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15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3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件(15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张PPT)
强大后日本的大陆政策
台湾
朝鲜
满蒙
中国
亚洲乃至全世界
日本
日本强大以后就将侵略的矛头对准了中国,为此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甲午中日战争。
1894年(甲午年)
中国战败,最终签订了《马关条约》
战争发生在哪一年?战争的结局是怎样的?
《马关条约》
1、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白银两亿两;
3、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4、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化的程度
《马关条约》的鉴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南京条约》中已经增开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中,再增开牛庄、登州、台湾、淡水、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又增天津为商埠
通商口岸
中国是人口大国,当时有4亿多人口,军队95万,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日本是小国,只有29万军队,后方遥远,供应不便,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可是中国为什么最终战败呢?

主观原因(内因)
①清政府的极端腐败和落后(根本原因)
②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主要原因)
③清军不少官兵临阵脱逃
④清军装备落后

客观原因(外因) ①日本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③装备先进?
原因
李鸿章推行避战求和政策的原因、表现、危害
李鸿章
1.感到清政府财政空虚,实力不足,没有取胜信心。
2.把北洋舰队视为自己私人财产,为保存自己实力,故力主“避战求和”。
慈禧
一心筹办60岁的“万寿庆典”,希望对日本和平了结。
表现
1.战前不作准备 ,战争爆发后“先定守局,再图进取 ”
2.黄海战役后,令北洋水师躲人威海卫港内,不许巡海迎敌。
3.威海卫战役中下令不准出战,“如违令出战,虽胜亦罪 ”。
不许出海迎战
贻误战机
日本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危害
甲 午 战 争 的 过 程
阶 段 战 场 主要战役 战 况 重要人物
第一阶段
1894.7-9 朝鲜半岛 平壤战役 平壤失守
战火至中国 左宝贵
黄海海域 黄海战役 丧失黄海制海权 邓世昌
林永升
第二阶段
1894.10-1895.4 辽东半岛 辽东战役 日本占领旅顺进行大屠杀 赵怀业
山东半岛 威海卫战役 北洋舰队
全军覆没 丁汝昌
战败后的中国
十九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增加资本输出,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地的掠夺更加剧烈。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及其执行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的侵华野心。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北京
俄国
德国
英国
日本
法国
时局图
说说时局图中各动物的代表意义
不 言 而 语
一 目 了 然
图中“不言而语”“一目了然”有什么内涵?
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与虚弱,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表中哪个列强没有分到一杯羹?
美国
列强对中国的瓜分狂潮
国别 “势力范围” 割占或租借地
德 山东 强租胶州湾
俄 长城以北和新疆 强租旅顺、大连
法 广东、广西和云南 强租广州湾
英 长江流域 强租“新界”、威海卫
日 福建 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美国政府就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
“门户开放”政策的实质是什么呢?
其实质是要求列强开放在中国的所有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在任何地方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达到“利益均沾”。
中国面临着完全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没有分到一杯羹的美国会善罢甘休吗?
东南沿海
内地
鸦片战争后开放
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开放的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战争后
开放的通商口岸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有什么特点?
说明:外国侵略势力不继深入,民族危机不断深化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半封建的程度
说明了什么?
产生什么后果?
1.面临的敌人力量强大
2.清政府制度的落后和政治的腐败,导致“内无相,外无将”
3.军备松弛,武器落后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为什么屡战屡败,不败而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