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探究一、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对应的气候变化或者农耕特点,重点了解寒露节气的由来。?2、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寒露节的特征、习俗、活动及农事和自我保健。鼓励学生在节气时观察身变动植物的变化。?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节气常识,提升学生对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的理解。同时树立学生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乐于从民间汲取传统文化的知识。?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劳动人民独创的文化遗产。它能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由于我国古代主要政治活动中心集中在黄河流,二十四节气就是以这一带的气候、物候为依据建立起来的。?2、本课的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在弄懂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基础上重点对于寒露节气内容的理解,知道节气的命名和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学习与寒露节气相关的诗词。??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放学、上课、下课;爸爸妈妈上班、下班,都会很有秩序,都会准确把握好时间,是因为现在有钟表。可古时候没钟表,他们怎么记时呢?他们靠什么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呢?你知道吗?(请同学来回答)?其实我们的祖先特别有智慧,祖先们没有时钟计时,怎么办?便在地上插上一根竹竿,依竿影来了解时间的变化。(我们现在还在用的成语“日上三竿”,就是出自这里,表示时间已经不早了。)他们每天观察竹竿的影子,发现到每天早晨的影子最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逐渐变短,一过中午它又重新变长;而中午所看到的竿影也会有长短不同的变化,且变化是有规律的,于是为了准确的把握好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更好的用于指导生产、生活,我们的祖先历经千百年的观察和实践,创造出了二十四节气。?节气就是表示季节更换的时间点,日历上写的几时几分交节就是这个意思。一年中共有二十四个这样的节气,人们为了方便记住这些节气,把它编成了诗歌。我们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二十四节气歌》。(指名回答)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署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歌让我们能很容易记住这二十四节气的名称。“?(二)、介绍节气歌:?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外一首节气歌,老师把它作成了一个微视频,我们先来看一看:?视频: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早在古代老百姓就已经明白了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道理,因此二十四节气的划定为安排和指导老百姓的农业生产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神奇的二十四节气是含量丰富的文化宝藏,是我国古代天文和气候科学的伟大成就,是华夏祖先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两千多年来,在民间流传着许多风格各异的《节气歌》。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这首歌:?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这首节气歌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你能明白吗??不难看出,这首节气歌说出了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及每个节气的物候特征和农作物的播收时间。是不是很有意思。?其实,这二十四节气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划定的,因为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文化的中心。除此之外,在各地还流传着许多适合当地的一些节气歌,比如:在四川地区,还流传着一首《节气百子歌》,……????我们看这首歌一下子就会明白,为什么叫百子歌了,是的,每句以“子”结尾,;从内容上看,它和刚刚我们听得节气歌有所不同,因为地域不同,物候及农作物都有不同,所以我们会发现这首歌描述了古代社会劳动人民的苦和乐,不仅文词典雅,巧嵌节气而且与当时物候丝丝入扣,浑然一体,非常的有意义。?《黄帝内经.?素问》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意思是说:天上覆盖与地上承载的,所有的物件全准备好了,人是最可宝贵的。人凭借着自然之气而生长,按照“一年”四季的法则生长。自然界一切生物都与四季二十四节气息息相关,人也不能脱离天地气息而存在。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九窍,皮肉筋骨等组织的机能活动无不受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我们的祖先还研究了它与季节、生肖、星座的关系,有着很深的学问,要想弄清楚他们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还需要我们去学习很多的知识。??通过观看这段视频,你明白了什么?你还发现了什么???现在马上就到寒露了,今天我们不探讨这些内容,我们重点来探讨和学习了解一下二十四节气之寒露。?、探究新知:1、寒露的名称的由来?先看寒字: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寒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再看露:露字是个形声字,从雨,路声。本义:靠近地面的水蒸气,夜间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球:~水。白~。我们的祖先造字就很有意义的,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寒露的意思是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所以,古代把露作为天气转凉变冷的表征。仲秋白露节气“露凝而白”,至季秋寒露时已是“露气寒冷,将凝结"为霜了。此时大部地区天气凉爽,雨水减少,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天气常是昼暖夜凉,秋熟作物将先后成熟。由于寒露的到来,气候由热转寒,随寒气增长,万物逐渐萧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2.什么是候??我国把五日为一侯,三侯为一气,六气为一时,四时为一年。这里的时就是季节,四时即为四季。一年二十四节气共七十二候,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将每个节气的“三候”根据当时的气候特征和一些特殊现象有分别起了名字,用来简洁明了的表示当时的天气等特点。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此节气中一候鸿雁来宾;”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的队列大举南迁;二候雀入大水为蛤。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似,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第三候的“菊始黄华”是说在此时菊花已普遍开放。??3、寒露的习俗、及对我们生活的影响?自古秋为金秋也,肺在五行中属金,故肺气与金秋之气相应,“金秋之时,燥气当令”,此时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之阴精,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肺)为宜。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饮食养生应在平衡饮食五味基础上,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适当多食甘、淡滋润养生的食品,既可补脾胃,又能养肺润肠,可防治咽干口燥等症。??在气温下降和空气干燥时,感冒病毒的致病力增强。此时很多疾病的发生会危及老年人的生命,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另外,中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哮喘病复发、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地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此时要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感冒。?水果:梨、柿、香蕉等;蔬菜:胡萝卜、冬瓜、藕、银耳等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应多吃些红枣、莲子、山药、鸭、鱼、肉等食品。早餐应吃温食,最好喝热粥,因为粳米、糯米均有极好的健脾胃补中气的作用。?明代医学家张景岳称:“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长,长夏应脾而养化,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著名医学家吴鹤皋也说:“顺于四时之气,调摄精神;亦上医治未病也。”?????????这些都说明人体要依靠天地之气提供的物质而获得生存,同时还要适应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才能保持身体的协调平衡...?4、寒露的活动?登高习俗:?白露后,天气转凉,开始出现露水,到了寒露,则露水增多,且气温更低。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云红叶,偶见早霜,南方也秋意渐浓,蝉噤荷残。徐州人登高习俗更盛,云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节,更会吸引众多的游人。?孩子们:?文人墨客:在寒露时节也留下了许多关于寒露的诗词,下面我们来看几首诗:?5、说说你的收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