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53张PPT+教案+导学案+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课件53张PPT+教案+导学案+练习+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同步训练
(原卷版)
选择题:
1.(2018 扬州)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2.(2019年山东德州)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人预定轨道。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州五号
3.(2019年湖北荆州)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4.(2019年山东青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5.(2019年四川自贡)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6.(2019年山东日照)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屠呦呦被授予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这源于她在哪一领域的突出贡献?(

A.农业科技
B.航天科技
C.文艺创作
D.医疗卫生
7.(2018 衡阳)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导弹发射成功
8.(2019年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捕风一号
9.(2019年黑龙江大庆)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与屠呦呦有关的研究成果是(

A.原子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青蒿素
10.(2019年湖南株洲)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以表彰他(

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11.(2019年广西贵港)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是(

A.在植物中成功提取青蒿素
B.研制出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2.(2019年江苏连云港)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13.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由此可见,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

顺应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B.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
C.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14.下表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C.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D.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15.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科技成就与“青蒿素”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B.籼型杂交水稻稻
C.“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
D.“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1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居民王某不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美建交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17.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18.以下是1970年4月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据此判断,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D.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
19.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A.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20.有一首诗写道:“长征火箭破云端,力挽神州绽笑颜。轻吻蟾宫情已醉,科研项目梦犹欢。眼光凝聚十三亿,环宇逗留三十天,兄弟二人怀壮阔,东风一奏凯歌还。”诗中“环宇逗留三十天”主要得益于(  )
A.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原子能技术
21.(2018 安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22.(2019年山东聊城)“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23.(2019年湖北随州)“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上述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进喜
D.钱学森
24.(2018 北京)如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25.(2019年湖南张家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核力量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1985年
向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三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材料二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是发现____________的屠呦呦,开创了治疗
的新方法,她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3)图二中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成功发射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4)图三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他当时乘坐的是哪艘载人航天飞行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同步训练
(解析版)
选择题:
1.(2018 扬州)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颗原子弹的实验成功。由材料中的时间“1964年10月16日”和材料“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可知,这反映的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实验成功。故选:A。
2.(2019年山东德州)2019年1月21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搭载的三颗卫星送人预定轨道。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一号
D.神州五号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故B符合题意;长征一号、神舟一号、神州五号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3.(2019年湖北荆州)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在国防尖端技术研究方面取得巨大成就,这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这项成就是(

A.“两弹一星”的成功
B.实施载人航天工程
C.开创治疗疟疾新方法
D.杂交水稻培育技术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不仅增强了我国的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故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CD项。故选A。
4.(2019年山东青岛)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袁隆平,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他被称作“杂交水稻之父”。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2019年四川自贡)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稼先为两弹研制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使用的是(

A.电影作品《邓稼先》
B.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
C.《中外科学家故事一一邓稼先》
D.某同学课堂笔记提纲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的定义可知,邓稼先遗留手稿和日记属于一手史料,其他均属于二手史料。故B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
6.(2019年山东日照)在2018年12月18日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屠呦呦被授予100名“改革先锋”之一。这源于她在哪一领域的突出贡献?(

A.农业科技
B.航天科技
C.文艺创作
D.医疗卫生
【答案】D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20世纪60年代,为寻找治疗疟疾的新型有效药物,许多国家组织科研力量展开研究。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的研究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为此,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因此这源于她在医疗卫生领域的突出贡献。故D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
7.(2018 衡阳)有人说:“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沉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正在挣扎;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开始奋起!”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
D.导弹发射成功
【答案】A
【解析】本题以“1964年,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为依托,考查20世纪60年代的科技成就。选项A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选项B2003年10月“神舟五号”发射成功。选项C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选项1966年10月27日中国首次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8.(2019年海南)努力攀登空间科学高峰是我国科学家的毕生追求。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嫦娥一号
D.捕风一号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4月24日晚上9时35分,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这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A符合题意。神舟一号是无人飞船;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并发射的首个月球探测器;捕风一号准确测量海面风场信息,从而实现对台风的预报,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9.(2019年黑龙江大庆)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面与屠呦呦有关的研究成果是(

