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渴望春天》说课材料柳林乡中心学校 孙华凯各位评委,同行们:下午好!感谢教研室音乐教研组给了我这次学习的机会,我是3号,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渴望春天》1、 说教材《渴望春天》是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的一首深受儿童喜爱的抒情歌曲。《渴望春天》以少年儿童那纯真的稚气,活泼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孩子们渴望满目绿色,鲜花盛开、小鸟歌唱的春天到来的心情。歌曲采用D大调,6/8拍子,歌曲结构为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全曲以分解三和弦与级进音调交替进行的旋律为基础,配合着活泼、跳跃的6/8节拍,流畅清晰、优美洗练、充满青春到来的活力和气息,表现了少年儿童渴望春天到来的愉悦心情。第一乐段:1—8小节,由同一材料变化重复的两个乐句组成,听起来给人一种亲切、婉转、流畅、抒情之感。第二乐段:9—16小节,由于第三乐句的音调出现了变化,旋律音程出现大跳和向属调的离调,给人以清新、明朗的感觉。第四乐句再现了第一乐句的素材,并略作变化,使全曲在欢快、活泼的情绪中完满地结束。为了使歌曲给人们的感觉更完美,作者在尾声的钢琴伴奏中用了高音区的装饰音,像是模仿鸟儿的歌唱,使歌曲更富于诗情画意。二、说教学内容:1、歌曲:《渴望春天》。2、创编:为歌曲配打击乐伴奏。3、配乐散文::《春》三、说教法音乐教育强调以审美为核心,因此,在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1、情景教学法播放以春天为主题的抒情、典雅的音乐作品,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地走近春天。2、情感体验法要求学生寻找感觉最好的方法来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聆听为基础,以情感为主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尝试用声音、速度、力度的变化表现赞美春天、渴望春天的心情。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深度理解,使本课更具感染力。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四、说学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使学生能主动积极的学习,选择方法很重要。根据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我选择了合作学习法,参与体验法。运用开门见山的方法让学生聆听赞美春天的旋律。巧妙安排了多角度处理歌曲这一环节,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使学生自由的感受歌曲带来的震撼。五、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磁带、打击乐、铃鼓、三角铁、沙锤等。六、说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渴望春天》,并在反复地练唱中体会6/8拍子活泼欢快的特点。2、通过对散文《春》的配乐朗诵,使学生感受音乐与文学的密切关系及审美内涵。3、鼓励学生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七、说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欣赏门德尔松的《春之歌》。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从音乐风格上自然走近春天,使学生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在不经意间领略到春天的诗意、暖意和别样境界。2、以配有音乐的春天画面展示导入新课。3、请学生朗诵散文诗《春》,并选择适当的乐曲做背景音乐,有感情地表演。学生分组讨论表现“春”的方式,引出音乐也可表现春。教师以《渴望春天》的歌谱为基础弹奏不同风格的乐段,让学生讨论那种乐段可以变现春。4、播放歌曲《渴望春天》。请学生仔细聆听,听后用语言描述歌曲所表达的情绪。5、随录音轻声哼唱歌曲。其间,教师可以为学生范唱,电子琴伴唱,通过多种形式的练唱,使学生逐渐熟悉歌曲。6、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到相同的旋律片段。如:一、二乐句的开头。并打着拍子反复地唱一唱,加深印象。7、请学生从曲谱中找出变化音。在演唱中注意唱准音高及旋律对感情表达的作用。8、再次播放歌曲《渴望春天》的录音。提示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感受音乐:(1)音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快、稍快、很快、极快。结合词、曲特点,谈一谈为什么用这样的速度来表达。(2)歌曲演唱的力度是什么样的?很弱、弱、中强、强、很强。你认为歌曲应该用那种表现最合适。(3)应该用怎样的情才能恰当地表达歌曲的情绪?(4)你喜欢这首歌曲吗?为什么?谈谈对整首作品的感受。9、在录音的伴奏,老师指挥下,全体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渴望春天》。演唱形式可采用领唱、齐唱。之后,也可由学生独唱或小组唱。10、请学生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伴奏型由师生共同设计。鼓励学生自己设计,边唱边加入打击乐伴奏。八、布置课后活动收集能表达“春”的诗歌、散文、绘画、舞蹈及音乐,与同学共同分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