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与中考”热点系列(十六):违法犯罪课件17张PPT+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疫情与中考”热点系列(十六):违法犯罪课件17张PPT+习题

资源简介

(共17张PPT)
违法犯罪
寻路人名师工作室原创倾心制作
2020年“疫情与中考”热点系列(十六)
【热点背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然而就在这一非常时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却在悄然滋生,有人为博眼球,在微博微信上编造散布谣言;有人出门不带口罩,不听劝导,甚至辱骂殴打劝导人员;有商家看到口罩、消毒酒精等物资短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准备牟利…
上海:一男子因疫情期间哄抬口罩价格高至20多倍被判刑
2020年1月初,谢某在经营某工贸公司过程中,以5.125元/盒的价格购入一批一次性使用的无纺布口罩,并在该工贸公司名下淘宝店铺销售。1月23日至1月29日期间,该淘宝店铺将正常售价7元/盒的上述口罩,涨至21元/盒至198元/盒不等的价格对外销售,累计售出1900余盒,违法所得16万余元。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法院3月23日对该起疫情期间哄抬口罩价格涉嫌非法经营案依法公开审理。被告人谢某犯非法经营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个月,并处罚金18万元。
近日,网民盖某(化名)发帖称,自己已经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故意前往人员密集场所,意图传染给他人。警方将盖某抓获后发现,盖某未感染病毒,身体健康。盖某是出于恶作剧心态编造散布了虚假信息。目前,盖某因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课标链接】
道德与法治
1.1-3-2 知道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法律的一定制裁。
2.3-3-2 知道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等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要受到法律的处罚。
【命题视角】
视角一:原因类
全国各地都发布通告要严厉打击疫情防控期间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
原因是什么?
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打击疫情期间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整顿社会秩序;增强公民的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体现;是抗击疫情的有力保障。
上海一男子因疫情期间哄抬口罩价格高至20多倍被判刑,属于何种性质的违法行为?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刑事违法行为。该男子在疫情期间哄抬口罩价格高至20多倍,对社会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被判刑,受到了刑罚处罚。
视角二:分析类
一女子在疫情期间编造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有关的虚假信息,并借助微信大肆传播,造成社会恐慌,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该女子的行为属于什么性质的违法行为?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行政违法行为。该女子散布谣言,造成社会恐慌,其行为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受到了行政处罚。
视角二:分析类
视角三:理解类
你是如何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关于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我们每个人都要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期间,自觉遵守法律法规。
视角四:评析类
防疫期间,有同学认为:疫情防控是国家的事,大人们的事,我们青少年感染风险低,偶尔外出放风也没有关系。
你认为这种观点对吗?请你结合材料和有关知识说明理由。
观点是错误的。理由是:加强疫情管控仅仅靠国家管理是不够的,与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密切关系,需要全国人民都能积极响应,严格遵守。我们青少年应当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治观念;规范自己行为,自觉做好疫情防控,不随意外出。
视角五:启示类
从预防违法犯罪的角度,说说疫情期间的一些典型的违法犯罪行为,给了我们哪些警示?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我们要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了解疫情期间的相关规定;提升法治素养和规则意识,自觉配合疫情防控工作,不信谣不传谣;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视角六:做法类
在这个特殊时期,无数的医生、战士、普通人在为这场战役拼尽全力,成为病患者坚强的守护者。我们青少年可以怎么做?
疫情期间有无数英雄战士,是他们撑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我们青少年要懂得担当,肩负起责任与使命,肩负起国家。在“学”担当的同时,我们也要身体力行的做出力所能及的事情。抗击疫情期间,保护好自己,不随意外出,做好防控,就是在为这场“战疫”作贡献。同心战“疫”情,青春勇担当。
【典型题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上下,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然而就在这一非常时期,一些违法犯罪行为却在悄然滋生,有人为博眼球,在微博微信上编造散布谣言;有人出门不带口罩,不听劝导,甚至辱骂殴打劝导人员;有商家看到口罩、消毒酒精等物资短缺,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准备牟利…
1.从运用道德与法治的知识,对上述人的行为予以评价。
2.国家各地都在严厉打击疫情期间的违法犯罪行为,于你有何启示。
参考答案
1.他们的行为是错误的。在疫情防控期间,散布谣言、不遵守疫情管控、哄抬物价不仅违背道德,扰乱了社会的正常秩序;同时也是违法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2.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我们要自觉遵守法律,在抗击疫情的这一特殊时期,更加应该对自身的行为予以约束,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拟训练(十六)
一、选择题