A.原子弹
B.人造地球卫星
C.籼型杂交水稻
D.青蒿素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的主要成就是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原子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是邓稼先的成就,研制出籼型杂交水稻的是袁隆平。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2019年湖南株洲)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以表彰他(

A.成功提取了青蒿素
B.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C.自主研制人造卫星
D.研制原子弹爆炸成功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首个选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二号”。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于2018年12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袁隆平“改革先锋”称号,颁发改革奖章。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1.(2019年广西贵港)2015年10月,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她的研究成果是(

A.在植物中成功提取青蒿素
B.研制出中国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
C.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D.研制出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屠呦呦于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类奖。她的成就是从青蒿素这种植物中发现并提取出治疗疟疾的青蒿素。人们利用青蒿素来治病救人。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2019年江苏连云港)邓小平认为:“这些东西(原子弹、氢弹等)反映一个民族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为“这些东西”献身的科学家代表有(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王进喜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C项符合题意;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A项不符合题意;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B项不符合题意;王进喜是石油工人,为我国摆脱贫油国的帽子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被称为“铁人”,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关键词“原子弹、氢弹”,结合中国科技的发展相关知识解答问题,逐一分析四个选项,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3.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说:“我们如今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如今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由此可见,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

顺应新科技革命的潮流
B.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
C.加强新中国的国防力量
D.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加强国防力量。“顺应新科技革命的潮流”、“改变国家落后的面貌”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AB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故C符合题意。科教兴国的战略是在1995年提出,与题干中“1956年”时间不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4.下表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C.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D.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5年,在印尼举行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直接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所以题干图表中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故正确答案为C。ABD说法均不准确,故选C。
15.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下列科技成就与“青蒿素”属于同一领域的是(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B.籼型杂交水稻稻
C.“曙光2000”超级服务器
D.“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青蒿素”是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袁隆平研发的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人们的温饱问题。“青蒿素”和籼型杂交水稻都是与民生相关的科技成就。AD项都属于空间技术领域的成就;C项属于电子计算机领域的成就。B项符合题意,故选B。
16.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中国居民王某不可能经历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中美建交
D.香港、澳门回归祖国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出生”,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可能经历,故A不符合题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不可能经历,故B符合题意。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可能经历,故C不符合题意。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可能经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


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课本所学,“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B项符合题意;A项不合题意;“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对世界的影响,C项不合题意;“两弹一星”是我国在原子能和航天领域的成就,但不能证明,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18.以下是1970年4月新华社对我国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发表的评论,据此判断,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  )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
C.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
D.中国成功发射了载人飞船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1970年4月”分析可知,该评论所涉及的科学技术成果是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长征-1号”航天运载火箭顺利地将“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卫星的国家,所以B项符合题意;A项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C项中国正式组建地地战略导弹部队是1966年,D项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飞船载着中国第一位宇航员杨利伟升上太空,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
19.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这说明了(

A.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
B.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
C.科技进步推动了经济发展
D.科学技术是一柄双刃剑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20世纪70年代,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使全球数亿人受益;20世纪90年代,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的信息可知,材料说明了科技进步增进了民生福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的进步,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0.有一首诗写道:“长征火箭破云端,力挽神州绽笑颜。轻吻蟾宫情已醉,科研项目梦犹欢。眼光凝聚十三亿,环宇逗留三十天,兄弟二人怀壮阔,东风一奏凯歌还。”诗中“环宇逗留三十天”主要得益于(  )
A.生物工程技术
B.空间技术
C.新能源技术
D.原子能技术
【答案】B
【解析】根据诗中“长征火箭”“神州”“环宇逗留三十天”可知,这些都是我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主要得益于空间技术的发展。空间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太空以及地球以外天体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亦称航天技术。ACD项与诗句信息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21.(2018 安顺)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方向,抢占科学技术前沿目标,集中精干力量,突破并掌握一批关键技术,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  )
A.“科教兴国”战略
B.改革开放政策
C.“863计划”
D.“七五”计划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史实的理解识记。1986年3月,中国科学院几位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技术的建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八六三”计划。故选:C。
22.(2019年山东聊城)“萃取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屠呦呦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1971年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故B符合题意;袁隆平、邓稼先、钱学森与题干无关,故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23.(2019年湖北随州)“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上述2007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词赞颂的是(

