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与中考”热点系列(十一):科技创新课件14张PPT+习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0年“疫情与中考”热点系列(十一):科技创新课件14张PPT+习题

资源简介

(共16张PPT)
科技创新
寻路人名师工作室原创倾心制作
2020年“疫情与中考”热点系列(十一)
【热点背景】
2019年12月底,我国医药界科技工作者就开启了对新冠病毒的研究。2020年1月20日疫情形势严峻后,我国组建科研攻关组,坚持科研与临床救治、防控实践相结合,设立专班,挂图作战,责任到人。在疫情面前,全国科研一盘棋,高校、院所、企业的科研工作者与医疗机构一线医生紧密互动,争分夺秒。科技创新定能支撑我国尽快打赢这场战“疫”!
安徽:下好创新“先手棋” 科技战“疫”
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安徽迅速吹响科技战“疫”集结号。
同时间赛跑,安徽科技快速迎战。1月28日、2月14日、2月21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会同安徽省科技厅先后启动三批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科研攻关项目;2月18日,安徽省卫生健康委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签约,共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研究联合实验室。同病魔较量,“托珠单抗”免疫治疗方案纳入国家诊疗方案并助力国际抗疫,“安徽药方”得到世卫组织点赞。全面恢复经济社会秩序,无接触测温安检一体机、空气成像无接触电梯按钮终端等“抗疫神器”大显身手。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阶段,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要“坚持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指明了方向。总结和反思这场“战疫”,更深刻地证明,只有立足科技创新,建立起坚实的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不断增强抵御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综合防范能力,才能防“疫”于未然,造福于民众。
【课标链接】
道德与法治
1.4-4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命题视角】
视角一:原因类
面对疫情防控的迫切需要,我国大力推进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的
成就,科技战疫彰显“硬核”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与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国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科学家精神,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大科技工作者顽强拼搏,发扬实干、勇于创新的精神。
请你分析解读疫情防控中凸显的创新精神。
①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
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
③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
④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视角二:分析类
视角二:分析类
为什么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历史上,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科学始终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视角三:意义类
抗疫期间,我国大力加快科研攻关,一系列重大科技成就不断涌现有何意义?
有利于更好的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助力抗击疫情;有利于激发全社会的创新热情,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有利于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国人的爱国热情。
视角四:启示类
抗击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这向我们昭示了哪些道理?
科学技术始终是应对疫情的有力武器;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和标志;科技是国之利器,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要有强大的科技;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视角五:做法类
建设创新型国家对青少年提出了哪些要求?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培养广泛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典型题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部24日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消息称,已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成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由钟南山院士担任组长。?
(1)中国科学技术部会同相关部门共同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应急科研攻关,这说明了什么?
(2)创新精神有哪些表现?
参考答案
1.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创新精神表现在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科技工作者具有勇克难关、坚韧不拔的信念;我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模拟训练(十一)
一、选择题
1.2020年2月7日,国家卫健委表示,方舱医院(注:方舱医院与野战机动医院类似,由活动的“房子”建成,在野战条件下以医疗方舱、技术保障方舱、病房单元、生活保障单元及运力等为主要组成,依托成套的装备保障完成伤员救治等任务)有专门的感染控制团队加以指导,不会造成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建立方舱医院抗击疫情,有利于( )
①救治更多的感染患者   ②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
③创新救治肺炎重症患者  ④机动性、快速开展救治工作
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月1日,两辆负压救护车在火神山医院建成前24小时运抵湖北武汉。在疫情严重地区,经常能看到这种特殊的救护车在市区穿梭。负压救护车被称为“移动的N95口罩”,它与普通救护车的最大区别就是能“负压隔离”,主要用于重大传染病人的安全隔离与转运,最大限度地减少医务人员与病人间交叉感染的概率。负压救护车的研发说明(  )
①是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②表明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果显著
③说明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于世界
④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3. 庚子年春,一场疫情不期而至,各地纷纷开启“宅战疫”模式。疫情一方面对传统行业造成了冲击,一方面也为互联网全面嵌入社会生活按下“快进键”。“云拼单”、“云就业”、“云生活”……等等“宅经济”逆势生长,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各行各业广泛关注互联网,是因为(  )
①互联网只有积极作用,利大于弊
②互联网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③互联网+已成为发展的唯一模式
④互联网为人类创造崭新的生活方式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4.无数白衣天使奋战在一线,守护我们民众的生命与健康;而另一边在新经济领域,有能力的企业纷纷发挥专长、用科技的力量助力恢复生产。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技之光,追逐希望,在时间和空间中赛跑。这样做能够(  )
①提升科技对于抗击疫情的保障作用
②不断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
③消除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④尽快恢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抗击疫情,社区是关键。为帮助社区加强疫情防控,阿里云日前开发出社区电子通行证和居民健康信息智能.上报应用,提供高效无接触管理方案。2020年2月10日,这套系统正式上线,供社区居民在疫情期间免费使用。社区电子通行证的使用( )
A.科技可以代替人工登记??
B.消除交叉感染和数据采集不准确的情况
C.可实时掌握小区出入人群次数,为小区管理提供参考
D.能够消除我国科技发展的瓶颈
二、非选择题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节期间,在突如其来的防疫战场上,多了不少工业无人机,他们被广泛的应用于人群数量监测、道路监测、安全宣传和疏导、疫情排查、红外线测温、病毒消杀甚至物资投放等方面。
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用科学的力量战胜疫病?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短短10天内,上海赶制了几十辆负压救护车,星夜兼程,赶赴武汉。负压救护车是本次应对疫情的重点需求物资之一,它和普通救护车完全不同,主要用于运送传染性病人群体,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实现“负压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医患人员的交叉感染,以及对外部环境的污染,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
材料二:面对这场与死神争夺生命的硬仗,如何迅速、高质量的完成新冠肺炎患者的检出、分诊和评估,帮助降低危重症死亡率呢?人工智能企业依图医疗以最快的速度研发了一套智能评估新冠肺炎的AI影像产品。利用这个新AI系统,能够实现病变区域的自动检测,在2-3秒之内就完成定量分析,极大提升了精准定量分析的效率,为临床医生提供的决策提供依据。
近年来,我国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


(2)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我们的科学梦。你将如何让自己的科学梦展翅飞翔?

参考答案
1.A 2.B 3.D 4.B 5.C
6.①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
②发扬科学、理性精神,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提高防控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③涵养科学理性的社会心态,要相信科学、坚定信心,高度负责地做好个人和家庭的科学防护。
④加大卫生防护知识科普力度,倡导文明卫生习惯,增强公众的预防意识和预防能力。
⑤加强心理干预和疏导,做好疫情信息公开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有效解疑释惑、增强社会信心。

7.(1)坚持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创新型人才;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加强制度建设,重奖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搭建宽广平台。
(2)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敢于质疑,敢于向权威挑战;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多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珍惜受教育权,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树立远大的理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