。
(3)启示类题型属于开放性试题,分析思路要开阔;结合题干材料可从培养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等角度分析作答。

一、选择题
1.(2019年杭州市桐庐县模拟)法律是人们生活中的行为规范。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为我们评判、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准绳
②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③法律能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④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③是法律的作用,②④是法律的特征。故选C。
2.(2019年杭州市萧山区一模)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 )
A.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C.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普遍约束力 D.反映统治阶级意志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 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
3.(2019年衢州市常山县模拟)某初中开设了“法律讲坛”,内容涉及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①法律是人民制定并认可的特殊行为规范
②在抖音上互相发表带有侮辱性质的字眼不是违法行为
③民间俗称的“民告官”属于民事诉讼
④升国旗时,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没有履行好维护国家荣誉、利益的义务
⑤微商为产品宣传擅自用明星照片作为代言,侵犯了该明星的合法权利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④⑤
【答案】 D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犯罪的特征及危害,法律维护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律、违法行为、诉讼类别、权利和义务的有关知识。法律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为规范,所以①不符合题意; 在抖音上互相发表带有侮辱性质的字眼是违法行为,所以②不符合题意; 民间俗称的“民告官”属于行政诉讼,所以③不符合题意;④⑤表述正确。故选D。
4.(2019年温州市第二十三中学二模)某企业违规生产了不合格疫苗,受到国家药监局重罚91亿元,同时依据《刑法》该企业负责人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
①法律是由国家经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 ②药监局侵犯了该企业的财产权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药监局的做法维护了公平正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①与题意无关;药监局的作为是在履行法律职责,所以②不符合题意;③④符合题意。故选D。
5.(2020·河池模拟)“未成年人不得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不良行为。”以上规定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保护作用
C.对未成年人的行为有规范作用D.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依据教材知识可知,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由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可以看出,其体现了法律对青少年行为的规范作用,C说法正确。
ABD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应排除。故答案为:C。
6.(2020·河池模拟)黄某兰在自家门前的菜地上种植罂粟770株,2018年3月14日被贵港市港南区桥圩派出所民警在巡逻时发现。黄某兰归案后,被判处管制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元。庭审当天,很多当地村民和学校师生前来旁听。据此回答下题
(1)此案警示我们( )
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法律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2)如果发现有人种植罂粟,正确的做法是( )
①告之罂粟的危害并劝其铲除 ②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③买来食用治病 ④采摘罂粟进行研究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1)A (2)A
【考点】遵章守法,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1)题干中的案例警示我们生活中要做到心中有规则、心中有法律,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所以②③观点符合题意;①④观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故答案为:A。
(2)假如你如果发现有人种植罂粟,应告之罂粟的危害并劝其铲除,若劝其不成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所以①②符合题意。③④错误,是缺乏法律意识的体现。故答案为:A。
7.(2020·江西模拟)2019年7月3日,湖南省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了湖南省政府驻上海办事处原党组书记、主任王华平(正厅级)受贿一案,对被告人王华平以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4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500万元;对王华平受贿所得财物予以追缴,上缴国库。这说明( )
①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法律是专门约束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规范
③高官违法要重判,以起到警戒作用
④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人民法院对王华平案件的判决,体现出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①说法正确。
④说法正确,作为上海办事处原党组书记、主任王华平违反法律,同样受到法律的制裁,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错误,法律是约束全体社会成员的。③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是重判。故答案为:A。
8.(2019·安徽模拟)2019年4月3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陈树隆因受贿、滥用职权、内幕交易、泄露内幕信息等违法行为,被依法判处无期徒刑,并处罚金1.7亿元。此案告诫我们( )
①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②高官贪腐应罪加一等
③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④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B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解析】题文材料中身为副省长的陈树隆违法犯罪,一样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告诫我们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①④符合题意,正确。②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高官贪腐与民同罪。③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答案为:B。
9.(2019·嘉兴模拟)中共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不断出台和修订,“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
①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②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③法律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常用的手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党中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体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出台和修订一系列保障民生涉及全面深化改革等任务的法律,体现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是人们生活的卫士和国家生活的保障。所以①②③说法符合题意;④说法错误,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最有效的手段。故答案为:A。
10.(2019·九江模拟)朱某拾到刘某的进口名牌相机,刘某要求其归还,但经多次协商后朱某仍拒绝归还。刘某于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朱某限期归还相机。由此可见( )
A.诉讼是依法维权的唯一途径 B.朱某的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
C.违法行为只需受到民事制裁 D.我国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答案】 D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我国法律保护公民合法权益,题干中朱某拾到他人相机,属于不当得利,不是合法权益,刘某是相机的主人,拥有所有权,题干中法院的判决,体现了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D符合题意,正确。A说法错误,还可以通过非诉讼途径解决。B错误,朱某的行为损害他人利益,具有社会危害性。C错误,违法行为还可以受行政制裁等。故答案为:D。
11.(2018·东海模拟)《反家庭暴力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人民法院应当在72小时内作出裁定,情况紧急的应当在24小时内作出。这表明( )