A.袁隆平
B.屠呦呦
C.王进喜
D.钱学森
【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学习“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钱学森。钱学森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故D符合题意;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故A不合题意;屠呦呦分析了青蒿素,故B不合题意;王进喜被誉为铁人,故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24.(2018 北京)如图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功勋奖章,获得这枚奖章的是( )
A.邓稼先
B.王进喜
C.焦裕禄
D.袁隆平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邓稼先。图示为两弹一星勋奖章,所给四个选项中获得此奖章的只有邓稼先。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被誉为“铁人”;焦裕禄曾任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被誉为“党的好干部”;袁隆平的贡献是培育了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故选:A。
25.(2019年湖南张家界)“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A.焦裕禄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可知,反映的是一位在农业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袁隆平是农业科学家,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让所有人远离饥饿。选项C符合题意;党的好干部焦裕禄;“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学技术成就示例
时间
重大成就
作用和意义
1964年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我国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1966年
第一颗导弹发射成功
我国有了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7年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进一步增强了我国的核力量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73年
籼型杂交水稻育成
大幅度提高粮食产量,惠及世界
1985年
向预定海域发射远程火箭成功
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新的水平
2003年
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迈出太空探索重要一步
材料二
材料三:
(1)请写出三名为材料一所述科技成就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2)材料二中“两弹一星”所指内容是什么
(3)材料三是发现____________的屠呦呦,开创了治疗
的新方法,她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出怎样的历史结论或认识?
【答案】
(1)邓稼先、袁隆平、钱学森、钱三强、朱光亚、杨利伟等。(答出任意三位即可)
(2)原子弹(或核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
(3)
青蒿素
疟疾
(4)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第(2)题从材料二中的重大成就概括得出。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可知:是发现青蒿素的屠呦呦,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她在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4)题依据材料,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改革开放,在经济、科技、国防等方面取得重大成就,由此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图一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出现的蘑菇云,这幅图片具体是在什么时候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原子弹是一种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也要研制它?
(3)图二中的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什么时候成功发射的?它有什么突出的历史地位?
(4)图三杨利伟是中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什么时候?他当时乘坐的是哪艘载人航天飞行器?
【答案】
(1)1964年10月16日。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3)1970年。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解析】(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幅图片具体是在1964年10月16日拍摄的;这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讹诈,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要研制原子弹,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人民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
(3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1970年成功发射的;它是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4)根据图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是在2003年;杨利伟当时乘坐的是“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年级
八年级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学习目标】
1、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2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专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3、列表归纳袁隆平、屠呦呦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难点)4、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
梳理知识】任务一:【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
(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两弹一星”:(1)成就: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
_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
地地导弹
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
氢弹
爆炸成功。②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2)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
核垄断
,增强了我国的
国防实力
,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2.漫步太空:(1)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
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2)2003年10月,航天员
杨利伟
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3)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
翟志刚
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1.杂交水稻:(1)概况: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
袁隆平
成功培育出
籼型杂交水稻
,被称为“
杂交水稻之父
”。(2)影响:①.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②.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青蒿素:(1)概况:
屠呦呦
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
疟疾
的新方法。(2)荣誉:屠呦呦获得2015年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3)意义: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三)文化事业的发展1.方针:“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2.成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
东方红
》;电影《英雄儿女》等。3.发展:2012年,中国作家
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务二:【合作探究】1.根据教材内容,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时间科技成就作用或意义1964年10月16日1966年1967年1970年1999年2003年2008年2.结合教材91页人物扫描,材料,讲述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故事,说出“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什么?任务三:【合作探究】结合教材,列表归纳袁隆平、屠呦呦取得的成就及贡献,并根据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讲一讲他们的科研故事。科技成就贡献袁隆平屠呦呦任务四:【合作探究】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时间1956—1978年1978年以后类别长篇小说话剧舞剧电影报告文学电视剧【精讲点拨
总结归纳】任务五:【动动手】动手制作本课知识结构图。【检测提升
巩固新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牙举行的核安全峰会上发表讲话,阐述了中国关于发展和安全并重、权利和义务并重、自主和协作并重、治标和治本并重的核安全观。标志我国拥有核武器的事件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飞成功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2.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却依然研制出原子弹,其主要原因是(
B
)A.为新的世界大战做准备B.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粉碎其核威胁,维护世界和平C.向国外反华势力炫耀我国的军事实力D.打击美国的对台政策3.下列高科技成就诞生的先后顺序是(
C
)①东方红一号卫星顺利升空②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④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③①4.中国人口多,人均耕地少,维护粮食安全一要坚守耕地数量,二要提高粮食产量。有人这样称赞中国的一位农业科学家“是他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他是(
A
)A.袁隆平
B.邓稼先
C.焦裕禄
D.钱学森5.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是(
