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跟着节气去探究(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知识;在农历的天空下,诵读古诗词,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来深入学习并传承民族文化,去收获“时间即粮食”,成为孩子们一生精神的营养品。?2.过程与方法?通过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掌握节气相关知识,诵读古诗词,运用信息技术支持来深入学习,并能将所学运用于实际生活中。?3.情感和态度?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在现今社会依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体会节气及相关知识的中国文明价值。?【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了解二十四节气基本常识、诵读古诗词,探索节气习俗等文化内涵。?教学难点:激发学习传统文化兴趣,体会节气及相关知识的中国文明价值,培养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学习者特征分析】?基础:学生知道一些简单的二十四节气的知识,学习过《二十四节气歌》。?学困点:二十四节气意义的理解。?学困点产生原因:虽然会诵读《二十四节气歌》,但生活中没有过多地关注过这些传统文化,更是很少将它们与我们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境地尴尬:民众日用而不知,就是才子学者也少有知道其功能意义的,所以对学生更难。?【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教学策略:采用情境设问,课中探究,小组合作,课堂趣味练习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学习资源:教师课件、自己收集的资料、同伴和老师。?【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收集二十四节气相关资料,绘制关于节气的思维导图。?教师准备:PPT课件、二十四节气相关资料。?【教学过程】?问题导入,揭示课题?师提问:1、现在是什么季节呢??2、你是怎么知道的??3、除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你还知道类似的词汇有哪些??揭示课题并板书:诸如立夏、春分、小雪、白露等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节气,那么什么是节气呢??(板书“节气”)?二、新授知识,传承经典?1、什么是节气??节气是传统中国最广为人知的生活和文明现象,中国古代的农耕文明是要靠天吃饭的,所以古人才讲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节气指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业活动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2、欣赏百度百科网络科普动画:24节气的形成。?二十四节气是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的总称,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将二十四节气的每一气分为三候,称为初候、次候、末候。一候五日稍多。以每一气的开始为初候,加一候为次候,再加一候为末候。一年365天共七十二候。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岁,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中国是农业发达的文明古国,对于农业社会,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大事,因此对气候与季节变化,须有一套准则或方法来遵循,以指导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制定出来的。?一旦时分两仪四象,如春夏秋冬,我们必然知道自己在春天生发、走出户外,在冬天宅藏,在秋天收敛,在夏天成长。?学习二十四节气及节气歌。PPT动画欣赏学习说唱。?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三、合作探究,发现新知?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有二十四个节气,那么这二十四个节气是如何指导农业活动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着节气去探究(板书:跟着节气去探究)。?1、请同学们注意观察二十四节气的名称,找一找其中的规律,并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互相进行交流,看一看这些节气到底是什么意思,其中蕴含着什么样的信息。?2、小组讨论交流。?3、小组讨论交流结果。?4、教师归纳小结。?①含有立、分、至等字眼的节气表示的含义;?②其它节气所表示的含义。?四、趣味练习,巩固知识?1、看图猜节气;?2、看习俗猜节气;?3、读古诗词猜节气;?4、绘制关于节气的思维导图。?五、归纳小结拓展延伸?今天,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展示绘画作品,展示思维导图作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