A.法律对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起规范作用 B.法律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C.法律要求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D.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
【答案】 D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作用,题文中《反家庭暴力法》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体现的是保护作用,D观点正确;A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观点错误,宪法是一切组织或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C观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D。
12.(2018·兴化模拟)2018年3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顺利闭幕。大会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通过了监察法,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对此,下列看法不正确的是( )
A.我国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我国人民直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
【答案】 B
【考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此题是一道逆向型选择题,要求选出看法错误的一项。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履行了重大事项决定权和立法权,说明ACD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这三项不符合题目要求,应排除。B的说法错误,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但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也需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不能直接行使。此项符合题目要求,应入选。故答案为:B。
13.(2018·绥化模拟)2017年,13名厅级以上官员在江苏法院被判刑。这说明( )
①法律仅对违法犯罪分子具有约束力 ②我国法律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③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④法律和道德都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C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厅级以上的官员违反了法律,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说明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②③的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应入选。①的说法错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都具有普遍约束力;④的说法错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则依靠社会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来维系。故答案为:C。
14.(2018·朝阳模拟)“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B.法律是规范社会生活的唯一准则
C.要自觉学法、守法,成为执法者D.法律仅是用来打击犯罪的
【答案】A
【考点】规则:道德、纪律、法律,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如果社会是一列急速行驶的火车,法律就是让火车正常行驶的轨道”说明要遵守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所以A说法符合题意;B说法错误,过于绝对,排除;C说法错误,公民要学法、守法,成为执法者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要求;D说法错误,法律有规范、保护和制裁的作用。故答案为:A。
15.(2018·石景山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于2017年11月4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行为被写入刑法,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修正案(十)》( )
①是由国家制定的特殊行为规范 ②须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保证实施
③是规定犯罪与刑罚的法律 ④对部分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于2017年11月4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这说明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所以①符合题意,正确;③符合题意,正确,依据题文中刑法的相关规定,刑法是关于什么是犯罪和对犯罪分子是以何种刑罚的法律,②④观点错误,刑法修正案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约束力,靠国家强制力保护实施。故答案为:B。
16.(2018·福建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第七条规定:奏唱国歌时,在场人员应当肃立,举止庄重,不得有不尊重国歌的行为。上述法律条文体现的法律作用是( )
A.规范B.保护C.评价D.指导
【答案】 A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根据所学,法律的作用主要有规范和保护作用,法律规定人们享有什么权力,应该履行什么义务,并对侵犯他人权力和不履行义务的行为给予制裁。题文中的规定体现的规范作用。A符合题意,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答案为:A。
二、非选择题
1.(2019年温州市六校联考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4月21日,南京一名女房主称遭遇楼盘消费欺诈,坐到宣传沙盘上维权。售楼部报警后,女子离开沙盘。经初步确定被毁沙盘维修价格在5万元左右。目前,因涉嫌故意毁坏财物罪,该女房主已被警方依法刑拘。
【法律链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5条规定,故意毁坏公私财物,数额较大(1万元—5万元)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1)请从自由和法治的关系角度,评析该女房主的行为。
(2)据调查,该女房主只是听其他人说房子可能存在与售房承诺不一致的情形。这些问题并没有得到验证,而只是处于业主之间议论时,女房主就情绪冲动地去坐沙盘维权。
女房主为自己的冲动而受到了惩罚,我们该如何避免“情绪冲动”?
(3)此事迅速引发舆论热议,网友们纷纷表示,“维权要理性,要遵守法律底线”。
请从法律的作用角度,谈谈理性维权的重要性。
【答案】 (1)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或者: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女房主坐在沙盘上,导致沙盘损坏,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要付出可能失去自由的代价。
(2)要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想一想,体验对方的感受;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合理宣泄,如找信任的人倾诉。
(3)法律具有协调矛盾、惩治罪恶的作用,它对社会活动进行规范,保护权益,保障社会生活有序进行。公民依照法定的程序,(或:用正确的合法的方式)维护权利,有利于规范公民的行为,协调双方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
【考点】情绪的多样性、复杂性,理解与宽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权利和义务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自由和法治的有关知识。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女房主坐在沙盘上,导致沙盘损坏,违反了《刑法》的相关规定,要付出可能失去自由的代价。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们要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立场想一想,体验对方的感受;转移注意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合理宣泄,如找信任的人倾诉,如此才能更好的避免“情绪冲动”。
(3)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作用。法律具有协调矛盾、惩治罪恶的作用,它对社会活动进行规范,保护权益,保障社会生活有序进行。公民依照法定的程序,用正确的合法的方式维护权利,有利于规范公民的行为,协调双方矛盾,有利于社会和谐,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公平正义。
2.(2019年湖州市吴兴区第四中学三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则案情】2019年4月10日,网民周某在某微信群内看到四川凉山救火英雄遗体回家的视频。出于无聊和发泄其它不满情绪,周某竟在微信群内发布低毁烈士的言论。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相关规定,警方对周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
周某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突出体现了法律的哪一基本特征?
(2)【一方观点】周某的行为造成了严重的社会不良影响,也激起了广大网友的义愤:
网友 观点
法之利剑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一旦越界,自由不再!
正义凛然 居然低毁救火英雄,这样的人真是咎由自取!