D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6.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的药物是(
A
)A.青蒿素
B.青霉素
C.土霉素
D.抗生素7.我国的航天技术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下列属于我国航天技术成就的是(
B
)①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③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
④嫦娥奔月工程顺利实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课后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53张PPT)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部编版
八下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新知导入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发展如何?是否取得重大突破呢?
新知导入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目标2: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专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重点、难点)
目标3:搜集资料,列表归纳袁隆平、屠呦呦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难点)
目标4: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重点)
学习目标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
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教师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新知讲解
原子弹
氢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两弹一星”
“两弹”
“一星”
核弹
导弹
原子弹
氢弹
人造地球卫星
概念解释
什么是“两弹一星”
概念解释
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归纳我国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的发展历程。
1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美国:1945年原子弹;1952年11月1日
氢弹爆炸
苏联:1949年8月29日原子弹;1953年8月21日氢弹
英国:1952年10月3日;原子弹1957年5月15日氢弹
法国:1962年原子弹
;1968年8月氢弹
新知讲解
十年磨一剑,罗布泊腾起蘑菇云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时,中国在西部地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装的国家。
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
新知讲解
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合作探究
2
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1966年10月27日,装载着核弹头的导弹成功发射,广大指战员热烈庆祝我国第一次导弹核武器试验取得成功
新知讲解
3
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从原子弹到氢弹,法国是8年零6个月,美国是7年零3个月,英国是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不到4年,我国只用了2年零8个月。
4
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意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两弹”最初指原子弹、氢弹,后来“两弹”指原子弹、氢弹,合称核弹,另一弹为导弹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合作探究
“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
邓稼先(1924-1986)
邓稼先,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一生从事原子弹研究,积劳成疾,身患癌症于1986年逝世。研制原子弹是国家机密,所以邓稼先一生都默默无闻地工作和奉献着,直到逝世后,他的的名字才为人知。
“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
钱学森(1911-2009)
钱学森,吴越王钱镠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结合教材91页人物扫描,材料,讲述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故事,说出“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什么?
邓稼先
钱学森
材料
现在大家最称道的中国科技成就之一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之所以值得称道,是因为它是在封锁的条件下,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进行的。尽管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受到多重外部环境的封锁,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比如我们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比当时法国更早地爆炸了氢弹,比美国、英国、法国的速度都要快。
——周光召:《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
合作探究
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阅读教材92页材料研读并结合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归纳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材料研读
新中国成立以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中国面临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
为了打破美苏两个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个安定的环境,我国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分析归纳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允等科学家学家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国家还制定了重点科技攻关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等多多项科技发展计划。
相关史事
播放课件素材—教学视频:神一到神十中国载人航天突破全回顾
新知讲解
载人航天工程
5
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新知讲解
6
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此次飞行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7
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神州九号
神州十一号
神州十号
知识拓展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航天技术领域新的发展阶段。从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连续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根据教材内容,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
时间
科技成就
作用或意义
1964年10月16日
原子弹
1966年
地地导弹
1967年
氢弹
1970年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1999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
2003年
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
2008年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仓任务
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我国实现了太空行走
课堂小结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
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合作探究
1
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杂交水稻之父”
①时间:
20世纪70年代
②培育者: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
新知讲解
③培育过程: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进行种植示范,次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2017年9月28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团队培育出的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产量更高。
④意义:
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CCTV"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评选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知识拓展
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改革开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国家政策
科学技术
2
青蒿素:
①概况:1972
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
②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青蒿素
屠呦呦科研团队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知识拓展
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知识拓展
1
提出:
文化事业的发展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新知讲解
2
成果:
文化事业的发展
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新知讲解
3
代表作:
文化事业的发展
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的出色作品。
新知讲解
《红岩》出版于1960年。作者罗广斌杨益言都是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的幸存者,他们亲身经历了黎明前血与火的考验,目睹了许多革命烈士为革命牺牲的壮烈场面。根据这些亲身经历,他们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长篇小说《红岩》,集中描写了革命者为迎接解放、挫败敌人的垂死挣扎而进行的最后决战。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杨沫,《青春之歌》正是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在三十年代觉醒、成长的革命青年的典型形象。
《茶馆》是现代文学家老舍于1956年创作的话剧,1957年7月初载于巴金任编辑的《收获》杂志创刊号。1958年6月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单行本。剧作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
