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课件(1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课件(1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9张PPT)
内忧
外患
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
清政府将如何挽救其摇摇欲坠的统治呢?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恭亲王奕?
(中央)
1867年 天津机器局   (崇厚)
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军事工业
1866年 福州船政局   (左宗棠)
1861年 安庆军械所 (曾国藩)
1865年 江南制造总局 (李鸿章)
自强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传统的官府工业有什么不同?
——采用机器工业生产方式,雇佣劳动













北洋海军
福建海军
南洋海军
北洋水师,是李鸿章创建的新式海军舰队,于1888年12月17日于山东威海卫正式成立,规模一度为世界第四、亚洲第一。
镇远舰(模型)
1877年 开平煤矿 (李鸿章)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1890年 汉阳铁厂 (张之洞)
1872年 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求富
京师同文馆于1862年设立
学 习 内 容
私塾 四书、五经



堂 外语、天文、代数、化学、物理、医药、外国史地、国际公法、富国策、体育、造船技术、航海测量、经学等
*
洋务派派遣的留学生有后来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自强”“求富”
创办新式军事工业,建立新式海军
兴办各种新式民用企业
兴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
一、洋务运动的概况
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时间
主要代表
人物
旗号






洋务派:清朝统治集团内一些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的开明官员。
指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清政府中的一部分官员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通过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创建近代海军和新式学堂,企图摆脱内忧外患、维护清政府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结合课文中的资料1、资料2和所学知识,探究洋务运动的失败原因。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运动只单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设备,而不彻底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 ——《中国近代史》
三、洋务运动的积极意义
洋务派派遣的留学生有后来成为“中国铁路之父”的詹天佑,民国政府第一任国务总理、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晚清外交家、民初交通总长梁敦彦,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 ——《中国近代史》
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御作用
培养了一批对西方事务认识较为深刻的人才,对日后改革大有帮助
洋务运动中的军事工业,不仅搬入了西方的枪炮、轮船、弹丸、雷管,而且使外国制器之器(机器)也由此而入中国。而民用企业,则移来了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与此同时,聚集于这些企业中的成百成千雇佣工人体现了近代中国新的社会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使了新的阶级的诞生。
阅读课文p100-101页,梳理历史知识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初步发展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19世纪末
受外商企业和洋务派民用企业丰厚利润刺激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主要在东南沿海。主要是日用轻工业
规模小、力量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举步维艰。
方举赞、陈启沅、张謇(放弃高官厚禄的状元实业家)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指近代中国一些官僚、地主、商人私人投资兴办的企业。
项目 兴起 初步发展
时间
原因
民族资本家代表
分布
发展状况
影响
资料来源: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
1866年,铁匠方举赞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19世纪70年代,发昌机器厂发展很快,能够制造小火轮和车床等。不过,发昌机器厂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90年代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1872年,陈启沅在广东南海建立继昌隆机器缫丝厂,在当地引起风波。社会上出现种种流言蜚语,如“男女同厂做工,有伤风化”,“烟囱高耸,破坏风水”。陈启沅不得已一度将丝厂迁至澳门。后来,工厂因外国资本的排挤而倒闭。
发昌机器厂与继昌隆机器缫丝厂
阅读卡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发展艰难。
19世纪末,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和领导了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
——人教版八下《历史与社会》
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洋务派的“自强求富梦”和民族资本家的“实业救国梦”,虽然失败了,但它为我们留下了哪些启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