结合案情,从自由与法治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两位网友观点的理解。
(3)【一份关爱】凉山救火英雄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各地市民纷纷将牛奶、奶茶、矿泉水等物品送到消防员们的手中,表达对消防战士的感谢,并祝福大家每次出任务可以平安归来。有消防官兵又将这份真情转送给了更需要帮助的人手中,爱心接力在社会中弥漫开来。
根据材料,分析这“一份关爱”对社会文明进步的意义。
【答案】 (1)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2)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周某在网络中发布诋毁救火英雄的言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属于咎由自取。
(3)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考点】理解与宽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权利和义务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分析“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相关规定,警方对周某处以行政拘留10日的处罚”可知,这突出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这一基本特征。
(2)本题考查的是自由与法治的有关知识。自由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碰触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周某在网络中发布诋毁救火英雄的言论,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必然要承担法律责任,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属于咎由自取。
(3)本题考查的是关爱他人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爱传递着美好情感,给人带来温暖和希望;关爱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润滑剂和正能量,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氛围,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3.(2019年湖州市吴兴区九年一贯制学校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二十六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于2019年3月1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20年1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19年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 第二十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制定涉及外商投资的规范性文件,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没有法律、行政法规依据的,不得减损外商投资企业的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其义务,不得设置市场淮入和退出条件,不得干预外商投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材料二:2018年我国利用外资逆势增长。全年新设外资企业超过6万家,增长69.8%,实际使用外资8856亿元,增长0.9%,进一步提高了我国就业和对外贸易的水平。
(1)《主席令》的内容体现了我国法律的哪一特征?
(2)从依法行政角度,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合理性。
(3)根据材料二,分析我国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的原因。
【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它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第二十四条对政府行使权力作了规定,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外商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3)外商投资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常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出台《外商投资法》体现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体现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本题考查的是依法行政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它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第二十四条对政府行使权力作了规定,有利于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外商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从而推进民主法治建设进程。
(3)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外商投资属于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撑经常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出台《外商投资法》体现了国家保护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4.(2019年台州市临海三门模拟)法治中国,一直在路上。2019年3月,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审议的基础上,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外商投资法》的通过反映了法律的哪一特征?
(2)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划线部分的观点。
(3)上述材料对于建设法治中国有何启示?
【答案】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3)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国家监察部门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外商投资者(企业)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宪法与普通法律,依法治国与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特征。《外商投资法》的通过反映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这一特征。
(2)本题考查的是宪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
(3)本题考查的是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建设法治中国,立法机关要科学立法,要努力使每一项立法都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行政机关必须依法行政,必须严格遵照宪法和法律;国家监察部门必须加强对行政权的监督和制约;外商投资者(企业)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5.(2019年衢州市常山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零容忍”】 【案件回放】
2018年7月5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生产狂犬假疫苗,性质极其恶劣。药监局依据《药品管理法》、《药品监督管理办法》等法规对涉案的多名高管给予警告,并各处以30万元的顶格处罚并采取终身市场禁入措施。长春新区公安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涉嫌犯罪人员进行刑拘。