文学作品赏析
文学作品赏析
5
进一步发展:
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新知讲解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文学作品赏析
《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09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莫言,1955年2月17日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80年代中期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2000年,莫言的《红高粱》入选《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2005年莫言的《檀香刑》全票入围茅盾文学奖初选。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畅所欲言
材料研读
课堂总结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振奋,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教兴国的正确性,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勇于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它感召着我们,让我们见贤思齐吧!
板书设计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任命文学家、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原中央研究院院士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成立之初的中国科学院也是一个集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于一身的综合性研究机构。
1956年1月,在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提出了“向科学进军”口号,提出了分步骤、分阶段缩小与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差距的思路。
材料一
结合所学及阅读材料,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课堂巩固
1975年年小平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以马克思“生产力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1988年6月,邓小平同志根据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现状,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邓小年同志的这一论断,体现了马可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和科学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特点,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国家政策的支持
科学家的奉献
1
2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198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回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的热情投人、无私奉献。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目标1: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目标2: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探讨发展“两弹一星”的原因;学习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刻苦专研、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
目标3:搜集资料,列表归纳袁隆平、屠呦呦作出的重大贡献;并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目标4:阅读教材,列表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文学艺术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两弹一星”
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教学难点:认识科技文化的重要性。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二)自我研学 生成新知
【自学识记】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时间、组成部分,无人飞船和载人飞船的发射时间,袁隆平和屠呦呦及其贡献,“双百方针”内容,文化事业发展的成就等基础知识。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教师解释概念:什么是“两弹一星”?
2.教师出示“小资料”,我国是世界上第几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3.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分析归纳我国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的发展历程。
(一)“两弹一星”
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试验取得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
③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④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4.阅读教材,“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有何深远意义?
意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5.合作探究: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6.小组合作探究:“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7.结合教材91页人物扫描,材料,讲述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故事,说出“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什么?
材料:
现在大家最称道的中国科技成就之一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之所以值得称道,是因为它是在封锁的条件下,完全由中国科学家独立进行的。尽管当时中国的科学发展受到多重外部环境的封锁,但在科学家的努力下,发展速度非常之快,比如我们用了两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从原子弹发展到氢弹,比当时法国更早地爆炸了氢弹,比美国、英国、法国的速度都要快。
——周光召:《发扬“两弹一星”精神》
邓稼先
钱学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爱国敬业、严谨细致、勇于攀登、敢于创新等。)
(二)漫步太空
1.教师:
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开始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在这一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
2.学生:阅读教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
①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②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③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教师: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航天技术领域新的发展阶段。从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连续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4.课堂小结:
根据教材内容,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
5.小组合作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
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1.图片展示:
袁隆平
屠呦呦
2.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3.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
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4.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
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
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
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6.教师指出:
2015
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
94
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成果: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代表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的出色作品。
进一步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同学们畅所欲言: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文化自信的理解和认识。
材料: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今天,同学们学习了新中国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文化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让我们振奋,它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通过本课学习,让我们更加坚信科教兴国的正确性,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创新,勇于进取,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在本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杰出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它感召着我们,让我们见贤思齐吧!
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提出相关问题,
培养学生的分析、
归纳能力。
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但因课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良品质。
视频导入:播放素材—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
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进行的首次自动交会对接,也是我国自主研制的货运飞船与空间实验室的首次交会对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科技发展如何?是否取得重大突破呢?
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
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