1.各省市在疫情期间均发布声明:到过疫情发生地,必须如实报告、主动隔离,这是公民应尽的义务。明知已感染或者被告知应当接受集中或者居家医学观察的,仍违反人民政府规定进入公共场所或者隐瞒情况与他人接触,危害公共安全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这说明( )
A.严重违法行为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B.凡是“隐瞒情况”构成犯罪的都可判死刑
C.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 D.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1月31日,东阳市市场监管局执法人员根据群众举报,对东阳市方圆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巍山综合连锁药店进行了现场检查。经查,1月23日该药店从日用品店购进FACE MASK防尘口罩5盒,进价为7元/盒,当日以40元/盒价格对外销售。该行为涉嫌构成哄抬价格的违法行为,现已被立案调查,罚款50000元。据此回答第2—3题。
2.东阳市方圆大药房借机哄抬物价的行为属于( )
A.行政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民事违法行为 D.违宪行为
3.东阳市方圆大药房被立案调查是因为其行为( )
①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②触犯相关的法律规定
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应承担行政责任 ④是犯罪行为,应受刑事处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为维护好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生产生活秩序,确保市场价格平稳运行,切实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合法权益,浙江省市场监管系统夜以继日奋战在执法一线,对各经营者广泛开展政策宣传和提醒告诫,对不听劝戒仍继续实施违法行为的不法商家持续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这说明( )
A.国家保护我们的知情权 B.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将彻底消除
C.侵犯群众生命安全的行为是犯罪行为 D.国家加大对不法商家的监管
5.所有违法行为的共同之处在于 ( )
①具有社会危害性 ②违反民事法律法规
③被侵权者只可通过诉讼维权 ④要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浙江处罚两起妨害疫情防控案 一个重罚104万 一个重判四年六个月
材料一:1月27日,温州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人员共查获了75000个口罩。因涉嫌违反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执法人员对这些口罩当场予以查扣。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在疫情期间市场监管领域案件查办工作的指导意见》,市场监管局没收两人违法所得31470元,并处罚款1049805元。
材料二:2020 年 2 月 14 日14点30分,慈溪市人民法院公开审理了疫情防控期间桂某涉嫌虚假销售口罩诈骗案。被告人潘某虚构有口罩货源的事实,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布虚假销售信息,先后骗得叶某等人101300余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被告人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电信网络技术手段诈骗公民财物,数额巨大,已构成诈骗罪。
(1)从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以上两则材料中的行为分别属于何种违法行为。


(2)两则材料给了我们什么警示?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防疫期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最高检“一号检察建议”,广东省茂名市检察院利用现有条件创新工作形式,与当地教育部门携手,利用该院“检爱法治课堂”开展2020年开学法治教育第一课普法视频录制工作。
经过精心研究选定普法课程,内容涵盖防性侵、防治校园欺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等方面。该院在防控期间及时将课件上传到本地教育网络课程平台,让学生们在家也能学会保护自己、远离违法犯罪,为疫情结束后新学期的开始做好准备。
(1)广东茂名为111万名学生录制普法节目的做法,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哪些启示?


(2)针对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日益低龄化的问题,某班围绕“是否应该降低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展开了辩论,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A 2.A 3.C 4.D 5.C
6.(1)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作为社会成员,我们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自由。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要敢于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7.(1)未成年人有了不良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矫治,很容易从不良行为逐步发展到违法犯罪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二者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有一般违法行为的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就可能走向犯罪。 因此,每个公民都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防微杜渐;都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学法懂法,严格守法,坚守法律底线。
(2)支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理由: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等等。(或:不支持降低刑事责任年龄,理由: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还不成熟,是非辨别能力还不强,应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如果小小年纪接受利罚处罚,会影响到未成年人未来的健康成长;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