(1)漫画“零容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哪一基本要求?
(2)结合案例,从法律作用角度分析对涉案人员处罚的必要性。
(3)结合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从不同主体角度说说如何做到疫苗生产的“零容忍”。
【答案】 (1)严格执法。
(2)①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根据《刑法》对涉案人员刑拘,有利于规范疫苗生产和经营者的行为;保护了公民生命健康等合法权利。
(3)①疫苗公司经营者要增强学法、守法、尊法的意识,不做法律禁止的违规行为;②公民要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对违法行为积极监督;③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涉及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曝光;④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涉及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考点】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依法治国的有关知识。漫画“零容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严格执法这一基本要求、
(2)本题考查的是法律的作用。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律具有规范和保护的作用。药监局根据《药品管理法》等法规进行行政处罚、公安机关根据《刑法》对涉案人员刑拘,有利于规范疫苗生产和经营者的行为;保护了公民生命健康等合法权利。
(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疫苗公司经营者要增强学法、守法、尊法的意识,不做法律禁止的违规行为;公民要积极弘扬法治精神,对违法行为积极监督;社会要加强法治宣传,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对涉及药品安全违法行为及时曝光;国家要坚持依法治国方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对涉及药品安全的违法行为绝不姑息。
5.(2018·港南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2月9日上午,杭州中级人民法院对“杭州保姆纵火案”公开宣判,以放火罪判处被告人莫焕晶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以盗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二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材料二:未成年人犯罪原因的调查
原因 父母吵架,离婚或单亲,留守儿童管束不严 通过媒体接触大量凶杀、暴力、色情等信息并模仿 一时冲动 结交不良少年并被胁迫
比例 75.27% 40.35% 20.23% 30.27%

(1)材料一体现了我国法律的什么特征和作用?
(2)结合材料二,分析未成年人犯罪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3)情急结合材料二反映的原因,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具有制裁违法犯罪行为的功能,并通过制裁违法犯罪来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生活的有序与和谐。
(2)家庭保护不力。
(3)加强家庭保护,创造和谐家庭氛围;正确对待网络,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克服不良情绪,培养良好心态和素养;正确与他人交往,善交益友。
【考点】正确对待诱惑,修身养性防范于未然,知法守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四道防线,法律的特征和作用
【解析】(1)题文中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处罚,表明法律具有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表明法律通过制裁违法犯罪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等。
(2)此问认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于家庭原因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比例最大,所以造成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家庭保护不力造成的。
(3)此问结合材料和所学,从加强家庭保护、正确对待网络、提高自身素养、克服不良情绪等方面回答,角度多元化,言之有理即可。
10

专题六 心中有法(一)

课程标准 1-3-1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一、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 (法律产生的方式):制定和认可,是国家创制法律的两种基本形式;我国的立法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2.法律是 (法律实施的手段):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主要特征。国家强制力主要包括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
3.法律对 (法律约束的对象和范围):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4.法律与道德、校纪校规的不同
行为规范 产生方式 实施手段 调整对象和范围
法律 全体社会成员
道德 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 全体社会成员
校纪校规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制定 在校学生

二、法律的作用
1.总述:法律 着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着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创造安全、健康、有序的社会环境。
2. 作用
①法律规定我们应该有的 ,应该履行的 。
②法律也为我们 、预测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提供了 、指引、教育人 。
3. 作用
法律通过 和 ,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维护我们的 。法律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法律意义上,平等的两层含义
(1) 。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2) 。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1)任何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同时必质平等地及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
(2)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都 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 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 。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重要性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 ,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之一。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