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清明情思 全国通用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清明情思 全国通用

资源简介

《清明情思》教案?
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四首描写清明的诗歌,知道古诗中的小故事。?
能够背诵古诗中的名句,并了解它们的含义。?
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利用诗歌理解清明节的气候、习俗、故事典故。?
引导学生个性化朗读,读出古诗韵律。?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典诗歌的兴趣。?
引导学生家庭喜爱国学、重视国学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孩子们,你们们已经学习国学有段时间了,我要来考考大家。(出示ppt:二十四节气歌)这是我们的老祖先代代传承下来的二十四字节气。你知道这个字代表着哪个节气吗??
2、你对“清明”了解多少呢?(已经有2500年历史。每年阳历4月5日前后。又叫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扫墓节。)?
3、今天我们就利用诗歌来了解清明节。让我们先走进清明,感受清明节清爽的气候。??
二、学习古诗?
《清明》杜牧——清明气候?
听录音范读。?
2、找同学,读古诗?
(“好,读的非常好!”“有哪位小朋友感觉自己比他读的还要动听?大胆的举手!”“好,我们为她的勇气,鼓掌!”)?
3、读完这首诗,你能告诉大家,清明前后的天气大多是什么样的吗??
随文解释字词:??????????????
a、“雨纷纷”——春雨绵绵,淅淅沥沥(图片感受)?
想一下“如果你置身于这样的雨中,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b,“欲断魂”——魂,心情;心里十分的哀伤、痛苦。断肠,肝肠寸断?
c,“牧童”——放牛的小孩儿;“遥指”——指向远方;“杏花村”——杏花盛开的地?
4、简述诗意:?清明时节,下着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独自走在路上,心里感觉十分的忧伤。忽然碰到一位放牛的小孩儿,诗人就向他询问哪里有喝酒的地方,牧童就用手指着远处杏花盛开的地方。(欣赏图片)?
5、“诗中哪一句,没有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路上行人欲断魂”?
6、思考:诗人为什么“欲断魂”可能由哪些原因?诗人又是怎样消除忧伤之情?大家猜一猜。?
7、学生配乐朗读、背诵。??
《清明》高菊卿——清明习俗?
清明节有哪些习俗呢?(看图片)最重要的还是祭扫先祖的坟墓。?
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古人祭扫祖先,俗称上坟时的情景。(出示高诗)?
家长志愿者带读(2遍)?
4、开火车读。(2-3组)?
5、读完这首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
A南北山头多墓田?
B清明祭扫各纷然??
C纸灰飞作白蝴蝶?
D泪血染成红杜鹃??
E日落狐狸眠冢上
?F夜归儿女笑灯前(随机出示图片)?
6、清明扫墓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扫墓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呢?请祭扫过的家长举手,采访一位。?
7、理解“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珍惜现在美好的时光。?
8、齐读全诗?
9、诗句填空?
《清明》黄庭坚——清明故事?
1、清明节还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大家想听吗?那就先把这两句诗读好,故事就藏在其中。?
2、视频故事《介子推》。大家觉得介子推是个怎样的人?(衷心、正直、高洁)?
3、教师口述故事《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人有一妻一妾?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一妾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对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4、你觉得故事中的齐国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虚伪、贪婪)?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前半句说的是——齐人;后半句说的是——介子推。一个遗臭万年,一个名垂青史。?
5、背诵这一句诗歌,开火车。(两组)?
6、这句出自黄庭坚《清明》。(出示全诗)记住两句诗歌,诗歌只做了解,不展开教学。?
《清明》王禹偁?
出示动态清明上河图,这张动态的图片,展现了宋朝人清明这一天的活动。?
学生观赏,教师口述:城里人携带日前准备的瓜果酒食,插花戴柳,到郊外、河边去游春踏青。玩够了,游累了,回到自家祖墓,拜祭行礼。拜祭之后,还要把带来的祭品吃完喝完再回城。到了晚上男人们聚集在酒家喝酒,女子则来到河边放河灯。宋朝的清明节是一个诗情画意的节日。?
王禹偁的清明是怎样过的呢?(出示王禹偁《清明》全诗)?
老师范读,学生跟读。?
5、同坐合作读(3组)?
6、王禹偁为什么不出去踏青游玩呢?在诗歌里找答案。?
7、你喜欢王禹偁吗?为什么???
三、?总结今日所学(机动)??
小结:作为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哀与乐并存,这看似难以融合的矛盾体,展现着在传统节日不断融入现代生活中,内涵也在不断延伸变化。而这其实也是一种提醒:享受美好春光,美好生活,因想到逝者,而不至浮躁放浪;在寄托哀思中,又因春光可贵,亦不至于太过沉重,更好前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